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HECUS W4000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NAS系統開箱及測試

THECUS
W4000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NAS系統開箱及測試





此次參加了” Thecus 和 WD 全球第一台 Wintel 架構 WSS Essentials 網路儲存伺服
開箱體驗分享活動”,由原廠提供一台W4000 機種以及WD 6TB 硬碟4顆進行開箱及測試, 可以參與這次全球第一台的的活動, 筆者就盡其所能做一個詳盡的測試。



那就從開箱開始吧!



開箱:


在裝包裝都沒有THECUS的LOGO, 只有Windows Embedded 的字樣, 看來微軟此次宣誓進軍NAS業界的企圖心相當強烈。











主機是THECUS 的N4800, 再進行韌體相關修改, 以及將60G SSD硬碟置入機身中, 如此可以不佔原來主機的4個硬碟插槽, 並且改善WINDOWS SERVER龐大的系統執行速度!







主機正面的字樣也是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R2字樣, 不見THECUS






WD 此次也贊助了4顆6TB硬碟機





硬碟Tray還是傳統設計,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並不常安裝硬碟, 鎖上四顆螺絲就可以,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國外設計的快速Tray





國外設計的免螺絲快速硬碟Tray :





準備開機前:





將插上電源時, 筆者第一次遇到電源”四個方向都能插”的狀況, 還拿出說明書, 但找不到有說明什麼方向是對的….








第一次我插成如下圖的方向: (錯誤)





如下圖才是正確的插法:





一切就緒, 開機吧~





一開始必需接上一台螢幕, HDMI 或是VGA皆有提供介面, 以及鍵盤滑鼠, 它就是一台小PC啦~~





設定國家是”台灣”





語言是繁體中文





接下來是輸入產品金鑰, 由於這是借來的測試機, 所以我就沒有將它啟用,直接略過, 將來也可以在系統內進行啟用。





很熟悉的微軟授權條款





最後設定最高管理權限Administrator 的密碼, 按下完成, 就會成功了。





開機時間經過測試, 大約都在1分10秒左右就可以開機進入系統。





























第一步先看一下系統的軟硬體資訊。





軟體: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


硬體:


Intel Atom CPU D2701  2.13GHz


2GB RAM


64位元作業系統,X64型處理器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 跟一般SERVER最大的不同點是它提供了一個儀表板功能, 當您一封行桌面上的儀表板時, 會需要先進行”設定”, 如下步驟所示:














設定時間日期





輸入公司資訊-設計上這台NAS是給中小企業使用的, 所以它會要求進行公司資訊輸入, 當然您是個人用戶也是可以自行輸入自己的資訊, 主要是要訂一個”內部網域名稱”, 以供進行AD 網域設定; 是優點也是缺點,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 強制使用者如果環境內沒有網域伺服器, 它自己就會升級成網域伺服器, 如果區域內已有網域伺服器, 它會加入原來的網域伺服器。








再建立一個系統管理員帳戶, 以跟最高權限Administrator 進行區隔。





設定Windows更新方式











接下來系統就開始進行伺服器的設定, 自動讓它跑完即可。





完成主機的設定後, 我直接操作Client PC的遠端連線, 就可以去登入此伺服器進行後續相關設定工作。


唯注意剛才完成了儀表板設定時, 我們有自訂了一個網域名稱, 因此如下圖的使用者名稱中, 如果以之前的 WIN-O52QILUUU8 是無法再登入此電腦的遠端桌面。





因此您必面將使用者名稱改為方才設定儀表板時的網域名稱, 以本例是使用hongku為網域名稱, 您就必需輸入\hongku\方才的管理者帳號 , 才能遠端桌面連線。








登入以後, 重點就在於”儀表板”功能, 首先我們新增一個使用者, 讓PC來登入,以進行後續的測試工作。


首先輸入使用者名稱、密碼、密碼原則。





設定允許使用者存取的共用資料夾權限。








設定使用者的”隨處存取”權限。








最後按下”建立帳戶”就完成。





設定好使用者, 我們接下來要用PC去連線這台SERVER囉~ 左邊功能點擊”連線電腦”, 最右邊可以看到它提示您使用
http://XXXXXXX/connect 以連線電腦到到伺服器, 那麼我們用一台PC去輸入這個網址進行連線吧!








