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高手,這種情況你們會怎麼備份?

小弟電腦外行,最近桌上型電腦傳統硬碟快壞了,要換成SSD,但在資料備份與移轉上有點苦惱,想請教各位怎麼做較好。

目前狀況:
  • 目前電腦使用的是1TB的傳統HDD,分成C巢跟D巢,C巢灌Windows 7,D巢是放資料的。這個1TB硬碟將近裝滿了。
  • 桌機是華碩品牌機,我有Windows 7原廠光碟。
  • 另外我有一個行動硬碟,Toshiba 5600萬轉的,2TB。裡面是空的,如果有需要,可以拿來作戰略上的運用(有請高手指點)。

目標:
  • 買一個Intel 545S 500GB的SSD,當C巢系統碟,我打算重灌Windows 7。
  • 買一個Seagate的2TB 7600萬轉傳統硬碟,當作D巢,專門放文件、影片等資料。
  • 舊的資料都希望保存,並且舊的作業系統也希望能夠以某種形式保存,因為有些軟體已經載不到,不好copy,所以需要留著,以備不時之需。至於為什麼不直接買上述提到的SSD跟HDD,把這顆舊硬碟拔掉放防潮箱就好,是因為這顆硬碟大概快壞了,需要備份出來。
  • Intel有附軟體可以把整個OS無痛轉移到SSD,不考慮這麼做,怕舊的OS資料太多太雜,會不穩。


請問各位大大有什麼好的建議可行,你會怎麼備份呢?感謝~~
PS: 似乎可以考慮把1TB資料對拷進新買的Seagate 2TB HDD裡去,把這HDD割成D巢跟E巢,E巢是我舊的作業系統的系統碟,可以用它來開機,E巢是純資料碟?但很怕自己弄一個步驟錯,所有資料回不來。
2018-07-08 16:0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高手 情況
1.直接用備份軟體把1TB那顆硬碟資料轉成映像檔存在Toshiba 2TB裡面。
2.再把1TB硬碟對拷至Seagate 2TB。
3.500GB SSD灌新系統,把BIOS設定成SSD這顆硬碟開機。

這樣舊資料有備份成映像檔,不用怕對拷出問題。
你有把SSD設定成開機硬碟,理論上可以直接讀取Seagate 2TB裡面1TB的資料。
通常SSD 都是用來當系統碟
不需要備份 ,有問題重灌就好了

我會把 系統內的文件、圖片、下載...這些資料夾
路徑改到 D 資料碟

這樣就只要備份資料碟的資料就可以了
音浪太強~ 不晃會被撞到地上 !
小小尉 wrote:
1.直接用備份軟體把1TB那顆硬碟資料轉成映像檔存在Toshiba 2TB裡面。
2.再把1TB硬碟對拷至Seagate 2TB。
3.500GB SSD灌新系統,把BIOS設定成SSD這顆硬碟開機。
這樣舊資料有備份成映像檔,不用怕對拷出問題。
你有把SSD設定成開機硬碟,理論上可以直接讀取Seagate 2TB裡面1TB的資料。



建議去買一套Acronis True Image來用
intel附的軟體就是這家的
不過是舊版或是閹割版

樓主的情況我不知已經處理過幾台類似的了
也是一開始一顆硬碟分兩槽
然後新購入一顆SSD跟一顆更大的HDD當資料碟
也是使用Acronis True Image做處理
先用Acronis True Image把舊硬碟的C槽備份起來
(戰略運用.....外接的那顆可以先用來放C槽備份檔)
然後把舊硬碟的D槽資料拷貝到新硬碟
新買的SSD就是全新安裝系統
這樣基本的處理就完成了
剩下就是其他運用
既然舊硬碟可能快掛了
但還是有殘餘使用價值
可以當成臨時資料的存放或是p2p下載用
存放的資料必須是有備份過得
p2p下載完檔案記得移到新的HDD內
這樣舊硬碟還是可以充分用到真的死掛
最後是外接碟(之前放入舊C槽備份)
看是要保留...直接把外接碟當成系統的備份檔存放
或是把系統的備份檔移到新的HDD
把外接碟做其他運用也可以


為何推薦使用Acronis True Image
備份快
還原快
系統或是資料備份出來也是單個檔案.tib方便管理以及另存備份
在系統內可以直接點擊.tib開啟備份檔抓取裡面的資料
相當方便好用
這是我昨天的系統備份
放在Nas內





以上可參考看看


小小尉 wrote:
1.直接用備份軟體...(恕刪)

請問第二步的「再把1TB硬碟對拷至Seagate 2TB。」
是用 iso 檔還是對 C 巢 Ctrl+C, 到Seagate Ctrl+V貼上
然後同樣對 D 巢 Ctrl+C, 到Seagate Ctrl+V貼上
我以前沒做過這種備份,請問這樣子備份作業系統是完整且安全的嗎?
另外我之後如果想要存取我舊的"作業系統"(能登入進去看到以前桌面、安裝過的程式那些的,而不是單純存取檔案),
我要怎麼做呢?感謝各位回應
隨水流 wrote:
請問第二步的「再把1TB...(恕刪)

