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之前 AGI SSD 閃存顆粒是MLC 還是TLC的問題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5458185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5465422

我跟AGI無關 是之前有用MPTOOL去改DIY的SSD 把TLC模式改成MLC模式
(不要問我怎麼拿到SMI的MPTOOL 中國和俄國那邊 MPTOOL滿天飛 找一下就有了)
(雖然intel和美光的3D-NAND顆粒都是同一個地方生產的 只是目前嘗試過的 只有intel的顆粒可以這樣改 美光的有鎖)
所以一個intel顆粒 沒有鎖特定模式的話 既是MLC(2bit mode) 也是TLC(3bit mode) 有什麼好吵的
只要主控能這樣做的話

這是SMI(慧榮) SM2258主控的MPTOOL 裡面的閃存顆粒設定檔案 部分設定參數
(我把能切換模式的部分顆粒 設定參數都放在裡面了)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HEHz4H8mLM9s52quqUQ3016bhSrjlvv4niLh9EZUTIU/edit?usp=sharing

檔案裡面 參數前6位是FLASH ID
然後接著FLASH ID後面的第7位參數 就是設定MLC模式(3) 還是TLC模式(4)
(當然模式設定之後 後面還有部分牽扯到的參數要跟著變更 自己比對吧)



如果你的SSD 主控是2258 還有閃存顆粒 有在我提供的檔案上面 我也不建議去找MPTOOL重新量產為MLC模式
重新量產為MLC模式是可以增加一些壽命 可是網路上找的到的2258 MPTOOL 都是公版的韌體 很容易出狀況 然後就BIOS抓不到SSD

(我有嘗試過了 從某寶買的板子和MPTOOL有支援的最小容量的那顆顆粒 然後跑暴力測試 TLC模式的那組很快就GG了 MLC那組有稍微撐久一點 至於公版韌體那個 別去嘗試 很容易抓不到SSD 各家廠商用的韌體都有調整過的)
2018-09-15 5:28 發佈
還有別找我說的那個測試圖片 我只是跑好玩的 沒留紀錄

山田祐一郎 wrote:
https://www...(恕刪)


不是所有的TLC都支援轉MLC...
只有Micron系列的(包含Intel跟Spectek)可以用B0KB(3D TLC)轉成L06B(3D MLC)
是Flash天生支援的,為甚麼呢?
因為他天生就是MLC轉成TLC的,主要原因是容量變大,價格比較好
所以不是TLC開成MLC,而是他天生就是MLC了....
不過這樣開容量會下降,如果沒有下降則是他原本OP就非常大

林素毅 wrote:
不是所有的TLC都...(恕刪)

感謝教學!不過還是有些難懂?把MLC做成TLC是為了放大容量?是這樣的意思嗎?
henrychan226 wrote:
感謝教學!不過還是有些難懂?把MLC做成TLC是為了放大容量?是這樣的意思嗎?...(恕刪)


以第一代intel/美光 32 Layers 3D Nand為例:

一個256 bit 3D MLC NAND顆粒,轉成TLC Mode後,變384 bit 3D TLC NAND顆粒

容量變150%提升

現在第2代64 Layers及第3代 96 Layers 3D製程的NAND容量提升效率會更高

拿這種顆粒堅持做成MLC SSD,在相同容量與TLC SSD競爭下,只會讓成本居高不下(因為要用更多顆粒來達到相同容量)

現在還繼續推出MLC NAND的SSD的三星為例,同世代相同容量產品做比較,PRO系列(MLC)就比EVO系列(TLC)還要貴一倍以上

現在的消費者大多看重使用容量大過使用壽命,這也讓MLC SSD市場更漸衰微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