用PC連上這個網址, 它會請您下載一個連線程式








程式一開始就請您輸入使用者帳號密碼, 記得輸入我們剛才設定的新使用者帳號及密碼。





接下來就請您重新開機。








PC備份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 提供了一個很強大的備份功能, 就是它可以由伺服器去進行PC電腦的系統以及資料備份工作, 而PC端只需要進行完上述的登入動作, 而不需要另外安裝任何其它的軟體, 就可以讓SERVER去對PC指定備份工作、排程、循環方式。


我們可以在PC端或SERVER端執行”儀表板”以進行備份工作排程。


點擊一下”使用者”, 可以看到目前的使用者有那一些。








點擊一下”裝置”, 點擊一下您要設定備份的電腦, 右邊就可以看到”用戶電腦備份工作”








進去後您可以設定備份所有檔案和資料夾, 或是選取您要備份的項目, 備份所有的話, 之後可以進行PC電腦的裸機還原, 這部分跟WSS 2008版本相同, 可以參考:

http://www.hongku.com.tw/web/SG?command=display&pageID=40039


<a
href="http://www.hongku.com.tw/web/SG?pageID=39895">http://www.hongku.com.tw/web/SG?pageID=39895

















按下”儲存設定”, 即可完成備份設定儲存。












完成後可以在下面的畫面看到備份狀態進度。





按下”自訂電腦的備份”, 可以進行手動備份。





完成後, 備份狀態就會顯示”成功”








在”裝置畫面, 您可以在電腦名稱上按下”右鍵-檢視電腦內容”, 點擊某一備份檔兩下, 可以設定備份的細部設定, 您可以指定某一備份檔要保留、或在執行清理時移除。


您可以點擊”檢視詳細資料”來進行循環設定, 開始及結束時間、保留幾日、周數、月數。











接下來既然WD借給我們4顆6TB硬碟, 當然要看看如何進行儲存空間的設定。





我們用檔案總管來看, 目前只有C槽的SSD硬碟機, 佔用約32G的系統檔案。


使用儀表板, 點擊”存放裝置”, 看到硬碟列表中也只有C, 沒有別的硬碟。按一下右側的”建立儲存空間”。





首先選擇我們要建立儲存空間的硬碟, 勾選起來。














儲存空間出來了, 顯示是15.9TB, 以4顆5.4TB做RAID5 來計算, 應該有3顆容量約等於16.2TB, 我怎麼看容量都有點奇怪, 所以我將它刪除重建。








我按下管理儲存空間, 看到有一個16.0TB的空間, 我將它刪除。





建立儲存空間時, 多了很多選項, 包括可以選擇 REFS (具備重複資料刪除功能的儲存區)及NTFS。





至於RAID的格式, 微軟的”中文”不好, RAID1 它叫”雙向鏡像”, RAID5 叫”同位”, RAID6 叫”三向鏡像”, 就忍耐一下吧。





微軟很貼心的幫您在選擇各種不同型式陣列時, 計算出可用容量如下所示:


4顆做RAID1時, 大小上限為10.9TB (一次只能兩顆做RAID1, 5.4TB*2)





做RAID5 (同位)時, 可用空間為14.5TB (5.4TB*3=16.2TB), 這個容量我覺得蠻奇怪。





您也可以輸入比他計算出來更大的值, 但它會提示包含備援需要的容量會更大, 我想微軟不知道您的NAS是否還有擴充空間, 所以這部分只提供計算, 而不管你的NAS有幾BAY可安裝硬碟。





新增伺服器資料夾


我們要開始進行資料的存取, 所以必需建立伺服器主機的資料夾, 在儀表板上點選”新增伺服器資料夾”








如果您已經新增了使用者, 可以在此介面選取此資料夾允許存取的使用者, 沒有使用者也可以先新增資料夾之後再進行權限選取。





按下新增資料夾後, 就可以完成建立資料夾工作。











ISCSI 設定:


企業需求上常有ISCSI 的需求, 可以用來做為Hyper-V 或VM的儲存空間, 或是讓SERVER去掛載為本機磁碟機。不過我在儀表板上找了半天, 都找不到可以設定ISCSI的地方(印象中在WSS 2008版本ISCSI功能是在儀表板上)


關於ISCSI的簡介可以參考:


http://www.hongku.com.tw/web/SG?pageID=39859


不過沒關係, 現在在伺服器員管理介面中可以設定ISCSI, 我們按一下”新增角色及功能”





