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比較MLC與TLC的效能,有人覺得就算是好幾年前的MLC仍完善相對新的TLC,比方Intel 330 240G,MLC顆粒 VS 美光MX500 250GB, TLC顆粒。
雖然Intel 330是很早期的產品,但使用的是MLC顆粒,使用壽命Intel 330仍長於MX500甚多,但效能上就反過來,因為MX500用新式TCL顆粒及主控,以跑分來說MX500就快上330許多,請問這樣的觀念是對的嗎?
各有優缺點.
至於效能要看是讀取效能還是寫入效能.
寫入效能SLC最快,因為一個單元只有一位元,MLC是兩位元,TLC是三位元.
讀取效能又要分有沒有DRAM做緩衝,緩衝區的大小也會影響大檔案的讀取效能.
主控晶片也會影響讀寫的效能.
另外就是製程也會影響壽命.
理論上來說製程越好(越小)壽命越短,因為體積變小可寫入抹除的次數相對地變少.
想像成木板用雷射刻字,要重寫新資料就要用刨刀把木板上的舊資料刮掉在用雷射刻上新的資料.
刮著刮著木板越來越薄,到最後刮沒了壽命就終了.
所以廠商就用空間換取時間(壽命)的概念來讓消費者接受
雖然每單位抹除次數變少,但是可用的空間變大,這區塊用完了就把保留區拿出來使用,直到保留區都用完,大概也超過廠商說的保固時間了.
不接受也沒辦法,舊的MLC SLC顆粒都停產不做了.
Ohyama wrote:
Intel 330 240G,MLC顆粒 VS 美光MX500 250GB, TLC顆粒
你還要考慮到價格和容量
這二顆看下來是INTEL 330完勝沒錯
但你到考量到那330的240G是舊技術晶元很大而且當時的價格高貴的不得了
而MX500的250G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價格了
如果只是一般用那二個都很夠用
而剛出現SSD時那種SLC才32G~64G為主的現在那容量只是搞笑
就算壽命頂天也沒用也不過是時代的眼淚而已
現在是M2技術主流了,雖然還有些人用HDD,但SATA3的時代快差不多了
所以在追效能的人來說這二顆都要準備下課了
如果你看跑分
那MLC時代有幾個我現在主電腦用的M2-QLC-2T可以比嗎
MLC-2T光價錢就嚇死人了吧,而我才NT:6000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