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剩下一顆硬碟還原原廠設定,才抓的到IP後來問原廠說安裝HD_Station卡在20%可以連SSH打rmcfg -f /etc/config/qpkg_job.conf就可以取消了,但是我原本是RAID1變成第2顆硬碟抓不到復原目前變降階狀態原廠給RAID 1 降階的問題請試看看以下兩個方法,看是否會進行重建組態。1. 請拔掉第2顆硬碟,再插回去。2. 插著硬碟重開機。但是還是不行@@
QTS 4.2 public beta 套件持續更新中.今天登入 QTS, App Center 提醒有 Connect to Cloud Drive 套件更新, 其實這在做 Public Beta 測試時比較少見, 通常做 beta test 時都會將版本鎖定, 尤其是大規模的測試, user 不斷在做 feedback, 如果版本一直變動, 常常會搞不清楚到底 User 反應的問題是針對那個版本發生的. 除非是一個非常嚴重的 bug, 導至測試無法順利進行, 才會在 beta test 期間再推出修正版本, 況且在 QNap 更新中, 常常也不見有 release note. 根本不曉得到底新版本修正了什麼問題.
Snapshot 功能實測 - 有些功能無法運作在 TS-253 Pro 上面實測最新的 QTS 4.2 Snapshot 功能. 簡單說, 在過去通常企業會在每天下班後排程做資料的備份, 但假如在當天上班期間, 同仁因為種種原因誤刪了檔案, 那麼就必須從昨日的備份中將該檔案重新還原(如果有啟用NAS recycle bin,也可以從此處取回), 如果利用快照, 就可以在當日中排程建立多份快照, 由於快照的建立相較於傳統的備份來的快相當多, 如前面誤刪檔案等, 就可以很快的由快照中還回未修改前的版本.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應用.有關於 Snapshot 功能, 請看下面簡報.NAS 對於資料的保護常常有人說, NAS 用 software RAID 不穩啦, 建立 RAID1/5 費時又浪費空間, 用 NAS 還不如用外接隨身碟來的方便, 其實 NAS 就只是一個裝置, 如果你懂的如何應用它, 它的功能肯定比外接隨身碟來的多樣.在資料的保護上, 其實在 NAS 上是有很多層面的,*例如 RAID1 可以防止單一硬碟損壞造成資料 lost, 當然如果用二顆外接硬碟, 那麼就要排程固定由 disk1 複製檔案至 disk2, 相對來說是比較麻煩的.*同樣的在 NAS 裡也有資源回收筒, 當啟用 recycle bin 時, 誤刪的檔案可以由 recycle bin 中取回.*再者內建的備份機置, 可以自動排程將 NAS 中重要的檔案定時複製至外接硬碟, 另一台 NAS 主機, 甚至備份至如 dropbox, google drive 雲端空間.*多版本備份, 在現今的 NAS 很多都導入多版本自動存檔的功能, user 可以設定最大欲存檔的版本數, 即使檔案歷經多次修改, 也可以從之前自動備存的版本中重新取回.*Snapshot快照: 如此次新增的 Snapshot 功能, 很快的針對檔案系統做一個 snapshot, 不用每天等到半夜再來做大量檔案的備份.林林總總, 其實 NAS 在資料的保護是可以做到多層次的, 端見 user 如何應用它.回到 Snapshot 實測Snapshot 在 QTS 4.2 才首次導入, 如果 NAS 從舊的版本更新上來, 在 NAS 儲存空間上是沒有預先針對 Snapshot 做空間的保留, 此時就必須先將 NAS 的資料備份出來, 重新規劃硬碟儲存空間, 在導入新功能時, 必須經過的陣痛期吧. 當然也是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理由, 該買第二台 NAS 來做備份了.如何備份就直接跳過了, QNap 官網有詳細的說明. 在此處是用 QNap TS-253 Pro NAS, 搭配一個 2TB 硬碟做全新的安裝, 全新安裝時, 系統就會自動保留 20% 的空間做為 snapshot 儲存之用.系統保留了 20% 做為 Snapshot 儲存之用, 這個數值是可以自行調整的Snapshot 可以手動做, 也可以排程做, 這裡簡單的手動擷取快照一次, 你就當做 Snapshot 是時光機, 會把當時的狀態保留下來此時故意去 File Station 將一個檔案刪除掉.回到儲存空間管理員 > 快照管理員, 調出當初快照時的檔案列表. 找到該檔案, 選擇還原噹噹噹噹! 系統說還原成功. 但不幸的是, 回到 File Station, 根本就找不到該檔, 但系統不是說還原成功了嗎?, 其實是有點無言, 到了 Public beta, 不應該再出現這種嚴重的失誤, 尤其是這麼重要的功能.但檔案真的不見了嗎? 選擇 '下載' 是可以真正下載回本機 PC, 但其他的 '回復', '還原至..' 的功能都無效, 當初快照的檔案是還存在啦. 只是不曉得還原到那裡去了?上面是針對特定的幾個檔案做回復的動作, 也可以像時光機一樣, 一切回到從前. 不過實測上, 可能 NAS 當下有很多開啟中的服務或是檔案, 系統提示如下.要回復至之前的整個 snapshot 狀態所需時間, 視上次至今中間異動的檔案數量而定, 不過剛才做整個 snapshot 回復, 剛才故意誤刪的檔案是有正確的回復回來. (這裡有個bug,可能前面關掉了一些service, 導致 snapshot 回復後. HD Station 的服務被停掉沒有重啟)不過不騙你, 真的見鬼了, snapshot 回復的功能還真的不是 100% 無效, 有的檔案可以回復,有的檔案不行,像前面畫面的檔案, 也只有 T-ARA NUMBER NINE... 的檔案無法回復, 其他的檔案是 ok 的.附上一個測試用的 txt file(和mp4同檔名,mp4有版權考量,只是小弟自己建了一個txt file,也是不能回復的), 可能 Snapshot 不喜歡 T-ARA 吧. 附加壓縮檔: 201507/mobile01-9ae79c3aa0bb56e318da91656a750d38.zip結語QNap Snapshot 的功能在設定上也是相當容易, 在企業上算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 在 x53 系列就有支援(有關snapshot支援的機型請洽原廠), 花費少少但實用性卻很大. 只是 beta 現在的問題還是要趕快修正.
