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開箱簡測】Sunnywill SW-3022 對拷硬碟外接盒 (圖多,不喜勿入)

由於持續在找合用的USB 3.0外接盒,有天朋友說借它的USB 3.0硬碟拷貝
座讓我試試,心想好像沒用過這類的產品,應允後就拿到了這咖來試試。

官網介紹如下:
SW-3022官網


根據官網內容,它有出6bays跟2bay產品,朋友借給我測試的硬碟座為2bays
產品。依據官網對這類產品的介紹,2bays的硬碟外接座的規格、特色如下

-最高速率達 240MB/s speed。
-可一對一HD/SSD同步對拷。
-可以不透過電腦串連,離線拷貝。
-一鍵啟動對拷功能。
-支援2.5”及3.5” SATA/IDE HD及CF卡,IDE HD及CF卡需自行找轉接板。
-支援Windows 2000/XP/Vista/7/8, Mac OS10.3 or later, Linux等作業系統。
-支援SATA II/III規格。


以下為簡單數位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正面照,採環保紙盒,下方簡述產品特色。



直接開箱不囉嗦,映入眼簾的就是硬碟座,外罩透明防塵套以保護接頭及避
免底座處積塵,蠻貼心的。



拿開了防塵蓋,硬碟座的外觀處清晰可見,就兩個SATA接頭,它沒有其它
廠商的省力拔除裝置,要安裝,只要對準接頭處壓下去,要拔除就直接往上
拔開即可。2bays都可以單獨使用,若要硬碟一對一對拷的話,記得把來源
硬碟放在HDD1處,不然資料毀損會欲哭無淚,且廠商也不作保固。



硬碟座正前方示意圖,有電源顯示燈,HDD1/2硬碟讀寫燈及離線對拷的進
度指示燈號。



硬碟座正後方示意圖,很清爽的配置方式。



硬碟座的底座示意圖,簡述產品型號為SW-3022,臺灣設計,但那邊製造就
不知囉,輸入電源4000mA,應該對SATA HD夠用了吧(小弟不是專門的,請
見諒)。底座附有三套軟體的安裝序號,須上網下載才能用,記得先抄下來好
好保存,至於這三套軟體的使用方式,容後介紹。



配件很簡單,就一張感謝函,USB3.0線及變壓器,咦?怎麼沒有安裝光碟之
類的軟體呢?在感謝函內提到為了保護地球,所有最新軟體及使用手冊請前往
官網下載,這方式好像見仁見智,對於某些網路不穩定的User而言,或許是
種折磨。



變壓器規格示意圖。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9X79 WS BIOS 4601
CPU: i7-3930K oc 4.2G
RAM: Team Xtreem LV DDR3-2400 4G*4
SSD: Sandisk Extreme II SATA 6Gb/s 240GB
USB 3.0 控制卡:NEC/RENESAS USB3 Controller uPD720201 F/W v2.0.2.4,Windows 8.1 Drivers 採系統內建。
USB串接法: 直接把USB線接在uPD720201背板接頭。
OS: Windows 8.1 Enterprise x64(測試單碟用)、Windows 7 x64測試軟體實用環境。


Windows 8.1下,利用內建Driver想確認一下是否支援UASP,很失望的確
認不支援UASP模式,僅支援USB BOT模式。但是那家的USB 3.0橋接晶
片?因為怕破壞保固就不大解八塊,打電話問原廠,僅得知為該廠自行設計的
IC晶片。



這是對拷硬碟座,先試看看其附加功能。


進入Windows 7 x64,實測多數人的使用環境。Sunnywill提供SW-3022三套
附加軟體,分別是DiskErase、CloneDrive及Flash Copy三種功能,但都要前往
官網,輸入底座所附的序號才能下載。

FlashCopy似乎是該公司引以為傲的功能之一,安裝後的主畫面,分別顯示
HDD1及HDD2,曾試過想切換到系統的其它HD,很抱歉,沒法切換,所
以不能當作系統的其它Copy Utilities來用。



使用方式,將HDD1內的某個資料夾以托曳的方式擺入目的HD(HDD2),
即可啟動FlashCopy。



一直在想這個功能跟Windows內建的檔案Copy功能有啥差異?


拿個BD Rip檔(約45G)來試看看,USB 3.0環境利用Window 7內建的Copy
功能,初始約在12x MB/s左右,之後就會降到54MB/s或更低。



在Windows 8.1 UASP環境,搭配FasCopy測試把HD資料Copy到硬碟座
上的SSD,平均傳輸速率約85.77MB/s。



Windows 7 x64環境,使用主機板內建ASmedia 1042 BOT模式,把HD資料
Copy到硬碟座上的SSD,平均傳輸速率約86MB/s。



Windows 7 x64環境,開啟主機板內建ASmedia 1042 Boost模式,把HD資料
Copy到硬碟座上的SSD,平均傳輸速率約85.33MB/s。



Windows 7 x64環境,若將硬碟座接在x79 USB 2.0上,搭配FasCopy測試把
HD資料Copy到硬碟座上的SSD,平均傳輸速率僅29.22MB/s。