出現新增角色及功能精靈, 我們按它的需求一步一步做吧。





選擇”角色型或功能型安裝”





點選我們的伺服器, 按下一步





選擇”檔案和存放服務”-“檔案和ISCSI服務”-“ISCSI目標伺服器”





按下一步





開始進行安裝





這個跑的時間有點久, 完成後按一下關閉








接下來在伺服器管理員中, 找到ISCSI, 按一下中間的”新增ISCSI虛擬磁碟精靈”





選取ISCSI的伺服器以及儲存區, 我們放在剛才建立的D檔10TB空間











訂一個ISCSI的名稱





先訂定ISCSI的大小, 可以選擇固定大小或是Thin Provision (彈性空間配置)





接下來我們選擇”新增ISCSI目標”





訂定Target 名稱





接下來它需要設定識別連上來裝置的認證, 我用最快的方式是使用”IP認證”


所以下方的選擇類型為IP位址, 輸入我Client PC的IP。





按下一步





關於認證由於我只是測試, 所以我沒有開啟認證, 有需要的可以使用CHAP認證。





確認所有資訊無誤後, 可以確認建立。





開始建立了…有點想念THECUS OS 在NAS上的簡單操作介面了…








SERVER建立完成後, 在PC端我們開啟”ISCSI啟動器”, 將探索目標入口設定在SERVER的IP。





在目標中看到了, 按一下”連線”





確認無誤, 按一下”確定”








可以看到目標已經連線





在磁碟管理中看到了一個未配置的1TB空間, 進行格式化吧, 不過這部分有點奇怪, 格式化時間非常久, 跟在LINUX系統中的ISCSI格式化時間差很多, 原因不明。








隨處存取


WSS 2012 也提供了隨處存取功能, 基本上就是使用WEB介面可以存取伺服器內的檔案、執行應用程式及備份裝置, 不過在這個功能的測試上, 要配合很多條件, 例如防火牆設定、網址設定等, 最後我沒有辦法成功的設定, 不過可以提供過程讓需要此功能的伙伴嘗試設定。


在儀表板中點擊設定隨處存取, 右邊按一下設定隨處存取。





微軟提供您可以設定自己免費的的網域名稱, 所以我選擇了”我要設定新的網域名稱”





我們可以向Microsoft 取得個人化的網域名稱





要先登入Microsoft 的帳戶, 沒有帳戶的可以註冊一個帳戶





接受一下隱私權聲明與合約





您可以輸入您想要的名稱以及網域名稱, 然後檢查可用性, 沒有人使用就可以開始設定。











接下來就順利設定完成。





接著會出現要啟用的隨處存取功祇, 包含了VPN以及WEB存取兩種方式, 可以都進行安裝。





是否要讓目前以及新增的使用者都可以使用隨處存取功能可以自己決定。





開始安裝功能, 這部分的安裝也相當久…





最後我沒有成功的安裝這兩個功能, 下面有出現了幾個未完成安裝的問題所在, 包含了防火牆設定、有套件未安裝等問題, 所以我沒有再繼續完它這個部分功能測試。

















安裝Microsoft SQL


由於WSS也是道道地地的WINDOWS SERVER系統, 所以要使用它來做為公司的ERP、會計系統等伺服器也是相當適合, 以下簡單安裝SQL 軟體進行測試。















































完成安裝設定, SQL SERVER服務正常無誤。





最後一項測試我們幫WSS 系統安裝上防毒軟體, 因為它兼負了重要的伺服器工作, 有防毒軟體可以增加防護能力, 讓存取更加安心。


我選擇了一個免費的SERVER防毒軟體, ClamWin , 它也是在各大NAS中內建的免費伺服器防毒軟體。





















































安裝後執行無誤, 可以安心使用您的WSS 伺服器了!!!





