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教關於SSD固態硬碟與隨身碟問題

achsinzk wrote:
你說的“光碟”,是真的圓盤薄薄以前到現在都有的那種燒錄光碟嗎?
還是指傳統硬碟HDD的磁碟?
因為我印象光碟片的容量不可能多大的
8年前在燒錄的時候容量能有100MB都要偷笑了(恕刪)


100MB???
這是什麼規格?MO?
CD 650MB
DVD 4.7GB(單層) / 8.5GB(雙層) 1995
BD 25GB(雙層50GB,四層128GB) 2006
8年前都不用DVD燒錄機了
我都裝上BD燒錄機
ssd固態硬碟一定比較穩定,不像傳統hdd,讀取時不能亂移動,摔到什麼的,不過凡事都有萬一,最好要多方備份,避免悲劇發生。
一對夫妻到動物園,看到了大狒狒時,妻:真奇怪,愈難看的動物愈多人看。夫:不要叫這麼大聲,大家都在看妳
shiro0001 wrote:
你好,你在回覆裡面提(恕刪)

1.我個人主要隨身硬碟有2個,隨身碟也有,ssd(INTEL SSDSA2CW160G3 (CVPR134406AN160DGN)),hdd(FUJITSU MHW2120BH (NZ2BT7725D3T))各一,都是以前筆電淘汰下來的儲存裝置,主機上反而是新硬碟,沒什麼特別保養,都是usb外接盒,但hdd只會家用,ssd出門用,原因你懂的~!
2.20年前大概是cd,650mb一片,dvd大約4.3g,bd大約25g起跳...google一下,歷年相片影片備份為主~!
3.因為方便阿,管它啥碟現在只要能插USB就行,你覺得隨身碟很穩不會壞就沒掉過嗎?我是有過,外接硬碟比較大顆不會放口袋反而沒掉過,重點是備份,有備份掉了壞了都無所謂都不怕~!

簡單說:主機是一份,隨身硬碟是一份,雲端,隨身碟甚至手機資料(我很怕會掉^_^)一般都是當暫存區,最後想到時就是光碟一整個備份,硬碟大掃除~!
VC66-C Mi Max3
shiro0001 wrote:
⑴6年前...(恕刪)


樓主 的重點結論 是資料如何確保安全無虞。

中間的 過程方法很多種....

目前我手中的 隨身硬碟HDD 如有親友 需要 都慢慢送出去

當前使用 M.2 PCIe 硬碟外接盒 + M.2 PCIe SSD 1TB

傳輸速度快 又不怕震動,外觀比 2.5" SSD 外接盒還小

改天還可 將 外接盒內的 M.2 PCIe SSD 插在桌機使用

當然 隨身碟也有,一般都作 系統重灌時的軟體存放


重點是,備份方式.... 搭配 自動排程備份軟體 Goodsync

你要設定 USB 一插入就自動備份也可以,設定 定時備份也可以

像我目前的作法,主力電腦除工作SSD 存放資料外,

主機內還有多安裝一棵 備份硬碟 HDD,

Goodsync 定時會將主力電腦資料備份到另一台電腦的HDD,

同時再備份一份到 NAS,也同時備份一份到 Google雲端硬碟

如果這樣備份 資料還會遺失,那我也認了....
geneo99 wrote:
樓主 的重點結論 是(恕刪)

題外話,最近也是想增購M.2,可是我發現漲價了,還漲不少~!算了,沒急用需求再等看看好了~!
ps:m.2當隨身碟很小很棒,但真是浪費了,大家可別學,有空就改去當系統碟吧,給它用力操,操到壞~!
VC66-C Mi Max3
看樓主需求是甚麼...
資料大到需要用外接硬碟隨身帶著走 那就只能用外接硬碟
外接硬碟不要當成是備份碟用! 看這版上感覺外接硬碟比內接硬碟更容易壞 不知道為啥
想要備份唯一只有買內接硬碟的那種比較可靠...

而你所謂隨身碟比較可靠,個人到不這麼認為...
至少你hdd壞了能救,隨身碟可以看成小型ssd 壞了資料只有跟你說掰掰...連救都無法救..
而且隨身碟也是有所謂的讀寫次數... 超過了那也快駕鶴西歸了!
shiro0001 wrote:
來,隨身碟一向的產品(恕刪)
我沒有指責任何人的想法,只是提供個人見解大家互相交流,你要拿隨身碟怎樣用,那是你自己的自由,不必反應過度。

至於保全資料的方法,01討論幾乎是月經文,我也PO過幾篇個人經驗分享,建議你多爬文。

或是你可以開個樓問一下,01這裡有多少人是把USB隨身碟當內接式硬碟來用的?就算是這樣,有哪個人不備份的?

