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巨蟒自家旗艦級i4X推出一陣子了,之前我i4送修升級成i4X
性能加強、散熱改版-巨蟒i4X SSD

不過我的是1T,看了一下近期也擴及到4T甚至8T的款式
當前賣到4T級別的大肚量款式相當少了,而且有也都貴到哭邀

稍微研究了一下蝦皮的頁面是有寫TLC和DRAM快取記憶體
巨蟒DRAM主控+TLC才開7299元反倒便宜到哭邀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又剛好路過這篇:
老酒新瓶。很像又有點很不一樣的 [ANACOMDA I4X 4TB PCIe 4.0 測試]

瞄了一眼m01那篇的4T是E18,還搭配少見的Kioxia 112L TLC
好家在不是縮水成DRAMless主控
剛好有機會從哥們那摸到一條就來研究一下

=====================

外包裝和幾個月前開的i4X 1T略有不同,新版有立體印花+半光塗裝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背面加上了4T和8T的型號,居然預留了8T型號???
但當前是很少有E18做到8T的(CS3140有),巨蟒當前也還沒賣
先嚇嚇他.jpg?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外觀和1T版一模一樣,一樣是貼著散熱薄片和石磨烯的夾心層
保留相容性的同時也盡量強化散熱效果,畢竟巨蟒也標榜支援PS5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之前有投訴過散熱薄片黏合力不佳的問題(拿到居然是分開沒貼好的)
這次新批次的設計就完整貼著了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布局大致上來說無顯著差異,就2T以上背面也會貼顆粒
怕破保就不表演撕貼紙特技啦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這邊用希捷FireCuda 530(簡稱FC530) 2T版當脫衣示範
E18+美光176L TLC的布局是主控放在正中間,使熱源可向左右均勻散出
中間搭配一堆元件的則是群聯PS6108-22 PMIC,強化供電整合度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上機用VLO SSD utils的phison_nvme_flash_id2工具驗明正身
但僅供參考,廠商不保證一定拿到哪種組合
(請不要再問怎麼看SSD用料了==,關鍵字”VLO SSD utils flash id”)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不過快取DRAM僅2GB,而非傳統的1GB NAND:1MB DRAM搭配
同樣E18+美光176L的4T款也是有廠商這樣搭,並非巨蟒故意偷料
看來節省DRAM是人人有責惹~

規格小覽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CrystalDiskInfo
(韌體編號EIFM51.3,i4X 1T則是EIFM31.4)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smartmontools訊息大致上沒太多可提的
E18支援ASPM而不同款式的功耗牆都是最高8.8W
溫度牆:i4/i4X系列=84度C,FC530 2T=90度C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再來是萬年老問題,請注意MBR格式無法完整支援3TB+
Windows在初始化的時候請選GPT,否則單個分割沒辦法使用超過2TB唷~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測試平台搭配: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快餐測試區:
AS SSD Benchmark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TxBENCH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CrystalDiskMark(與FC530 2T、i4X 1T比較)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快餐測試分析:
鎧俠112L TLC可以達到雙7000MB/s的飆速(直逼PCIe 4.0天花板)
但必須注意僅在4T級能夠達到,2T級寫入速度會有一段差距

CrystalDiskMark和FC530 2T相比循序讀寫差異不大
但後者使用的美光176L TLC於4K性能較為強勁,有點令人跌破眼鏡
傳統會認為日貨DNA的Kioxia/SanDisk系顆粒性能會比較好

須注意美光176L在2T級就能達標雙7000MB/s,鎧俠要4T才有辦法
(看有人i4X 2T買到鎧俠顆粒所以特別提醒一下)

最後是老生長談,請不要用舊軟體當性能指標
很多測試軟體都無法正確測量PCIe 4.0 SSD的性能
請愛用CrystalDiskMark~

Iometer進階測試(請點圖看PPT說明):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群聯PCIe 4.0家族大集合XD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1.)循序混合讀寫QD性能表現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2.)隨機混合讀寫QD性能表現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3.)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128K循序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4.)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4K隨機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解說:
鎧俠112L TLC表現似乎都略慢,尤其隨機小檔系列輸比較大
真不知道是否群聯韌體調的不夠激進還是鎧俠真的比較慢
但不至於影響實際使用,畢竟大容量才是王道嘛