在此報告的結尾, 附上THECUS W4000的速度測試報告, 以兩套軟體ATTO及Crystal DiskMark進行速度測試如下所示:


ATTO:


最大讀取速度在512KB大小時為 58.35MB


最大寫入速度在8192KB 大小時為44.8MB





CrystalDiskMark


最大讀取速度在1024KB大小時為 40.39MB


最大寫入速度在1024KB大小時為26.85MB








總結: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 在2015年跨足NAS儲存的企圖心相當強烈, 搭配THECUS的硬體, 最高等級的5BAY 
W5000機種售價也不到2萬元, 基本上軟體等於是半買半相送, 不過熟悉LINUX Base 的使用者, 在使用WSS系列時會感到相當的差異感, 設定方面相對起來比較複雜; 但如果對於企業複合式的使用, 可以拿來做為公司的小型ERP系統主機兼任檔案伺服器, 相對於買一台SERVER以及WINDOWS SERVER軟體, 費用相當低廉。


另外在系統備份方面, WSS 的備份機制是其它LINUX系統無法達到的, 由伺服器端去指定CLIENT PC的備份, USER端完全不需要安裝程式, 而且幕後的備份使用者的PC效能沒有明顯的差異感, 備份下來的系統也可以直接祼機還原到原PC上, 這是一般LINUX Base NAS無法達到的功能。


不過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有一個地方比較無法解決的, 筆者認為是問題, 微軟認為是優點的, 就是當您區域內沒有網域時, 它會自己升級為網域控制站, 所以Client PC都必需加入它的網域以及開機時登入網域, 才能使用伺服器儀表板去進行備份等工作;


不過如果只是要將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當成ERP SERVER以及檔案存取伺服器, 那可以”不進行” 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12的儀表板安裝設定, 就不會強制PC 電腦加入網域。


2014-12-27 15:13 發佈
看來就是一台主機開機就可以用,省下很多成本了。省下了買桌機*1,微軟授權*50,ssd*1
背景有在跑什麼嗎?
讀寫速度不像這價位的機種該有的表現
suhow6412 wrote:
THECUSW400...(恕刪)


感謝分享.

由於並沒有實際使用過此機器, 只能憑空猜測.

1.對於已經慣於使用 Windows Server 的 User 來說, 它的價位包含 Windows Server 的授權, 算起來是真的便宜.

2.此 NAS 標榜的是採用大家都很熟悉的 Windows 系統, 但 Microsoft 在產品定位上似乎沒有考慮到一點, 絕大部份的人熟悉 Windows Desktop 環境, 但絕大部份的人並不熟悉 Windows Server 的管理模式, 更不用談所謂的 AD, 所以在樓主介紹此 Microsoft 劃時代的 NAS 產品時, 它的設定及管理並不會因為導入 dashboard 讓人覺得有容易使用的感覺. 光憑第一點需要接上螢幕, keyboard & mouse 去做初步設定, 而不是拿回家開機, 用 browser 就可以輕鬆設定那麼簡單. 就已經讓人卻步. 在這個價位, User 要的是一個只要有 browser 就可以管理的設備, 而不用去理會什麼是 domain 的產品.

3.在樓主的實測讀寫速度上並不快, 相同的 NAS 如果跑 Linux 應該達到 100MB/sec 的理想值, 不確定是不是在實測時, 系統還在做 RAID 的同步.

4.WSS NAS 限制機器可安裝的最大記憶體, 一方面應該是要和標準的 Windows Server OS 做市場區隔, 所以要在這台 2GB RAM 的 NAS 上面再跑 ERP, 是很吃力的, 這應該也不是 WSS NAS 應用的主要市場.

5.文章中並未提及 mobile user 的應用, 例如手機平板等是否有提供一些應用的 app 等, 這部份也是 WSS NAS 現在比較欠缺的.

WSS NAS 或許應該提出更多它的優勢以及和 Linux base NAS 的差異點, 不然如果只是做為 file server, 那麼即使標榜 Windows Server OS 免費送的特點, 也很難和現今市場已是 '全方位' 的 Linux base NAS 相比擬.

至於樓主提到 WSS NAS 在備份的特色上, 並不是 Linux base NAS 無法做到 server 主動去備份 client, 這技術已經行之有年, 主要是在 client 端必須安裝 agent, 甚至於排程於下班時間透過 Wake on LAN 將 PC 喚醒備份, 並於備份後自動關機, 這些技術市場上都有現成的產品了.

*********************************************************************
這個電源接頭有防呆設計, 應該不會有插反的問題. 大大是不是用太大力插入? 才插反了?
FB: Pctine
pctine wrote:
感謝分享.由於並沒有...(恕刪)


感謝PCTINE大 耐心認真的看完小弟的文章
就我的測試方面我簡單回覆您幾個問題:

2. 確實第一次只能插上螢幕及鍵鼠去設定它, 沒有其它方法!!

