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備份到外接硬碟,結果不到1T資料備份了將近一天才完成。不知這樣正常嗎?
第二次以後的備份,算是同步備份。不過這樣等於檔案沒壓縮。不知有無節省備份空間的作法?
另外,Time backup 運用時,照備份精靈的說明,可以選擇本機外接硬碟,但是實際尚可選擇的目錄裡,外接硬碟的 usbshare1 卻呈現灰色而不能選。請問有人遇到一樣情形嗎?
如果你選用 ESATA or USB 3.0 速度就會比較快了.
>> Time backup 只能用 EXT4 格式的外接硬碟啊?不知道資料有壓縮嗎?
沒有壓縮. 但它有利用一些檔案系統的技巧, 對於沒有異動的檔案不會重複備份.
>> 說明書也語焉不詳。第二次備份時,事先也不知道到底是重新完全備份,還是只針對差異部分進行備份。
只有在第一次是完整備份, 之後的都算是 '差異' 備份.
>> 以DSM 4.0 的說明書的清楚程度,讓人看了經常無法解惑,以我來看,基本上不及格。需要好好請文件工程師改進,同時要請人來試讀試用才行。
DSM 4.0 online help 的說明書非常詳細. 對於所有技術細節交待的都很清楚, 不曉得你指的是那方面的文件?
FB: Pctine
1. 我用的是 USB 3.0/ NTFS檔案格式外接硬碟。
2. 文件方面,就以備份一節來說,就沒有交待所謂的備份是完整備份,還是差異備份,或是增量備份。壓縮還是不壓縮,是否等同同步。pdf 文件沒說明,on line help 也沒說明。當我打算執行第二次備份時,就不知道到底要被覆寫,還是只是同步?而且第二次以後不能執行完整備份,也很奇怪。(default 方式就是刪除目的地的資料夾檔案)
Time backup 也一樣沒說明外接硬碟必須是 EXT4 格式。當我用NTFS格式外接硬碟可以做備份(還不必重新格式化),當然無法預料為何Time backup 就不行(甚至在精靈的選單都還標示可以用外接硬碟)。然後,我也不知 Time backup 是否可在原備份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備份,還是得重頭來過。(又要一整天的時間嗎?)
2.以「磁碟群組」的online help 來看:
您可使用所選硬碟的全部容量來建立單一磁碟群組,並在其上建立儲存空間或 iSCSI LUN。磁碟群組上仍有可用空間,您可依需要擴充儲存空間或 iSCSI LUN 的容量。
我就看不出來第一句的意思,是否可以只用部分容量來建立單一磁碟群組,也就是全部容量是否可建立多個磁碟群組?
這段說明,其實應該以「新增硬碟」「更換硬碟」「移除硬碟」來說明,使用者才容易瞭解。硬碟與儲存空間/磁碟群組的對應關係,若能用示意圖或對照表來說明也能幫讀者更容易瞭解。(在pdf檔有說明RAID與硬碟數量的關係) 現有文件說明,實在不那麼容易懂,好像教科書的內文。
另外譬如 iSCSI 的說明,我也看不出來與 DSM 的磁碟群組/儲存空間的關係,究竟是否併存?除非親自去試試看否則難以猜測。事實上文件裡頭有許多使用者可能不懂的術語,只看到可以做各式各樣的設定,但不知道那是用來做什麼,該不該設,有什麼後果。
我覺得,至少先給建議用戶一套預設的設定,並說明該設訂有什麼效果。更容易讓使用者瞭解。當然文件已經有許多名詞解釋,也看得出原廠很認真的想把文件做好。
以您MIS角度來看,可能很多都是想當然爾不必說明即可瞭解。但 Synology 銷售的對象不只是IT人員。一般消費者買來,除非不看文件,否則肯定有一籮筐的問題。(還好 Synology 還有 tech support 接電話。)
可能是我程度太差,或要求太高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