SLC快取測試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解說:
a.)一開始全速寫入約68秒的SLC Cache
空碟SLC Cache大約412GB

b.)SLC Cache耗盡,開始TLC直寫
TLC直寫速度~1173MB/s

c.)SLC Cache+TLC的全碟空間耗盡
進入同時folding、GC和TLC直寫的階段
主控和內部通道使用率大幅增加,寫入速度剩下~712MB/s

d.)SLC Cache folding完成,性能回升
主控持續GC和TLC直寫即可,速度回升至~1065MB/s
須注意這是長時間高壓寫入的前提,4T級別操快一個小時才達成

這邊就是美光176L TLC的主場了
蠻搞不懂為何鎧俠112L TLC+E18直寫速度那麼慢
並非巨蟒的問題,實際上原廠級Exceria Pro也是這樣的表現
會撐那麼久c階段才進C階段就直寫較慢+容量太大,日常使用不用擔心

不過4T級別實在熱情,散熱薄片撐不住長時間讀寫
因此Iometer測試都是在盡量加強通風的條件做的
我這裡無法提供準確的溫度數據

群聯PCIe 4.0 SSD橫向互比,給有需要研究的玩家參考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結語:
雖然近期SSD降價降很兇但主要還是1T、2T在殺
有降的就偷換中國顆粒、中國主控、DRAMless這些排列組合

i4X 4T用E18是賣7299元,開這價格是很扯
與主流模組廠相比價位直接砍半(例如老金Renegade開14600元)
現在大容量才是王道的市場來說提前入場4T不是不行,關鍵看價位

QLC以後肯定會越來越便宜,現在絕對是晚買享折扣
而TLC價格比較死,有優惠的前提買了反而不會覺得虧很大

不過4T級別的散熱薄片效果已經撐不太住了
有石磨烯加持讓日常使用的表現還OK
但遊戲檔案驗證這種大量讀寫的情況會顯得較捉襟見肘

我是偏向巨蟒像老金Renegade SSD那樣改貼銅箔片
保留改裝空間,且改裝時的導熱墊片更加服貼
畢竟散熱片直接壓下去,無須手賤撕下原有的散熱設計

關於近期很夯的中國方案,我認為群聯占優
群聯方案是大公版時代的經典範例,國外也都有知名品牌的客戶
因此在市場上的耕耘算相當成熟

群聯公版的好處是QC由群聯把關,最大缺點是料會卡死在群聯那邊
舉例之前E12+Toshiba 96L TLC疑似斷料
市場一大票E12 SSD表演當場去世,開啟偷料、搞抽抽樂的新天地

尤其近幾個月價格戰開打可說是群魔亂舞態
甚至有兩間模組廠E18偷換中國方案被玩家鞭爛的案例

只能說當前市場長青款不知道都換N輪有了
連原廠級也在搞小手段,搞到和模組廠的差異就是在比爛而已
欣慰的是起碼原廠級不會買到中國方案XD

當然檢視一款產品必須以客觀角度來講,有買的會希望沒換料
這不只是誠信問題,還有送修換回來同型號拿到爛料會很阿砸
喜歡玩抽抽樂的除外
(我相信一定有喜歡”買一條可以經手N條”的生活駭客)

退10000步來說若廠商有變更規格、換料就一定要溝通
畢竟現在有flash id這手段可以無損查SSD用料
甚至有鄉民為了不拆包裝看DRAMless設計連X光機都出動了==
只差用戶不能做RDT驗顆粒有沒有嚴重偷料

現在除非廠商保證,不然開箱拿到的規格都不能當常態
例如巨蟒有在i4X產品文案標上DRAM Cache和TLC
起碼是不用怕偷換成聯芸MAP1602(DRAMless)或QLC抽抽樂這種鳥事
大容量TLC才是王道-巨蟒i4X 4000GB開箱