Windows 7 x64 USB 3.0環境,利用FlashCopy將一個約6.4GB的檔案,從HDD1
Copy到HDD2,平均傳輸率約119MB/s,算蠻快的。



不滿意,再拿出剛測試的BD Rip檔(約45G)來試看看,USB 3.0環境下,透過
FlashCopy複製資料的平均傳輸率仍維持超過120MB/s以上。



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沒,偶發奇想,把外接盒接在X79內建的USB 2.0,
還是一樣利用FlashCopy想試試是否會跟FastCopy一樣慢,結果…………
差點沒從椅子摔下來,我一直以為我眼睛看錯,試了幾次,都大約是這樣的數
值—129MB/s,好嚇人的特異速率。



CloneDrive提供兩種功能,若依圖示,由上至下分別是系統碟備份、整顆HD
對拷的兩種選項。


第一選項是系統碟備份功能,看它的說明介紹,似乎比TrueImage強,可以完整
對拷隱藏磁區的功能,不失為另一套好工具,只是這功能,也許要等以後有需要
再好好玩玩它。


若選第二個選項,Disk to Disk的話,請注意在對拷前,確認裝在USB-2 HD內
的資料是否已備份,不然一執行,USB-2 HD內的資料將會完全被USB-1 HD的資料所取代,使用前請額外多加注意。



Clone過程中會告知目前的Clone進度及所需時間。



DiskErase提供了18種刪除硬碟資料的方式,說真的,有些模式小弟還真沒
聽過,若依其方式1填入一次性0值,應該等同於SSD的Secured Erased,不過
因為DiskErase不在小弟興趣範圍,就不測試此功能,請見諒。
1. One Pass Zeros (1 pass).
2. One Pass Random (1 Pass)
3. US DoD 5220-22.M (3 Pass)
4. US DoD 5220.22-M (ECE) (7 Pass)
5. Canadian OPS-II
6. German VSITR
7. Russian GOST p50739-95
8. US Army AR380-19
9. US Air Force 5020
10. HMG IS5 (Baseline)
11. HMG IS5 (Enhanced)
12. Navso P-5329-26 (RL)
13. Navso P-5329-26 (MFM)
14. NCSC-TG-025
15. NSA 130-2
16. Bruce Schneier
17. Gutmann (35 times)
18. Schneier’s 7 pass (7 times)


參考官網離線對拷的使用方式,拿出兩顆Toshiba 2TB HD分別裝在HDD1/HDD2
的接頭。



不要安裝USB 3.0線與電腦主機串接,按下硬碟座背面的電源開關通電,再長按
下右方那那顆大大的Power鈕超過三秒以上,就會出現像這樣的閃光,啟動離線
對拷(Offline Clone)功能,燈熄就會出現Copy進度指示,只是實際傳輸率為何就
沒法告知,因為小弟不喜歡看不到沒法掌控的操作,Clone一段時間後就切掉電
源不測完囉,請見諒。





硬碟對拷功能介紹完後,改來單碟環境的效能看看,因官網表示最大傳輸速率達
240MB/s,傳統硬碟目前仍難以達到,拿出Sandisk Extreme II SSD來測。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來測,過關,都超過
官方宣告的傳輸速率。


將Block Size設為1MB,測試循序讀/寫,其均值也超過官方值。循序讀取
的過程蠻平順的,循序寫入則稍為有點小波動。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可看出從小檔
到大檔,除了128MB略低些,其餘讀寫值均高過240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y設為預設Compression 100%模式,把容量值從
1GB~32GB針對不同格式全測試一輪,但只抓其中幾個項目出來看。
線性讀寫約在官方值附近,但是4K、4KQD4或4KQD16讀寫都蠻
低的,除了部分可歸因USB 3.0控制卡外,該產品似乎也未加強這類
的傳輸能力。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Benchmark及Compression Benchmark。
4K/4K-Thrd仍是稍弱點。









ATTO Diskbenchmark v2.47針對了64K、64MB、256MB、512MB、
1GB及2GB分別測試,線性讀取速率約在209~266MB/s,線性寫入速率約
在259MB/s。



Crystal DiskMark採Default分別測試50MB~4000MB的全數容量測試。

線性讀寫多在250MB/s附近,4K及4KQD32讀取速率偏低,4K/4KQD32
寫入則稍稍改善點。



NetworkDLS Diskmark拿來試試看,真實平均讀/寫速率約在150/160 MB/s。



HDTune v5.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循序讀/寫速率多合
乎官方速率。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
試。

8mb讀取測試,Burst Speed似乎只支援達SATA 3Gb/s。


32mb讀取測試,Burst Speed似乎只支援達SATA 3Gb/s。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結果,循序讀寫都蠻中規中矩,在這套軟體可
看到4K讀寫方面仍不是長項。



PCMark07測試,得分數4313,相較以往其它外接盒略低些。



PCWizard 2013測試值。



單碟測試完成,心中大概有個譜了,假如不使用它的附加功能,僅把它當作
一般外接盒時,可定位於不支援UASP的傳統USB 3.0硬碟座,最高傳輸率
也約到SATA 3Gb/s速率。


