• 10

買NAS除了使用RAID保全資料,還要考慮機器本身的妥善率

雲端的問題是在網速,如果像日本香港韓國 1G雙向千元台幣月租以下,那就還不錯用。

問題台灣網速實在太破爛,主流還在100M左右,月租就要將近一千元了。

100Mbps = 約 12MB/s 這個是非常龜速的。

儲存雲端的資料必定只能是冷資料,就是純備份,沒有要隨時存取的。否則如此龜速,說要共享資料影音編輯什麼的,豈不笑話,光等傳輸時間天黑下班囉,什麼事也不必幹了。

如果是要存放冷資料,其實買USB3外接硬碟就好了,定期備份,存完就拔掉。

會買NAS的都是有多台3C裝置 (電腦、手機平板、電視盒)「資料共享」需求。

比方辦公室,所有員工電腦共享 NAS上的資料,透過NAS互相交流檔案。又比方家用,NAS放海量影片,讓所有3C裝置可以存取共享。

因此NAS有LAN區網高速共享的特性,1G網速現在眼光都嫌慢了,有的專業工作室還用上了 2.5G 、10G 超高速區網。


RAID5 打散資料的,確實會有換機器後讀取不到問題。如果對資料安全非常重視,RAID 1會比較保險,每顆內容都一樣,換機器也能讀到。但RAID1實在太浪費硬碟空間,損50%,成本太高。

分析其原因,問題在各家NAS機器的作業系統不統一,RAID5 的演算法不同。導致不相容。

其實用電腦做NAS,作業系統是統一的。無論是 Windows、Linux、BSD…電腦不管硬體怎麼換,總要裝作業系統,然後 RAID 不要用主機板的 FAKE RAID 假陣列,那個是作死,要用作業系統內建的 SoftRaid 軟體RAID,只要該作業系統不絕版,就一定相容,拔過去一定讀的到。

而且可用的RAID種類更豐富,比方 Linux 支援 RAID6,最少4顆以上組成陣列,容錯2顆,允許同時2顆損壞陣列不會崩潰。甚至還可以 51(兩組R5再組R1),60…這樣多層次的花式組合。這個就是買現成NAS辦不到的。

現成NAS機好處是在一鍵無腦使用,代價是貴很多。其實用Windows 電腦組軟RAID1/5 也很簡單,滑鼠按一按而已,一分鐘搞定,網上就有教學。不過電腦要用省電小電腦,不然開全年無休的太耗電費。
其實以上各位都非常專業,但是大部分家庭不會買一堆NAS來異地備援,而且也並非儲存媒體的專家,所以請各位設身處地來想一下,資料要怎麼放,不會過於複雜的架構、過多的花費,來達成各項的需求。
 
也許有人會說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確買NAS可以省掉不少事,但也許因硬體的瑕疵(不確定NAS就是比較容易壞)讓事情又變得複雜,反而失去原本的初衷,NAS可以架得複雜又穩定,但是所付出的成本還是遠高於預期...
請問pctine大大,不知是否有管道可以商借NAS主機?目前唯一想到就是能借到主機救援完資料後,就將NAS束之高閣...
 
pctine wrote:
結論還是不管用什麼檔(恕刪)
在這裡學習知識,
就算硬體妥善率是ok的,
但是更新韌體也有機會死機,
所以算起來風險滿高。
常看大陸修硬碟的影片,
這類機器只要出問題,
都是大錢在花。
pctine wrote:
結論還是不管用什麼檔案儲存方案, 多備份才是重點



---------
clarinet2055 wrote:
原本買NAS就是為了...(恕刪)

我是覺得NAS比較偏向是家庭的資料共享中心,拿來當備份只是附帶的,一來是3C產品24小時在線本來就容易壞,二來隨時在線的熱數據,你環境裡任一可存取的裝置中了加密病毒就容易把整台NAS加密了,肯定不能作為主要/唯一的備份裝置。

買兩台做HA也是,主要是一台壞了時另一台可以立刻或短時間內接手,提高可用性讓服務不中斷,但如果中了加密病毒是兩台同步加密,還是需要有其他備份。
不過買兩台,一台定時差異備份到另一台倒是可行(當然其他備份方式還是不可少)。

你不把NAS當成重要的備份裝置,NAS壞了就跟手機壞了差不多,換台新的就好,不怕用久壞了才發現廠商已經消失了或是新機種不支援舊機種陣列直接轉移了。
群晖如果坏了,硬盘装到硬盘盒里插到电脑上,然后做个Ubuntu 的U盘启动盘就可以读取数据了:
https://www.synology.com/zh-cn/knowledgebase/DSM/tutorial/Storage/How_can_I_recover_data_from_my_DiskStation_using_a_PC

另外群晖NAS的usb口可以外接ntfs硬盘盒扩充容量,ntfs格式windows直接读写
大部分NAS都是軟體RAID吧?

沒先試試看用Linux配mdadm mount看看?
我是用 S牌 1515+ 主機壞了 就再買一個 把5顆原HDD 插上繼續用 資料價值決定你容錯方案
說下自己的經驗
早期有照片影片存檔需求時
當時預算不多但又不想把資料丟到雲端上,想看個照片還要下載,速度慢死
當時組了所謂的黑裙
用得很愉快

就在某個夏天
用電量急增的情況下跳電了
硬碟一次4顆壞3顆(我是2+2)
世界天崩地裂,所有資料皆損失

後來決定異地備援
在公司也裝一台2+2
用幾年後某次主板掛了
儲存方式當時還手殘選用了群輝獨有格式
造成資料LINUX完全不吃所以讀不出來
當時光恢復又花了許多時間

漸漸的網路儲存需求大增
google又提供無限方案
繳了少少的月費直接都上去
完全不用擔心資料備份,機器損壞問題
發現當初花時間花心力去搞那些真的是自討苦吃浪費時間

至於隱私資料真的多一道加密也不用擔心外洩
至少不用煩惱資料隨時因為故障而消失
雖然最近改變政策
但以成本計算
現今雲端方案真的快要完全取代自建NAS

唯一無法取代的剩,自行架設的成就感 & 藍光ISO 家用播放的速度需求
一台2bay入門NAS 數千就有,幾年換一次不過分
PC/手機都常常在換了,為何要獨獨期待NAS是不壞金身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