pctine wrote:Snapshot ...(恕刪) 有試過webdav之前談過的功能嗎就是keyin位址後方須加入資料夾的問題群暉的不用加資料夾只須keyin位址即可進入及建立網路資料夾QNAP新的4.2beta是否還是一樣要keyin資料夾?有些話真的不吐不快...QNAP不是在展上說六月底七月初會放出4.2正式版結果都快八月了還搞不定現在才丟出來給enduser公開測試老實說也太慢了QNAP到底有沒心想搞定家庭使用方面阿真的感覺QNAP就是想閉門造車結果造出來的車有一堆問題不只耗油一堆新加功能也有Bug方向盤上面設了一堆仿造F1的按鍵功能測試手也是F1人員但產品定位是台房車阿面向家庭使用的搞的這樣複雜並不是人人都是F1駕駛阿.....從以前到現在QNAP給我的感覺就像這樣
pctine wrote:開啟和關閉的 icon 還真是故意跟一般人慣用的方向做的相反...(恕刪) XDD覺得 QNAP 的 UX 人員需要在下一個大改版(5.0?)把各個 team 的設計還有邏輯、流程一致化..
目前測試L2TP/IPSec VPN 無法使用,其他VPN可以我開了 UDP 1701,500,4500 及 TCP 1723也測試過採用自動路由器設定 (UPNP)沒有L2TP/IPSec 的服務可以套用同時 OPENVPN 可以連線 但是不能轉送通訊閘轉送取消套用再開一次即可另外,L2TP/IPSec VPN 只能給admin 帳號使用如果直接PPPOE 撥接上網,用VPN連回來會馬上斷線,無法使用建議QNAP 原廠L2TP/IPSec VPN功能直接做在系統裡,並開放給其他有系統管理員權限的使用個人通常都會把admin帳號停用
Photostation 5 試用上的種種疑問在前幾週的發表會有提到 QTS 4.2 同時推出了全新的 Photo Station 5, 以下僅是初步所看到的內容.*QTS 4.2 & New PhotoStation 界面變得漂亮很多.*PhotoStation 5 新增人臉辨識及 PDF 轉 JPG 的功能, 但記得要先安裝 Photo Station Extention 套件. (PDF自動轉檔功能不曉得要如何操作? 可以直接上傳 pdf file, 但似乎不會自動轉檔)*PhotoStation 新增可串流至 Airplay or DLNA 播放設備, 但記得要先安裝 Multimedia Extension 套件.(不過說實話,小弟一直試不出來如何串流至 Chromecast & APPLE TV3)*藝廊模式及圖庫管理模式: 原廠的說法是 "提供藝廊及管理兩模式, 欣賞管理一氣呵成", 不過小弟還是不懂, 為何一定要分成兩個模式來切換? 藝廊模式似乎就只是以相片牆方式來顯示相片, 為何不讓各種不同的檢視模式都能做下載,分享等操作?*投影片特效: 小弟是覺得特效既然做了, 那麼或許可以考慮做的更多樣化. 在此版所看到的特效有六種, 但變化其實不大, 大致上從上下左右方移進移出之類的, 而第一種預設的淡出特效, 它一開始顯示原圖, 接著慢慢的逐步放大. 小弟反而覺得太花俏了, 簡單說一般相片的轉場或是過場特效, 只是增加相片切換之間的動態表現, 但重點還是要讓人把目光停留在該張相片上, 如果相片都顯示出來了, 還去搞無段逐步放大, 就不曉得到底要注視相片的那個地方了. (小弟很龜毛,所以光是第一個預設的特效就馬上打槍), 特效的多樣化選擇, 但不是把特效搞的太複雜, 反而忘了相片本身才是主角.另外在投影片檢視模式時, 如果有影片, 在此版本它會去自動播放影片, 但這種設定到底合不合適就見仁見智, 至少還是讓 user 可以做選擇.*資料夾檢視模式: 和以前舊版發生相同的問題, 就是在 Media Library 明明並未設定為 Photo 性質的目錄, 在資料夾檢視模式時, 還是跑出來一些不相干的目錄, 另外在測試時, 在 Photo 性質的目錄內並未有任何影片, 但在 PhotoStation 也跑出一些不相干的影片.*相片目錄非相簿: 這在之前有很多討論. 在 QNap Photo Station 的設計上, 似乎把所有相片都納入在一個 Pool 裡, 然後再去手動建立 Album, 再將相片分別歸納在不同的 Album. 