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品牌NAS vs 自組NAS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http://tec...(恕刪)


XD 水喔~

gp671112 wrote:
webmin昨天玩了一下功能蠻強大的,
幾乎是Linux網頁版,連cron什麼的都能做,
那個smb.conf好特殊哦,一些參數都和內建的不一樣,
來試試看能不能改善傳輸問題


提醒一下,webmin很強大,但也太強大,沒修改過是直接uid = 0在跑。

一個不小心就,整台機器就「送人」了。
我就曾經因為客戶要求(維護廠商跑了...叫我緊急支援),進了它們的mail server webmin去看設定。
登入很快就發現沒設監牢,接著不到2分鐘,我已經進到shell還拿到root改密碼...
tino939 wrote:
機殼是用聯力 PC-Q25


這咖看起來蠻讚的歐~
ITX板子,標準電源,36*19.9*28
3.5":7藏(5Hot swap)
近4000台票


另外一咖也很讚的,DS380
ITX板子,SFX電源,21*36*28
3.5":8藏
4700台票

明月下的清風

又一位高手出現了~
iSCSI要掛載才能用,有時候要頻繁的在筆電、手機平板、桌電間分享資料就不方便了
官方的smb.conf超詳細
其實我懷疑是Windows檔案總管太爛,不然用Android平板傳資料也沒這問題
手邊幾台Server2003超容易中獎,不敢恭維,防火牆都給它們用就好了啊
webmin應該真的有需要用才會開,我覺得bash還比用滑鼠點簡單

這串的標題應該改成:品牌Server vs 自組Server
webmin 因為是系統工具,所以須以 root 身份運行




它本身有設定組態,IP 存取控制那個一定要設

一般是只允許區域網路連入,比如:192.168.0.0/24
從外面互連網,無法連進去

也可以只允許特定 IP 連入,比如只允許管理者的電腦 IP 連入,好像也可以綁定 MAC。


webmin 本身也有帳號機制,可以與 Linux 帳號同步,或不同步

帳號可以設保險機制,比如連續三次密碼錯誤,就鎖定帳號幾分鐘,或永久鎖定,防止有人嘗試暴力破解密碼。

帳號也可以設定只允許特定權限,比如只允許管理 www(apahce),然後給管 web 那個人這種帳號,他的帳號登入後只能用來管理 www 服務,其餘服務會 access deny 禁止進入。


*************************************************

說說 smb 通訊埠的心得:

Linux 的 samba 使用的 port 只須:
udp 137、138
tcp 139

不過一般防火牆會乾脆直接開 udp/tcp 137,138,139,省事

TCP 445 是 windows 在探索網芳時會用到的,容易中毒,有很多病毒會藉由 TCP 445 傳播,所以一般 samba 服務不開放 TCP 445。

但不開 TCP 445 的話,搜尋網芳常常會搜不到(手電筒一直照)

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不要用網芳搜尋的,直接打 UNC 路徑

\\IP (兩個反斜線,鍵盤 Enter 上面那顆)

比方說:\\192.168.0.254

在桌面,建立捷徑:


直接指向 SMB 的 UNC 位址



名稱隨便取



捷徑的圖案可以更換,比如換成:網路磁碟機 的圖案



這樣一個捷徑,很好用

放桌面
放工作列快速啟動
放 Dock (比如 RocketDock)彈出列.....什麼的。

點一下、點兩下,就可以開啟遠端 smb 目錄。

UNC 路徑(直接 IP)去開會比較快。

用 NetBIOS (電腦名稱)什麼的,需要 wins 伺服器轉譯 IP,多一層步驟,多繞遠路,效率較差。


***********************************************

此外網路卡晶片也有影響,Intel、3com 的反應速度、效能,優於 Realtek 螃蟹晶片。

如果兼當軟體路由器,額外有插網卡,可以選 Intel 的網卡,當內網(LAN 區域網路),主機板內建的螃蟹晶片當外網 WAN。


更進階的,如果 NAS 內網 LAN 服務的人數很多,可以用 Linux bonding (核心內建功能),綁定多網卡成一張虛擬網卡,來提昇網路處理效能。

1G 的網卡,假設有 10個人同時在存取,理論上每人分得 100Mpbs。 愈多人存取,當然頻寬就會被瓜分愈嚴重。

還有網路晶片處理器負載太重,一個網卡晶片,每一秒能處理的封包數,是有限的。

但如果綁 1G 網卡 兩片、三片之類的,當一片用,總頻寬不就有 2Gbps、3Gbps,此外網卡晶片比較多顆,可以多工分散處理,減輕負載。

※ 實際上,綁兩片並非 200% 效能,約只有 80%x2=160% 的效能。因為多工處理需要協調,本身會消耗一些性能。依此類推,多一片就是多 80% 效能和頻寬。


直接換光纖網卡,光纖交換器,成本太昂貴。

用這種綁多網卡的虛擬技術,成本低廉,效果顯著。

而且也不用特地去買高級網卡,用最便宜的螃蟹網卡就好。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有點類似 磁碟陣列 RAID,愈多顆速度愈快。網卡也有陣列,綁愈多片當一片用,網速(頻寬、反應)愈快。

關鍵字:Linux bonding
Google,搜尋工具,顯示所有中文網頁
有中文教學


不過 ITX 的主機板,同常只有1個 PCI-E 槽

如果要綁多張網卡,可能需要這種 2port、4port 的網卡(較貴)




要綁多網卡的話,主機板用 M-ATX 有多個 PCI-E 插槽的較經濟省錢。不用特地去找多埠網卡,用便宜的單埠網卡,多插幾片即可。

尤其那種 4port 的網卡很坑,一片的錢,夠買一塊主機板還有找....

