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Intel 近日接連發表固態硬碟產品,除了高規格與驚人效能的 SSD 750 之外,同時間也推出主流效能機種 SSD 535,來接替530的位置。
Intel 535分成兩種規格,一種是M.2另一種是2.5吋,我入手的是2.5吋的,
使用的控制晶片為SandForce SF-2281 顆粒從原本的20mm變成16mm,算是
535與530不一樣的地方。
▼535系列的規格效能表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530與535規格差異, 就在於顆粒的製程變成16mm。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正面,採用紙盒包裝,跟530的包裝沒什麼差別,右下方很清楚的標示為120GB。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背面,詳細的規格簡介及通過多國認證的資訊等等。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此顆SSD的身分證,今年4月分誕生約一個月後到我手上,沒有放太久。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聯強代理的一樣也有5年保固。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記得取出時正面要朝上,以免SSD掉落,保裝一樣使用環保紙盒來包裝
減少運送時可能的受損。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本體用了環保紙盒包覆保護的相當完整,SSD下方放置了配件。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配件一覽,與530不同的是535的配件少了2.5轉3.5支架 及4Pin電源轉SATA電源線。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Amphenol SATA排線特寫,詳細規格 G18985-001。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SSD本體使用靜電帶裝著,並且為一次性包裝,拆封後即
無法復原,購買時注意一下,可避免買到二手貨喔。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正面及背面都跟530一樣沒什麼改變,是好還是壞呢?
正面照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背面,一些序號 規格 韌體資訊等,不怎麼好看的背面依然存在。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與其他硬碟比大小,最下方Quantum Bigfoot 5.25吋硬碟,別小看它它還能正常運作呢,中間WD 320GB 3.5吋硬碟 ,上方2.5吋 SSD。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PK厚度,最下方Quantum Bigfoot 5.25吋硬碟,別小看它它還能正常運作呢,中間WD 320GB 3.5吋硬碟 ,上方2.5吋 S
SD。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裝上硬碟架,上工囉!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測試環境
CPU: Intel Pentium G620
CPU Fan: Intel 原廠
MotherBroad: MSI H61M-P21
DRAM: Transcend 4GB 1066Mhz
SSD: Intel 535 120GB
Power: Enermax Revolution X’t 430w
System:Windows 8.1 & OS X Yosemite 10.10(有開Trim)
上機前,提醒您如主機板支援AHCI要記的開喔!

▼以下測試已經將SSD分成兩個磁區,皆為系統碟。
Windows 8.1
AS SSD Benchmark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CrystalDiskMark 64bit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以下測試已經SSD分成兩個磁區,皆為系統碟。
OS X Yosemite 10.10
Geekbench 64bit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Disk Speed Test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最後附上一張530跟535 AS SSD的測試結果。
註:530跟535的測試環境不一樣。
Win8.1=535 Win7=530
[開箱測試]Intel SSD 535 120GB開箱測試

本文提供了 Windows 及 OS X 系統的測試,雖然測試的SATA 規格依然是SATA 2.0 ,不過相信目前應該還是有人,在考慮SSD的購置,對速度
的提升有多大吧! 如果您的電腦是老Mac 不妨可以參考一下喔。
謝謝觀看^_^
如果文章有些不完善也歡迎您的指教呦!

附上測試的原圖(http://1drv.ms/1Gknyra)
本文同步發於 Mobile01,Colaler,Coolpc,Eyny,Pcbeta,Xfastest 等論壇.
2015-06-03 22:43 發佈
雖然說16nm壽命上會比較短,不過這標準自然也是有所謂的變數在,
製程在剛開始技術達成時候,由於並沒有完整的驗證,所以基本上都只是為了省成本而使用,
Intel到了現在才導入16nm產品,單單光是Controller在FW的Bug部分,就能避免掉許多可能性了,
目前看起來也是唯一將自家產品數據,完整提供在網路上的廠商,可見品質上已沒有問題了.
唯一剩下令我無法接受的,大概就是市場售價這一點了,因為所有容量都比前製程價格還要貴不少.
不過初期由於要將投入成本賺回來,所以一般都會有這種現象,過段時候就會下調了.

changpizz wrote:
雖然說16nm壽命...(恕刪)


理論上新製程會比較便宜,但是由以前觀察,新款開賣因為舊款要走貨完,在沒賣完前,新款會比舊款貴。
但是等到銷售完以後,應該就是一波跌價,反應製程改變後的降價。
但是也有發生因為新款效能初期調校不好,搞到舊款賣相較好而舊款一顆難求。

反正3C商品,沒必要一直看價格,想買就買,反正長期SSD是降價的,很難看到漲價的機會。

dennis168 wrote:
理論上新製程會比較...(恕刪)

電子產品不都是
早買早享受,晚買就享折扣囉~~~
解說介紹的很詳細耶~!!
因為我最近也才買了一個同樣的硬碟!

還怕我不知道怎麼測試呢!
看了大大的數據結果~!

我沒有裝錯也沒有弄錯也沒有哪邊出問題~!
真是太開心了!

神威大盜 wrote:
解說介紹的很詳細耶...(恕刪)

謝謝您的讚美
不過我是接在SATA2 都是以系統碟來做測試喔!
Love WP8 wrote:
Intel 近日接...(恕刪)
昆騰大腳碟~
幫樓主補個SATAIII的測試

由於近日主電腦與二號機的M4-64G雙雙掛點
(相隔一週,都是發生bios抓不到,序號看起來都是11年的....orz)

主電腦先掛,所以換上年初買來備用的 M550 128G (當時就想換了,懶惰..)
昨天幫二號機買了一顆 intel 535 120G,順便測一下效能~

測試設備:
CPU: Intel E3-1230v2
CPU Fan: Coolermaster GeminII S524
MotherBroad: Gigabyte B75M-D3H
DRAM: Kingstone 4GBx2 1600Mhz
SSD: Intel 535 120GB
Power: Zippy HP2-6500P 500W (使用10年頭好壯壯...)
System: Windows 7 64bit & Intel Toolbox Optimized.


我的B75只有一個SATA3,理所當然就當系統使用啦,所以是裝完系統才進行測試的



話說回來,雖然跑分看起來很爽,可是實際在一般使用時,感覺跟M4-64G沒有差太多
應該是說,我的使用方式沒辦法完全發揮其效能吧XD
(修圖/轉檔...大概幾個月一次而已...XD)
參考~
auk109 wrote:
幫樓主補個SATAIII...(恕刪)


跑出來的內容,很明顯地呈現出詭異的結果,完全不是這產品應有的效能.
反而是樓主上面的內容,才是比較符合這產品的寫入效能,你的圖看起來高得太扯了
而且修圖真的不是應該使用SandForce這控制器.

changpizz wrote:
跑出來的內容,很明顯...(恕刪)


c大您好
剛看完您回文,馬上開程式再次測試

差異在於安裝了一些如防毒、LOL、AVA...等軟體,

不過數據似乎,與第一次相仿,差異最大的應該是CDM的4K部分
CDM同時測了 隨機(寫入較低) & 0Fill(寫入較高),可能與SF晶片壓縮有關? 我不是太清楚...
猜測可能是因為空間使用變多 (使用率: 第一次測25% / 第二次測34%)
樓主是用SATAII測試的,我是用SATAIII測試的,是這個差異嗎?






---
PS. 請教c大,修圖用何晶片較為理想??

(雖然我修圖vs電動大概是 0.5 : 9.5 ....XDD)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