如果你還想保留舊系統
可開機可使用
就只把D槽裡面的資料「拷貝貼上」到新硬碟裡
等確定資料都拷貝完整
再把舊硬碟的D槽資料刪除

裝置時把舊的硬碟接著使用
用新的系統SSD開機(安裝系統時建議所有硬碟全拔除只剩SSD)
在新系統內也是可以對舊硬碟的D槽空間做運用

如果想從舊硬碟開機使用裡面的程式的話
在bios做開機碟的切換即可



.....我發個牢騷
在新SSD系統安裝程式不行嗎?
切換來切換去不會累?
我以前這樣玩過
只是因為安裝的軟體太多
所以過度性質的留下舊系統碟做切換使用
之後把用的到的程式都安裝好之後
就把舊硬碟全格式化了
所有舊硬碟空間都用來放暫存資料
方便省事
程式在SSD運行反應也較好

隨水流 wrote:
小弟電腦外行,最近...(恕刪)


1t 備成vhd檔,日後直接掛接。
如果你那顆舊硬碟已經壞軌很嚴重,想必讀到某個地方(壞軌的地方)就會失去回應,像中風似的,只能強制關閉軟體。

這種情況,最穩就是:用傳統的 剪下/貼上。

把新買 SSD 灌好作業系統(BIOS 優先開機,當 C: 系統碟)
插上那個壞軌的硬碟,和要用來做備份載體的硬碟(外接或新買的內接)

Ctrl+A 全選,剪下
在新硬碟,貼上

很蠢、很沒效率沒錯,非常耗時間,但最保險。
可能要幾個小時,就放著讓電腦跑,人去幹別的事,偶而巡一下。


Q. 為什麼是 剪下/貼上,不是 複製?

因為讀到壞軌的地方,必定中風當掉,就要強制關閉檔案總管或拷貝軟體。

記下中風時候,正在拷貝什麼檔案或目錄,之後重新剪下/貼上時,避開那個壞軌的檔案或目錄,那已經磁區損壞沒救了,而且只要一讀取就會中風,所以只能避開放棄了,無解。改備份其餘,能救多少算多少。

剪下/貼上,已經備份過的東西,就會從舊硬碟中移除。這樣中風後,剩餘的就是未備份的。

而如果用複製的,拷貝過去後,舊的並不會移除,那當機中風後,前面到底拷貝了哪些東西,難道還要去人工比對,太浪費時間。所以剪下/貼上才是正確的。


Q.為什麼不用克隆軟體?

ghost 啥的,或轉為 VHD 啥的。

克隆軟體,確實處理速度會比較快,它們是磁區層級直接對拷,而不是較慢的檔案系統層級。

但是因為硬碟就壞軌了,讀到壞軌的地方,必定中風當機(不斷嘗試讀取該磁區,卻每次都失敗,陷入死循環),停在那邊,進度條就是不會動。

可能比較先進的克隆軟體,會有忽視損壞磁區的選項功能,遇到損壞磁區嘗試一段次數或時間後,直接放棄該磁區的資料,繼續克隆其餘的部份。這個就不清楚了。即便有這種功能,也許不會產出報告文件,說明放棄了哪些資料。

傳統的剪下/貼上,則是哪些資料救不回,自己心裡有數。如果非常寶貴的極重要資料,可以手動多嘗試幾次。克隆軟體對於損壞磁區的判斷,也許是幾次失敗或多少秒,就視為磁區損壞而跳過,程式比較按照規律,沒有人工智慧可以判斷資料重要性。人則是可以看明白那份資料對自己重要程度,重要的多試幾次,試到僥倖成功或死心為止,不重要的就直接跳過。

如果重要資料卡在壞軌的地方,要試最後再去試。先把其餘尚正常的部份都移動好,回過頭再去試那些卡在壞軌地方的資料。因為磁頭有可能愈磨,狀況愈糟糕。本來壞軌還沒那麼多,磨個幾次愈來愈多,本來還正常的部份也許都變成救不回。所以要嘗試救卡在壞軌的資料,最後再去試會比較好。
隨水流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有什麼好的建議可行,你會怎麼備份呢?

就標題而言,我會把資料都放在做了合適 RAID 的 NAS 裡,工作的 PC/NB 只要有 120G/250G 的 SSD 做系統程式碟就夠了,這樣資料會有比較安全的保全備份措施,還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路存取、共享,PC/NB 系統碟就算要重灌,也比較沒有資料混雜的問題,會讓事情單純很多。

另外,一萬轉硬碟市面上都還不是主流,樓主所謂的 5600萬轉、7600萬轉傳統硬碟 應該都還沒出生....
隨水流 wrote:
小弟電腦外行,最近...(恕刪)

既然要用新碟重灌, 老碟一般不會去變動..

要用老資料時, 再從老碟 copy 過來

硬碟才幾千元, 還在那邊煩惱老碟怎麼騰出空間, 很麻煩啦..

程式基本上, 都是重灌... 可免安裝的, 就直接 copy 整個目錄.


我是你的話, SSD 當開機碟了, 我會再買一台新碟當資料碟..

老碟拆起來保存, 要 copy 時, 再插到 USB 硬碟座...

硬碟壽命有限... 既然都有點年紀了, 就不要再當 日常操作上 的 主力碟 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