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真夭壽,PCI-e 4X的產品是面才剛剛看到沒多久,性能已經讓很多人下巴掉下來,現在就出了張PCI-e 8X的,頻寬翻倍,想當然讀寫速率也馬上大幅提升~單卡性能已經可以High到升天,如果像之前有前輩貼出多卡跑Raid不知是怎樣的景象(期待ing)不過這要占用8條PCI-e通道,可能至少要x99以上或是伺服器平台才能完全發揮吧(或是只用內顯)可以看到上面黑色散熱片的就是,金手指的部分長了些~一些基本規格,詳細規格可至Intel P3608
SSD靠晶片陣列出來的速度單晶片讀寫速度越快顆粒越多 SSD速度就跟著提升現在光靠SATA III的速度已經不敷使用 才會一直動到PCIE通道的高速大頻寬上intel要是外星科技稍微側漏一點 可能PCIE16X也能吃下所有頻寬發揮速度------------------假設32顆儲存晶片5GB/32顆=160MB/S(單晶片速度)用在SATA通道的SSD 4顆晶片就超過SAS3的頻寬了
skiiks wrote:SSD靠晶片陣列出...(恕刪) 這就很像N年前大家會看SCSI是一樣的,單純看而已,並非有這種需求。這種產品現在也都不適合給家用,SAS新規格也都不用,光原來舊的都沒幾個人有需要了,所以一般消費者看待它就只剩好奇跟玩具兩種可能,投資這個倒不如SATA的多買點數量。速度受限但是質量可以繼續提升,快不了就改選能使速度不下降的方案,反而錢會花的更實際一點。一個硬體再怎麼強大,也始終是一個的數量而已。一個打十個雖有可能,但是多半都只是電影裡才會有,外部傳輸用不到太高,但是內部如同通道這種需求自然是越高越好,多一顆SSD連接,也一樣是能減少一顆分擔後的回應時間。單顆要分擔實際的160MB/s,最少必須240GB的高級別產品才有辦法,讀+寫狀態也是勉強及格。但是頻寬大真的不如速度快,快取這類媒介裝置,還是會對上HDD,遇到後多快強項也都沒用了,所以傳輸超強也沒意思,最後不也一樣會用在服務的數量上,便宜SATA光靠SAS RAID/HBA都能提到夠很驚人程度。分流依然是王道,不需要只在一個洞鑽,多挖幾個能穩定又全速提供最大連接量,會比閒置%的比例過高,來得更值得改變。
h7878220 wrote:不一定要x99平台...(恕刪) 不過高使用率也是要評估進去的部分,快或慢到一個程度,都很耗系統效能。頻寬有了但是裡頭運作的部分,也還是需要電腦去處理,畢竟不是1:1的量。這麼低照樣也是讓它滿載了....因為區網有四部電腦用他開機OS在運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