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先說結論:如果你最近要添購SSD,ADATA SU800是個很好的選擇,它的表現說服了我這個MLC的基本教義派。

自從Macbook Pro換成SSD後,就得了一種不用SSD會死的病,所以連桌機也都一併SSD化。最近年底遊戲界出了一堆的大作,其中最具話題性的就是Battlefield 1,接力的還有Titanfall 2、Watch dogs 2等等遊戲等著要買。目前的遊戲儲存碟已經不大夠了,一但用過把遊戲裝在SSD上體驗過高速開啟的感覺後,已經不能接受裝在非SSD上啟動遊戲的速度,所以決定再來買一顆SSD來裝接下來的大作。

本來是鎖定MLC的SSD來買,但MLC越來越少,做了一些功課後,決定給採用新一代3D TLC的ADATA SU800一個機會。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內容物還蠻簡單的,就本體和增高墊片及一張簡單的使用說明。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本次的對照組,是目前現役的遊戲儲存碟Intel 530,藉此也可以比較這三年來的SSD到底有什麼進步!

從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如下:

對照組
Intel 530 240G MLC,主控:SF-228
尋序讀寫:540/490 MB/s 隨機讀寫:41K/ 80K IOPs MTBF:1,200,000 小時

本日主角
ADATA Ultimate SU800 256G 3D TLC,主控:SM2258
尋序讀寫:560/520 MB/s 隨機讀寫:90K/ 80K IOPs MTBF:2,000,000 小時

為了不要去破壞保固,所以拆殼驗明正身就交給專業的去拆,這篇純分享使用心得。
至於為什麼我會選SU800,是看上以下一些特色:

a.動態SLC快取技術,連續讀寫不掉速。
這點很實用,其他品牌似乎都是用一般的SLC快取技術,所以傳輸大檔案,往往會有掉速的現象,但這顆確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後面會補上實際應用的測試,非常有感。

b.RAID Engine and Data Shaping,聽說這技術可以讓SSD的壽命提升兩倍以上,解決TLC壽命低於MLC的先天特性。
官方顯示TBW,256GB是200TB,理論上似乎不用去擔心TLC的壽命問題,但是因為我的目的只放遊戲,幾乎都是讀取為主,所以壽命問題不會是我的重點,加上而MTBF官方資料是200萬小時,是其他廠牌平均的2倍左右,就算給他打個對折100萬小時,對我來說也足矣,不論廠商如何標示,勤備份才是保護資料的王道。

c.三年保固,第一年內有問題,直接直營門市換一顆新的免囉嗦。

接下來就是裝上電腦測試了。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測試設備
Intel I7-6700K
AsRock Z170 asrock z170 extreme 6
Kingstone DDR4 2166 16 GB (8 x 2)
顯示卡:Gigabyte GTX 1070 Gaming
系統碟:MX-200 512GB
原遊戲儲存碟:Intel 530 240G
資料碟:WD 1TB
OS:Windows 10 64bit 專業版 1607

以下是兩組的測試對照: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以上數據已經很明顯的看出...這顆SU800已經讓530相形失色

上面有提到不掉速測試,相信有在交換大檔的人都有遇過,明明已經接上了USB 3.0,但開始拷貝大檔案時,常常越來越慢,甚至還會卡住一下,然後才再慢慢的傳,這次為了測試它的動態SLC快取技術到底好在哪,所以特別用一個SATA轉接USB 3.0來測試,並用11GB的高畫質MKV檔來試看看把快取用到爆的感覺。

以下用同一個檔案,從系統碟SSD透過USB轉換器將檔案轉檔案拷貝到SSD中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ADATA SU800 開箱分享

測試過程非常明顯的感覺到,Intel 530在傳輸單一大檔時,從2xx MB/s,沒多久就掉到13x MB/s,中間2度停了5~6秒,才又繼續傳輸,但ADATA SU800就一路以35x MB/s的速度從頭拷貝到尾,非常的順暢,光這一點就已經讓我覺得這顆SSD非常值得購入。

心得:

這顆SSD換上去,由於本來的Intel表現就不差,所以實際在玩遊戲上,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但是連續讀寫不掉速這特點,在使用上就很有感,尤其是我有直播遊戲及剪接4K影片的需求,單一檔案都很大,可以把剩下的空間拿來當剪接影片的暫存區。

這次的使用感覺跟產品的表現,讓我對威剛這品牌的產品印象加分。接下來在壽命上的表現就交給時間去驗證了,至少一年內真的有問題,可以去直營門市快換!下一個目標就是把主機板上M2插槽的位置也插好插滿,如果ADATA也出NVMe的SSD,應該也會列入參考名單。

SU800很蠻推薦拿來裝遊戲或是當剪接影片的工作碟,如果你最近有在比較,可以參考看看!
最後還是一句老話,保存重要資料,還是要勤備份,就算是Intel保固5年,我也不想拿重要的資料跟他賭。
2016-10-30 23:30 發佈
單一檔案11GB....完全沒有掉速....

明天拿來玩看看....
我也是intel控, 早期SF-2281+2x同步MLC就是對味,看版主配備與開箱真的是同道人士來著,這顆SU800看來真的有把刷子
確實我的530也有斷線問題
經常要殺掉系統重裝
現在跑速寫人掉到1xx
應該是系統問題
114055chsc wrote:
確實我的530也有...(恕刪)


我是沒有斷線問題,你可以試看看做Secure Erase,回復他的速度。
SF主控遇到髒碟的狀況時,寫入的效能落差會較明顯!
Windows 10有針對SSD最佳化,所以系統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小!
大大請問一下,一口氣寫入11G還不會掉速跟控制器有關嗎?還是單純因為SLC cache的關係?
IyuanChen wrote:
先說結論:如果你最...(恕刪)

這顆看測試結果很棒啊
但是好像沒啥店家在販售...

為什麼威剛都不做1GB SSD,最多只到512G
512G有時候在NB上面還是感覺不夠用
我想以威剛的技術來說不是問題吧?
優質的TLC NAND已經被證實壽命搞不好還不輸MLC
掉不掉速則要看整體SSD的配置和調教
但是掉速的大前提是必須把SLC cache用光
而這顆SU800連續寫入了11GB還沒有把SLC cache耗盡
證明了在一般情況要感受出MLC與TLC的性能差異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只要是價格ok、品質ok的TLC SSD也會是很好的購買選擇
IyuanChen wrote:
a.動態SLC快取技術,連續讀寫不掉速。


一般大小好像是在10G左右
估計所謂的動態
可能就是在上限部分可以再提高一些吧
對於大部分的人應該是都夠用
只是很好奇上限都底是幾G

TLC現在的問題
我倒不覺得是壽命
而是價格上沒有凸顯跟MLC的差距
跟五年保的MLC SX930相比
只便宜了一百塊
光是保固就值得多花一百

不過會許這也是為何
大部分廠商都急著下架MLC的產品
j808010 wrote:
一般大小好像是在10G...(恕刪)


我覺得,動態SLC可能關鍵在主控如何去調配SLC快取的演算法!
不用在快取用完時,才停下來清快取,不過詳細技術可能要看廠商的說明!
就實際使用的感覺,這功能在交換大檔時真的會蠻有感覺的!

你提到的價格也是如此,我主要是看上他3D NAND,加上國外測試的效能不錯,所以嘗鮮看看。
只是MLC真的越來越難買了,但如果趨勢就是這樣,以後真的就只能挑好的TLC買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