當然這樣做有它的優缺點, 缺點就是原本慣用以目錄型式來分類相片的 user, 每次都還要手動將目錄指定至建立的 Album, 但優點可能是同張相片可以分屬至不同的 Album. 不過說實話, 要將同張相片歸在不同的相簿, 用 Smart Album 也是做的到. 所以在 QTS 4.2 PhotoStation 5 的將子目錄分別建立成新相簿的功能, 只是為了解決前面所提到的 "相片目錄非相簿" 的情況. 基本上小弟是被這樣的設計搞的霧沙沙, 一直試不出來到底怎麼把既有相片目錄轉成相簿, 看來光是這個功能原廠最好開一堂課講解新版 PhotoStation 整個設計的理念. (小弟一直覺得.目錄即相本. 而利用 tag 來建立 smart album, 這樣的做法是最簡單的)*Smart Album 不曉得要怎麼建? 小弟試不出來, 搞不清楚到底 Smart Album 要怎麼建出來. 所謂 Smart Album(智慧型相簿) 就是根據相片裡面的屬性, 做自動歸類, 一切的基礎應該就是源自 "Search", 根據所設定的多重條件, 自動建立 Smart Album. 例如將相片中包含有 "Japan" tag 的全部歸類在一個稱之為 "日本之旅" 的 Smart Album, 日後有任何新增的相片, 有此 tag 的都會自動歸類在此相簿中, 是一項非常好用的功能, 但在 QNap PhotoStation 小弟還是搞不清楚它的原始設計的概念為何?*資料夾檢視模式下的相片比例有問題: 在資料夾檢視模式, 小弟發覺直式相片的緃橫比例會跑掉, 跟原始相片比例不同. 而且同時存在直式及橫式的相片時, 相片牆每張相片拼貼方式間隔也是不理想. 間隔不一致. 所謂相片牆就是要把整個相片版面拼貼的很整齊, 但此版本並非如此.*相片檢視模式下的向右瀏覽箭頭, 會被相片資訊遮住. 按不到.*相片既有的 tag 資訊無法正常顯示: 這是較嚴重的問題, 例如以 Picasa 加入的諸多 tag, 在 PhotoStation 中都無法顯示.*進階搜尋功能無法針對多個 tag 做組合式 search.前面所提都是對於新版充滿了疑惑, 應該就是無法參透系統原始設計者的想法, 導致致試用時遇到種種問題, 而且小弟必須承認, 好不好用及美不美觀都是很主觀的. 但小弟覺得 RD 本身對自我的要求絕對要非常高才行, 今天一個新版本要做, 就要做的夠好, 而不是只求功能有, 能交差. (這樣說應該會得罪很多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現在新版 Photo Station 相片牆拼出來長這個樣子.競爭對手 Synology 的相片牆拼出來是長這個樣子怎樣會差那麼多??? 知已知彼, 難道工程師都沒有看過別人家到底是怎麼做的嗎? 而且很多功能似乎都不是那麼直覺, 或是操作性沒有統一.*藝廊模式有幻燈片功能, 但在圖庫管理模式也有幻燈片功能, 不曉得這兩者到底有何差別.*藝廊模式可以檢視相片, 而圖庫管理模式也可以檢視相片, 但兩者顯示出來的畫面似乎又有不同. 為何不把檢視相片和管理相片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同樣的藝廊模式下有多媒體串流的功能, 在圖庫管理模式下也有串流功能,在藝廊模式下小弟一直無法正常串流至 chromecast, 但在圖庫管理模式下又正常, 似乎不夠穩定. 另外串流至 chromecast 下的相片幻燈片效能不佳, 相片切換顯示的速度很慢, 顯示一張相片在 chromecast 上面, 要清一次畫面(花了差不多一秒鐘清畫面,而且幻燈片模式為何要先清空前一張相片? 不是直接做過場特效至下一張相片就好?), 串流結束後在電腦畫面也沒有任何訊息通知, 搞不清楚到底是串流中還是已經結束, 在 Chromecast 串流相片這個功能的 code 應該有問題.所以內部在驗證功能時, 這麼多問題難道都沒有發現? 還是這些都是特例?PhotoStation 5 功能說明附上之前發表會的投影片資料, 供大家參考. 這樣大家比較了解到底新版多了什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