而最近偷料玩很兇,宛如將誠信丟水溝裡的廠商
我的忠告是「玩家可以把一個廠牌捧紅,亦可在一夕之間使其崩壞」
希望大家多多珍惜自己的羽毛,共勉之~
(以下省略1024*768個字)

Pros:
高階DRAM主控+TLC顆粒
4000GB大容量享受
蛇蛇不囉嗦五年保,到府收送壞了換新
相容度高的薄散熱片+石磨烯夾心強化散熱

Cons:(雞蛋裡挑骨頭)
薄散熱片的散熱效果已經不夠用了
2023-08-02 21:59 發佈
推~ 好詳細的開箱、測試、感想、心得文~ +1


SSD 固態硬碟的主控、 TLC 顆粒等用料的確推陳出新、更新迭代很快,廠商有時也成本考量常常換料、抽抽樂,我們大家最好是先看開箱文,再評估下單~ ^_^

網址以 SSD 各家主控分類,
知道廠牌之後,
看一下 主控型號 韌體版本 與 儲存顆粒 用料等資訊~


SSD utils - 知道廠牌看顆粒,參考來源網址:
http://vlo.name:3000/ssdtool/
SSD utils - 知道廠牌看顆粒


msns90046 wrote:
巨蟒自家旗艦級i4X...(恕刪)
__ AMD粉絲,CPU&GPU首選! v( ̄︶ ̄)y __
固態硬碟也開始步入大容量了
越來越多的TLC硬碟
期待資料儲存正確性及耐用度
都會越來越好
可以便宜買到能長期堪用的產品才是真正的王道

那種要買頂規滿料的我只能說都是些不在乎錢的用戶
msns90046
msns90046 樓主

高階產品本就有其存在意義,沒有高階品定位又怎麼會有中階、入門產品

2023-08-12 17:28
鎧俠就是慢,當年同樣中階SN550就是比鎧俠快,大陸就基本沒人買原廠碟選鎧俠的,之前2T賣4、5000台幣的時候我也是選了閃迪Ultra。後期版本SN550快取外寫入還是讀取速度減半,鎧俠市場才回來一點。

E18+群聯封裝確實是好方案,可以說接近原廠了,但缺點也正如你說的,也會出現各種卡脖子問題被迫換料,而且可能是換料不換價。

我人在大陸,所以還是覺得聯芸+長存方案結合價格而言產品力更高,那類方案上市時間雖然不長,但大賣特賣,啥Bug跟眉角都有人幫忙踩過了。

現在那類DRAMLess方案普遍4500台幣內,而且口碑品牌像達墨、梵想那些基本沒啥缺貨、換料風險,加幾百台幣甚至還能選敢保證長存原片的中科院品牌。對比台系方案較貴+換料風險,那堆中系「雜牌」模組廠有很多還是京東直保,連保固都比前者靠譜。

所以說台灣市場主要還是模組廠坑爹,用中系方案的價格不到位,消費者想用合理價格買中系方案又變成缺保固。不然長存顆粒以我的角度看是跟西數差不多水準的,論壽命穩贏鎧俠,應該也不輸美光。
產品5年保固
*SSD 以 TBW 或保固年限兩者條件其一先到者為認定標準
=============================================
然後網站沒標示寫入壽命(TBW)???
msns90046
msns90046 樓主

每TB容量換算可寫入700TB,不過保固頁面沒更新

2023-08-12 17:27
vxr wrote:
然後網站沒標示寫入壽命(TBW)???




選購SSD最重要的竟然無標示
FC530 4T讀:7250M/寫:6900M
5100TBW寫入壽命應該贏巨蟒i4X 4T很多!
msns90046
msns90046 樓主

保固頁面沒更新而已(並不是沒標就會用到暴斃),除此之外巨蟒送修不太會刁(直接新品交換)

2023-08-18 16:46
我 M.2 固態硬碟 都沒有 貼散熱品(原包裝沒付),雖然都是 500G 以下低容量的,待觀察是否有影響。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