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幫一個朋友安裝XP+7雙系統,整整花了3個小時的時間,
安裝系統是很快,不過一些應用程式、更新、個人設定就需要時間了,
所以就開始研究異機還原,經過不斷的失敗和嘗試之後,終於研究出來並實驗成功了,
但是,今天的重點不是這個的教學,由於還原檔都相當的大,
裡面有一些除了系統以外的應用程式,以及許多的更新,
一般的DVD光碟片是沒辦法裝的下的,所以就想到利用隨身裝置來儲存。
我的需求是:
1.容量至少要20GB
2.便於攜帶、安裝
3.支援USB3.0傳輸介面
依照我的需求,有幾種方案:
1.隨身碟
2.行動硬碟
3.硬碟盒+硬碟
這幾種方案,各有優缺點,在一開始要買的時候沒有先想到預算,
由於我已經買了「登昌恆EHE201外接盒」和「WD-3200BEKT」,
這兩樣加起來是2100元,所以我們用同價位的商品來比較,
同價位符合需求的商品有
1.隨身碟:威剛 N005,32GB,USB3.0
2.行動硬碟:日立HITACHI Touro Mobile Pro,500GB,7200轉,USB3.0
3.硬碟盒+硬碟:登昌恆EHE201外接盒,USB3.0 & WD 3200BEKT,320GB,7200轉
體積:2=3>1,隨身碟最小,其餘兩款是2.5吋硬碟
容量:2>3>1,行動硬碟是裡面最大,500GB
傳輸速度:2=3>1請估狗參考友站評測,日立,威剛
擴充性:3>2=1,硬碟盒只需更換裡面的裸碟,行動硬碟必須拆開(無保固),隨身碟無法擴充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價位行動硬碟大部分都是5400轉,500GB,
只有日立這款出7200轉的,如過是以5400轉的商品來比較,傳輸速度3>2
綜合以上幾點,日立行動硬碟可說是優點大於缺點,以我的電腦USB3.0傳輸爽度當然很高,
但是有個重點,我的客戶端每台都有USB3.0嗎?沒有!
USB2.0介面的電壓較低,當我的硬碟接上客戶的電腦,是否會有推不動7200轉硬碟的情形?
如果選用5400轉的,又把USB3.0的威力減弱了,
為了防止這種情形,我必須有2頭可以供電的Y型接頭,
那有人會問說,可以接110V的變壓器啊!
我的考量是,客戶電腦旁邊一定會有插頭,否則電腦怎麼有電可以用,但是如果他把插座放在電腦桌後面呢?
我要彎下腰去在厚厚的灰塵、蜘蛛網桌子後面找插頭嗎?還是自帶延長線?當然不!
如果3.5吋硬碟不用外接電源,我一定選3.5吋外接盒,就是差在外接電源這一點。
小小開箱








簡單測試
處理器:I5-2400
主機板:華碩P8H61 PRO
記憶體:威剛 2GB X 2
顯示卡:技嘉6850OC
電源:種子500W
硬碟1:美光C300 64GB
硬碟2:WD 640GB AAKS
主機板USB3.0晶片組:祥碩ASMedia ASM1042
硬碟模式:IDE
2.0模式


3.0模式


SATA模式


整理成表格,單位為MB/S

USB速度,摘自維基百科

由SATA模式看得出來,這個速度已經是7200轉硬碟的極限了,USB3.0已經完全發揮這顆硬碟!
但是USB2.0模式只跑出了約30MB/S的速度,只有理論值的一半,
不知道日後科技發達,USB3.0能不能跑出理論值!?
結論:「登昌恆EHE201外接盒」「WD-3200BEKT」,成為了我的新歡!但是也不是100分的。
優點:
1.大容量(320GB)
2.傳輸速度快(80MB/S)
3.穩定電源(Y型接頭)
4.保固期長(外接盒1年,硬碟5年)
5.橡膠底部很穩固,不易滑動
6.塑膠製品,不易沾指紋
7.免螺絲設計使用方便
8.當TB級硬碟、SSD價格大跌時,只需更換硬碟,除非USB3.0和SATA淘汰
缺點:
1.外接盒是塑膠做的,很薄,在抽取的時候,像快解體了
2.金屬髮絲紋部分是用黏上去的,剛買來的時候還翹翹的,是我用手壓緊的
3.指示燈和110V電源接口,組裝品質不是很好,裡面和外面不是很密合,歪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