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不想花太多錢,ADATA SX8000會是個優選,NVMe的SSD會將會是接下來幾年的新寵兒。
最近市場上開始陸續有越來越多高速SSD面市,看著自己主機板上支援PCIe 3.0x4的M.2介面空著,
就有股想把它插好差滿的強迫症,自從有了上次Adata的SU800拿來當遊戲碟穩定使用的經驗後,
就持續在注意該品牌的新一代NVMe的SSD,最近玩Battlefield 1,又迷上了直播錄影的剪接,
想說添購一顆用來做剪接專用的SSD,剛好此時SX8000也上市了,
為什麼挑上它,是因為採用了理論上壽命更長的3D MLC,對於剪影片需要大量的寫入暫存跟輸出,
用起來感覺耗損上比較不心疼點,加上擁有該有的效能。因為人品的問題,
之前其他品牌都遇過一些使用上不好經驗,目前只有Adata表現良好,
所以就還是挑這個目前讓我信賴的牌子。

內容物簡單到不行,就一個SSD本體…..其他沒了,太環保了吧。

話不多說,直接上機了。

本次的對照組,是目前電腦中現役的美光MX200,這樣比老實說不大公平,
但對照只是想突顯新的NVMe的大頻寬,和主流SATA的SSD差異,讓想升級或裝機的朋友一個參考。
基本規格的比較:

以上資料可以看出,不管是速度、壽命、保固、SX8000通通都處於領先。
根據國外網站資料,得知使用的是美光的原片,小弟為了不要去破壞保固,就不撕開給各位看囉。
測試環境
Intel I7-6700K
AsRock Z170 extreme 6
ADATA DDR4 2166 32 GB (8 x 4)
Gigabyte GTX 1070 Gaming
Windows 10 64bit 專業版 1607
小弟就用手邊有的測試軟體來跑看看和MX200的差異
以下是兩組的測試對照:

結果並不意外...先天大頻寬的SX8000基本上是慘電SATA SSD。
分享完測試成績,我想分享一些基本的概念給還不是很清楚的朋友,首先要達到這樣高速的成績,
並不是看到自己的板子有M.2插槽然後就買一片M.2的SSD兜上去就可以,
首先要確認自己的主機板的M.2是否支援NVMe協定,也就是走的是PCIe通道,
早期某些主機板雖然有M.2介面但只支援SATA協定,這樣裝上NVMe的M.2會抓不到。
同理,不是所有的M.2介面的SSD都是NVMe的,如果買到的是SATA協定的,
接上去最高速也是SATA上限而已,無法發揮大頻寬的優勢。
再來是散熱的問題,目前大部分中階主機板都只有一個M.2介面,而且不少都是位於第一個PCIe x16的插槽下方,
這樣的配置會造成如果接上獨立顯卡,SSD的溫度難以控制,如果此時又進行大量的讀寫,
一但溫度升高,SSD本身會啟動保護機制,進行降速,所以安裝M.2 SSD時多少要注意散熱的問題,
加上散熱片或是轉接到PCIe的轉卡上散熱都是選項。SX8000有推出有散熱片版本的,可以參考。
不過就算是因為溫度高而降速,整體的速度還是高於一般的SATA SSD。
心得:
由於UEFI驅動方式的關係,直接用軟體轉移原本SATA上的系統到NVMe的SSD一直不成功...
所以就乾脆重灌,所以要升級的朋友,如果要原系統轉移,可能要多嘗試些解決方案,
平常的使用的上網或文書,跟一般SSD的幾乎沒有什麼體感差異,
但在開啟大程式及大型影音檔會有感覺比原來MX200快,
然後就會感覺到速度瓶頸都在SATA上,但如果是現在的Z270有兩個NVMe互傳,應該會很有感。
進行影片剪輯工作,在影片輸出時也會有感受到速度上的差異。
如果想在價格跟追求效能中取得一個平衡,那SX8000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加上原廠提供五年的保固,對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3年保固來說,相對的也較有安心的感覺。
如果測試發現速度沒上去,記得去檢查下面的功能有沒有打勾。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保存重要資料,勤備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