稀有、少人用的東西就是那樣子,價錢會特別坑。

gp671112 wrote:
哈囉各位版友,小弟發...(恕刪)


肯定是買品牌的nas阿,
手機直接有現成的軟體可以支援,
介面簡單易用。

我之前也有試過想玩自己組的NAS,
但在虛擬機上跑過,幾個類似像freenas一類的OS之後就放棄了...
光是time machine就搞了老半天,
更別說要實現像是ds video之類的功能。

只能說自組的nas是時間多的人在玩的XD
小弟目前也是正在自組 NAS,會考慮到自組原因是因為家裡有兩台桌機,
而未來不久家裡又有新成員到來,所以打算把其中一台桌機撤換掉,換取一些空間!

當時看上眼的 NSA 是 Q 家的 TS-453 Pro
但因預算問題(TS-453 Pro + 4T * 4 = 爆預算) + DIY 樂趣(過去電腦都是自組的)

所以這幾天開始採購 NAS 相關硬體,規格如下:
CPU: Intel i5 2400 (舊機器拆下)
CPU 散熱器: 利民 AXP-100 (新買的)
RAM: 4GB * 4 (舊機器拆下)
主機板: 技嘉 GA-H77N-WIFI (新買的)
機殼 + 電源: 銀欣 DS380 + 銀欣 ST45SF-G (兩個都新買的)
系統硬碟: Intel X25 80GB (以前汰換下來的)
資料碟1: 3TB * 2 做 RAID 1 (生活照片、影片...等等)(新買的)
資料碟2: 4TB * 1 做 一般資料除存 (電影、音樂...等等)(舊機器拆下)

目前 NAS OS 考慮使用 OpenMediaVault (這大概是目前我覺得界面美觀功能沒有太多複雜功能的 NAS OS)

未來需要更多空間的時候會再上 LSI 的 RAID Card 做 Raid 5 吧

以上重點只有一個,就是 未來所購的 LSI RAID Card,機器可以隨意換,但只要 Raid Card 頭好壯狀就好

這樣待機的瓦數蠻高的 (破百瓦)

有許多看起來都是費電 如80GB硬碟、i5、舊RAM ..其實可以改成更節能的元件

網路上的開箱實測 GA-H77N + SSD + i5 這樣就 40~90瓦 ... (若要顯示卡HDMI輸出 到110瓦)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88&t=2997720
這數據還沒有加上你3顆硬碟的瓦數..


其實這也是自組的NAS的通病 節能降不下來
若你用 TS-453 滿載最高瓦數也才 33.瓦
電費的差異相當有感

當然還有品牌nas 上散熱風扇噪音的控制
土改DIY風扇噪音要做的精緻和調教都是需要用相當的心力的



gucci313031 wrote:
以打算把其中一台桌機撤換掉,換取一些空間!

當時看上眼的 NSA 是 Q 家的 TS-453 Pro
但因預算問題(TS-453 Pro + 4T * 4 = 爆預算) + DIY 樂趣(過去電腦都是自組的)

所以這幾天開始採購 NAS 相關硬體,規格如下:
CPU: Intel i5 2400 (舊機器拆下)
CPU 散熱器: 利民 AXP-100 (新買的)
RAM: 4GB * 4 (舊機器拆下)
主機板: 技嘉 GA-H77N-WIFI (新買的)
機殼 + 電源: 銀欣 DS380 + 銀欣 ST45SF-G (兩個都新買的)
系統硬碟: Intel X25 80GB (以前汰換下來的)
資料碟1: 3TB * 2 做 RAID 1 (生活照片、影片...等等)(新買的)
資料碟2: 4TB * 1 做 一般資料除存 (電影、音樂...等等)(舊機器拆下)

目前 NAS OS 考慮使用 OpenMediaVault (這大概是目前我覺得界面美觀功能沒有太多複雜功能的 NAS OS)

未來需要更多空間的時候會再上 LSI 的 RAID Card 做 Raid 5 吧

以上重點只有一個,就是 未來所購的 LSI RAID Card,機器可以隨意換,但只要 Raid Card 頭好壯狀就好...(恕刪)


這確實,效能跟節能本來就很難兩全,有些硬體真的非我們這種一般百姓所能到手的

不過小弟我在意的就是 獨立 Raid Card 部份, 自組剩餘的差價再去買張 LSI Raid Card
雖然整體價格可能會相近或者自組成本較高,但對我而言感覺比較有保障

Goggle wrote:
這樣待機的瓦數蠻高的...(恕刪)
gucci313031 wrote:
目前 NAS OS 考慮使用 OpenMediaVault (這大概是目前我覺得界面美觀功能沒有太多複雜功能的 NAS OS)
未來需要更多空間的時候會再上 LSI 的 RAID Card 做 Raid 5 吧...(恕刪)


通常小弟會建議, 先確認自身的需求, 再來看看那套 NAS OS 適合, OpenMediaVault 用的人相對少很多, 所以可以執行的套件也不多, 所以用此套可能就當做一般 file server 來用了.

自組能用現成的零組件來做是最好的, 但有些零組件年份較久, 相對也都比較耗電, 如果新購主機, 一般 Intel Celeron CPU 就不錯了.
FB: Pctine

fedora wrote:
但不開 TCP 445 的話,搜尋網芳常常會搜不到(手電筒一直照)

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不要用網芳搜尋的,直接打 UNC 路徑


...雖然說這答案也沒錯。

請服用以下samba設定:

[global]
domain master = yes
local master = yes
preferred master = yes
os level = 65


(I'm the king of the king!)

PS:別在有AD的環境中這樣亂搞!除非你知道你在做什麼....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