既然測試至此,給個簡單的結論,也期待廠商修改缺點處再推出更好更新的
產品以饗消費者需求。


優點
1.FlashCopy的讀寫效能蠻強的,適合需要快速拷貝資料的人。
2.強大的CloneDrive功能,適合不想再花錢買TrueImage卻有更強功能的人。
3.輕便設計,安裝免螺絲,不用太費力。
4.附防塵蓋,貼心設計。
5.提供多樣附加軟體,增加產品的使用多面向。


缺點
1. 4K讀寫效能較低落,不適合拿來當作系統碟用。
2.未支援UASP,且僅支援240MB/s左右,若拿來Clone SSD就會覺得慢。
3.環保包裝未附軟體,可能不合國內某些人的使用情況。
4.離線Clone,除了顯示進度外,若能提供LED指示目前的傳輸率就更棒囉。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也許各家產品韌體調校功力不同,致
產生不同的效能。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本文不作
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2014-05-02 15:35 發佈
Day_night wrote: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也許各家產品韌體調校功力不同

如果這還不專業的話...什麼才是專業...辛苦了

他們說會出改良版SW3023"下一代", 很想入手, 只是不知道哪時候會出"上市時間未定"
這部分我也好奇,期待中....


chousport wrote:
如果這還不專業的話....(恕刪)
好專業的開箱文
我之前有因為好玩貼一封開箱文
這台我用的感覺不錯
在他們粉絲團看到CLONE的應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0izABeewO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rMXLSI8JA
Day_night wrote:
這部分我也好奇,期待...(恕刪)

官網的SW3023出來了, 看起來是一樣的東西, 去 SW3023 使用手冊 (中文版, 簡体+ 繁體), 然後硬體方面我相信都是一樣的, 因為"FW upgrad (SW3022/SW3023) 軔體下載", 只差別在外殼不同, SW3023多了防塵蓋....造型就看個人吧, 我覺得SW3022看起來比較好看, SW3023看起來比較實用"可以設計好看點嗎", 哀等等問店家哪時候上市吧

..........................................
店家回覆

您好
SW-3023台灣上市時間未定,因採用鋁合金外型等材料所以預計售價會比SW-3022貴

聽起來蠻猛的"採用鋁合金外型等材料", 但不知道是貴多少

Day_night wrote:
由於持續在找合用的U...(恕刪)



介紹的真詳細

現在幫人客備份
都用此小機絲來做
簡單方便又快

P-ATA
S-ATA
MSATA
通通直接轉
還直接4K對齊

好東西

這一台之前用過,優點不用我再重複,大家看網路分享文便知
但有幾個我覺得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1.主體比較輕,底部也缺乏配重塊來穩固重心,也就是說感覺重心沒那麼穩

2.沒有插拔硬碟的彈跳按鍵,也就是沒有取出硬碟的退出按鍵。這一款必須自己去拔,
但因為卡的滿緊的,在拔的時候免不了會左右晃動到
長期下來,不知道會不會傷到SATA的金手指部分,折到或弄歪之類

3.先使用SUNNYWILL外接盒,後續如果開啟另一個外接盒電原,電腦抓到另一個外接盒上的硬碟時
SUNNYWILL上的硬碟就會斷線,然後過幾秒後重新抓到才又出現。
經詢問後,原廠是說只要接受到usb bus裝設的訊號就會重新確認裝置,所以會斷線重抓一次。
但這樣突然斷線的情形,會讓我覺得對硬碟內的資料不是很有保障。

除了以上我覺得可以再改善的地方以外,傳輸速度快真的是其他硬碟外接盒比不上的地方。
買了1個,覺得不夠好用,……
如果是要換硬碟,整個硬碟要clone,用軟體的效果比這個好
USB2.0 跑100MB以上這就太扯了 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要說到對拷 確實很多方式都可以 有軟體 有硬體 或者Linux 直接用dd執行
但是最重要的都是拷出來究竟能不能做到100%符合 這才是要做鏡像對拷時的最重要一點
有些複製出來根本不是完全一樣時 對於有些系統 要求完全一致才可以用時 就會遇到問題了
軟體就更不必說了 備份軟體基本上都不會copy free的磁區部分
甚至有錯誤值 也可能是跳過去不理會 所以才會感覺好像比硬體更好用

可惜沒有實驗接USB3.0的狀態下做RAID 0 & 1 看看效能最高到底可以達到多少
這樣方式就能夠讓外接雙槽做備份時 以快速的一種方法 得到兩顆一致的備份碟

我有買一台自己在用的時候,插在USB2.0 OR 3.0感覺不太出來差異
如果一定要說用的話會在一開始的建立檔案目錄會差個30秒吧
另外我有拿來幫2~3個朋友轉SSD,基本上我一樣會擔心會不會有問題跟我很久以前用GHOST一樣
當時想那是什麼鬼東西居然比硬體的拷貝還快(當時學校有買了一台10多年了我忘記叫什麼牌子了)
一開始用怕怕的
當然我有跟朋友說,我希望你舊的硬碟先別格式化掉先用SSD的系統用幾天看看
把每個軟體都執行一下看有沒有問題
想想時間有1個半月了吧還沒有人說有問題
以上分享給大家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