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東西宣示廠商技術能力的意義大於零售,廠商看中的應該是未來隨身電子產品的應用.一樣是4GB, USB2.0,我的選擇是....以下這個....好用,漂亮,重量輕,若不介意外觀可能受損的情況,就摔它個幾次又何妨?
kevine wrote:我倒是沒看過5.25...(恕刪) 喝喝^^大腳很好玩說...扁扁的,一代的大腳聲音還誇張到有點像坦克車...(我家的1.25G)5.25吋的大硬碟(好高....)我們學校有... 要不要改天PO張照片上來呀XD
hoba wrote:錯了硬碟的發展在 p...(恕刪)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顆硬碟就是5.25"的.容量只有5MB, 要價25000台幣.當時我的腦是4.77 MHZ的8088 CPU.... 這樣會不會泄露了我的年齡?
技術宣示加一,而且是沒有實用意義的宣示,如果不能做到容量的領先和帶來的相對低價的訴求,這類微型硬碟的生存空間只有OEM市場,在消費者端是感受不到購買的吸引力的。如果體積不能做到輕薄防震的設計,還不如PQI做的名片型Flash Drive產品,雖然貴了一些, 至少人家還宣示做到32GB的容量。還有終身保固。
Erlkoenig wrote:我還記得我的第一顆硬碟就是5.25"的.容量只有5MB, 要價25000台幣.當時我的電腦是4.77 MHZ的8088 CPU.... 這樣會不會泄露了我的年齡? 電腦是4.77 MHZ的8088 CPU--->這應該是1986年左右吧, 在1988年好像就只能買到 8MHz了你比較厲害, 有看過5MB的硬碟,我只看過10MB的硬碟, 一台要NT$12,000而且還要再買一片三千多元的硬碟控制卡.我記得後來有人推出 RLL(?) 技術的硬碟控制卡,可以把NEC的硬碟由容量20MB變成30MB,好神奇, 像是在變魔術一樣
恩,如果容量上沒有做區隔的話,其他方面的確是不好跟flash比不過比起存取速度來看....跟高價的SD倒是可以一比我買硬碟時就已經是3.5",第一顆自己買的是500MB,剛上市沒多久大腳也差不多是那時期出現的想當初,小時候還拿大大的一張磁碟片玩game區區幾百k就滿足了我的童年....無限回憶中@@
Erlkoenig wrote:我還記得我的第一顆硬...(恕刪) 天哪,那時候的25000跟當時的物價水準、薪資水準,換算成現在的話,大概也要五萬了吧,這樣也買的下去,只能說當時的台灣錢真是淹腳目,不像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