3. 這台機器在我手上前後測試約10天,測速是最後一項,硬碟同步已完成,測速是由PC端透過GIGA網路交換器以SAMBA做測試。

4. 以ATOM加2GB RAM跑ERP很吃力,我想在小型及人數少的使用上是比較可行,人數太多恐怕是跑不動的

5. 很抱歉的是我沒花太多時間測試它的隨處存取,隨處存取設定不起來,行動裝置的APP應用應該也無法使用,更何況我實在不知道它有什麼APP可應用,增益集中也只有Azure的一個整合套件...

關於備份方式, 在Client PC中裝Agent 的備份方式當然可行,在WSS 的優勢上就是不需要裝Agent (微軟自己幫自己裝個木馬, 應該算隱形的agent), 由伺服器來控制PC的備份,這一點在LINUX NAS上比較難以實現。

最後:
它有防呆,但不用很用力插一樣4方向能插, 提出來是怕有人買了以後連"開機"都有困難.....

感謝PCTINE的回覆
>> 關於備份方式, 在Client PC中裝Agent 的備份方式當然可行,在WSS 的優勢上就是不需要裝Agent (微軟>> 自己幫自己裝個木馬, 應該算隱形的agent), 由伺服器來控制PC的備份,這一點在LINUX NAS上比較難以實>> 現。

你說的沒有錯, windows 是 microsoft 自己開發的, 所以 'agent' 它要怎麼做都可以.

>> 它有防呆,但不用很用力插一樣4方向能插, 提出來是怕有人買了以後連"開機"都有困難.....

不能開機還好, 只是怕插錯把機器燒壞掉了. 剛看了一下它是 19V/32A, 一旦插反正負極性整個就反過來了.
FB: Pctine

pctine wrote:
>> 關...(恕刪)


幸好....沒燒掉....@@

版大你好, 看到您開箱又讓我認識新的產品應用
我有另外想法, 若我有server 跑ERP了把這台W4000拿來當系統同步,若ERP硬碟掛調我還可以把W4000上的資料還原,這樣可行吧?

另外不知道他的主動備份是怎樣進行的,每天備一次嗎? 那我若備了10台這台W4000空間會不會不夠?


pctine wrote:
4. 以ATOM加2GB RAM跑ERP很吃力,我想在小型及人數少的使用上是比較可行,人數太多恐怕是跑不動的
我是模範生 wrote:
版大你好, 看到您開...(恕刪)


您好:
您已經有ERP SERVER, 要將它系統同步到W4000, 我想應該指的是SQL 資料庫的備份,以我的見解有兩種方式可以做, 一種是在你的SERVER上, 設定SQL資料庫備份到W4000的網路共享資料匣, 另一種是在W4000上開啟ISCSI, 然後由SERVER直接掛載成一個磁碟機, 排程將SQL 資料庫備份到這個磁碟機中。
至於ERP的SQL備份機制, 應該各家軟體廠商都有備份的機制可以使用。

關於備份的問題, 依我的了解Windows備份是使用Block Mode(中文暫且叫磁區模式吧), 然後它是使用差異備份, 簡單說明如下:

在PC上看到C槽是50GB, 備份到W4000時, 第一份是50GB, 第二份以後, 都只存差異的block, 所以在版本部分, 不會佔用太大的空間, 但是10台電腦每台如果都備份C槽有50GB, 那麼您還是要準備500GB以上的儲存空間在THECUS W系列NAS上。

關於版本控制如下圖所示:


您可以設定
保留每日備份的期限為 X日
保留每週備份的期限為 X週
保留每月備份的期限為 X月

關於備份檔的整理如下圖所示:

針對每一個備份檔案可以指定它的處理方式, 預設是 自動管理備份, 如果您有過多的備份檔, 那可以將不要的檔案設定成 "執行清除時刪除此備份"
你也不用去找如何執行清除, 它的執行清除應該是自動進行(也許是在下一次備份時, 會自動清除, 沒有文件對此部分特別說明)

以上希望能幫到您, 如有錯誤之處, 再請多多見諒。
suhow6412 wrote:
THECUSW400...(恕刪)
感謝回覆,關於ERR部分主要是擔心我的ERR主機硬碟若掛掉換一顆新的再從w4000把系統還原。看起來應該是可以。

容量部分清楚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