最後,我的老生常談:資料無價,資料救援價更高,你的資料保全要做到哪個地步,就看你的資料,一旦毀損,要花你多少錢和時間來挽救。

個人經驗分享:我公司重要資料的保全和使用方式,你可以不同意我的作法,但我相信,並不就表示你對我個人有甚麼意見:
.USER桌機,線上服役使用一份
.網路主機或NAS每天午休時自動備份,要不要做RAID,看個人想法。
.每月抽取盒或是4BAY硬碟櫃,備份網路主機或NAS的備份
.真的賠不起的,1BAY外接式硬碟,3-6個月備份一次網路主機或NAS的備份
.每年放年假或春假前,全部USER備份一次,不要的備份清一清,然後所有備份同步更新到最新。
.離線備份的原則,是平常不開機,不通電,由需要時才通電。
.備份的硬碟,存放要包靜電袋,放在原來的包裝或另外買的防震袋裏,防靜電和除溼和防震都要費心,目前經驗是每7-10年才會偶而掛掉一顆離線備份的HDD。

就跟保險一樣,只是多一個希望永遠都用不到的保障,你去保不會出險的保險是沒意義的,但你不能保證永遠用不到,所以只能花相對少的代價去保,你不知道會不會用到的保險。

備份的意義,不在保證硬碟永遠不會壞,相反的,他正是建立在,任何硬碟或電腦,都會有損壞風險的基礎上,從而建立可以迅速復原的機制,要如何達到便宜,簡單,又迅速的資料或機器備援方案,就看個人功力,不然妳就只能等死,然後上來抱怨為什麼東西那麼容易壞,這對現實其實是沒甚麼幫助的。

我家裡則是使用ABC備份,永遠保持線上掛掉後,抽屜裏面還有抽取盒和USB隨身碟2個離線備份可以救。
不要以為MIS很閒,真的要做的事,其實是很多的。

以上備份只使用藍標3.5" 7200RPM HDD,不會用SSD或是2.5" HDD,太貴了,更不會買外面賣的2.5"隨身硬碟,這種弱弱的USB POWER供電,我是怎樣也不敢用,你如果有另外變壓器供電的,倒是可以考慮,但那弱弱的5400RPM,我是不想浪費生命等他備份完,而綠標嘛....謝謝再聯絡。
樓主,3C商品有問題就送修,基本上,3C商品真的有時候靠運氣的。沒問題就10年沒問題,有問題就1年給你壞兩三次。
我手邊的HDD和SSD,以數量來說,HDD壞掉的數量還比SSD高。
隨身碟和SSD硬碟,可以看成類似的產品。基本他們的元件都是相當類似的。
外接式硬碟通常都是2.5" HDD+外接盒組成。把HDD換成SSD,就變成外接式SSD。
只是有些一體型的外接式SSD做的比較漂亮。
現在還有另外一種流行的是把m.2 PCIE SSD用成外接來用,目前外接盒單價也較貴。但是速度會較SATA SSD那種外接來的快。
簡單來說,要大容量,選HDD。
要快選SSD,隨身碟。
不管選哪種,都考慮好備份方案。
坦白說,你考慮願意花錢去資料還原,還不如買NAS來備份重要資料或雲端儲存方案,送去一次你就知道貴了!
我的做法和幾位回覆者差不多,照片我放在雲端,重要檔案用機械碟和隨身碟多放幾分
家裡電腦很多,我不怕一顆硬碟壞了頭殼捧著燒,還是有一堆機械碟:3顆1T
像手機照片部分直接用GOOGLE雲端照片儲存,重要照片再下載放置到機械2.5 1T外接碟裡面
對我來說重要照片不多,對我來說的重要檔案多是要重灌的所需要的檔案,個人檔案是不會放到雲端
真的謝謝有這麼多人這樣跟我講解
原本對於SSD跟隨身碟的區分概念是很模糊的
現在就清楚很多了
不過後面的回覆好像變成漸漸傾向“備份方案建議”了
但也給了我許多幫忙
感謝各位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