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尖的網友們可以發現,早在今年初,M5S 就陸陸續續下架,同時,M6e 也悄悄的上市了,應該很多人都在猜,是不是 M6S 也即將要推出?
就在大家等到有點不耐煩的時候,M6S 也出來跟大家見面了!!
這次很榮幸能獲選為 Mobile01 獨家活動 "Plextor M6系列SSD試用活動分享" 的幸運兒之一,能免費體驗到如此熱門的新產品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開箱測試吧!!

產品外觀 |
1. 盒裝正面:

相較於上一代藍色的包裝,個人覺得這次 M6S 的黃色包裝特別亮眼,走進光華商場一看就能立刻分辨出這是 Plextor 最新出的 M6S,而且好像還帶著一點革新的味道,似乎想讓各位有什麼不一樣的使用體驗。
而左下方有一個 True Speed 標籤,代表 M6S 也是採用高效能的 Marvell 主控,不利用壓縮資料來加速存取速度,詳細的解釋可以在 Plextor 官方的部落格上看到:Inspiration for Plextor True Speed.
2. 盒裝背面

產品的背面不外乎就是一些規格表及特色功能的說明,
雖然圖片上都有寫了,不過我還是挑幾個重點數據文字化敘述一下:
1. 256GB 的產品使用了 512MB 的 Buffer
2. 256GB 的產品讀寫速度分別為: Read 520 MB/s 、 Write 420 MB/s
(官方是使用 CrystalDiskMark 來測試的)
3. 重量為 70g
4. 原廠提供三年保固
3. 盒裝右側

在盒子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有產品序號、完整的型號名稱(PX-256M6S)
製造日期為2014年3月、產地是台灣、出廠時搭載的韌體是 1.01版
日後如果有韌體更新,可以到官方網站的下載區來下載韌體
4. 盒裝左側

5. 產品本體

編輯文章的時候才想到,這邊漏拍了一張照片,沒能讓大家知道盒子的內容物
沒關係,我就簡單說明一下:盒裝內只有產品和一張說明書, 沒有附任何轉接架
M6S 的外殼是鋁合金的材質,因此相當的輕巧,厚度為7mm,上面這層蓋子外觀上有一點髮絲紋的質感,但是沒有觸感,感覺好像少了什麼,不過 SSD 是買來裝的不是買來摸的,所以就無所謂囉!

M6S 的上蓋由四顆螺絲鎖住,其中一顆上方貼了保固貼,如果撕毀就會失去保固喔!
順帶一提,由於這是借測的產品,所以就不拆開外殼給大家看裡面的用料了,如果還是很想了解,可以參考 Mobile01 新聞部發出的這篇:M6系列再添新員 PLEXTOR M6S與M6M固態硬碟
6. 產品本體(背面)

產品的背面有著與盒裝右側一樣的資訊,還多了安規以及各種檢測通過的標章
7. 產品本題(後方)

M6S 外殼的用色和邊角的切削都非常的精緻,從任何角度看都很漂亮
8. 啊!!!

拍到一半,筆者用了一年半的 M5S 突然心電感應跟我說:「你怎麼變心了!?」
於是只好抓來一起拍照,順便讓兩兄弟相見歡

9. 厚度比較(疊加)

M5S 的厚度是 9mm,但是重量略比 M6S 輕一點,不過或許是厚度和用色的差異
拿起來還是(心理上)感覺 M5S 比較重
10. 厚度比較(分離)

這張就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M6S 比較薄一些,色彩也比較討喜
11. 產品外觀比較

從這張可以很明顯看出兩者外觀的差異,M6S 其實比較偏金屬磨砂的樣子,但摸起來其實是平滑而且帶有一點冷冽的氣息;M5S 則是有很強烈的髮絲紋樣式,摸起來也確實有一些粗糙的感覺
效能測試 |

接下來就讓我們上機測試效能吧!

以下的測試將會分為幾種不同的方式及數種軟體
首先用我平常使用的桌機來進行測試
先簡介一下電腦配備供各位參考:

處理器: Intel Xeon E3-1230 v3
記憶體: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1866 8G*2 (CMD16GX3M2A1866C9)
(O.C. 2400Mhz Timing:11-12-12-27,1N Voltage:1.65v)
主機板: ASRock Z87E-ITX
系統碟: Plextor M5M 256G
電源供應器: BQT L8-530W
作業系統: Windows 8.1 Pro (x64)
在這個部分,筆者只將 SSD 接上電腦 SATA Port 之後就用原有的系統碟開機來測試
所以 M6S 中是完全是維持著出廠的狀態
★ CrystalDiskInfo ★
在測試之前,先來看一下 M6S 的硬體資訊 (P.s. 這是測試結束之後拍的)

在支援的功能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基本的 S.M.A.R.T./NCQ/TRIM 之外,多了一項 DevSleep,網路上有許多關於 M6S 主控晶片的討論,我想 Marvell 88SS9187/88SS9188 的差異大概就是對於這個技術的支援吧,這項技術可以把裝置引導到更深層的睡眠,但是電腦仍然可以辨識、並且隨時可以喚醒它,根據SATA-IO所發表的《Serial ATA Device Sleep (DevSleep) and Runtime D3 (RTD3)》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在這個模式下,SATA裝置可以以低於5毫瓦的功耗持續與主機連接著,並且從睡眠到喚醒的時間小於20毫秒,節省掉不必要的功耗可以讓行動裝置有更高的續航力!
★ CrystalDiskMark ★
既然官方是用 CrystalDiskMark,那我們也就拿同樣的軟體來跑

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實際測出來的數據與官方的大概只有 1~2% 的差別,其中連續寫入的速度大於官方的測試所得,512k 和 4k 寫入速度表現也相當亮眼
★ AS SSD Benchmark ★
接下來我們以分數稍有爭議性的 AS SSD Benchmark 來試試看
啊,我要先說明一下,這套軟體內建的截圖功能實在很詭異,明明是在 Windows 8.1 跑的,截下來卻是 Windows 7 的外觀



從圖中可以看到,讀取速度似乎就不是那麼的準確,但 IOps 確實有符合官方的數據
★ Anvil's SSD Benchmark ★
基本上我認為這套軟體的分數和評測方式有點類似 AS SSD BenchMark,也存在著不少爭議性,不過優點是它能一併列出你使用的配備,以下就以預設設定、檔案大小設定為 8G 來看測試結果

★ HDTune 5.0 ★
最後就用功能最齊全,測試結果也比較精準的 HDTune
檔案效能測試 (檔案大小500MB,資料為隨機)

標準測試(讀取)

標準測試(寫入)

隨機存取(讀取)

隨機存取(寫入)

這個部分筆者要拿三顆 SSD 來互相較量一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效能王者

到目前為止的測試都還是用同樣的平台,因此軟硬體配備的部分不再贅述
手邊目前除了這顆借測的 M6S 之外,尚有 M5S 以及 M5M,容量同為 256GB
這邊先給各位看一下這兩顆的狀況:
因為效能測試多少會受到使用情形和時間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差一點
M5S 約是前年11月底購入,主要是給筆電使用,常常在存取照片 RAW 檔
M5M 則是去年11月中購入,主要是給桌機使用,比較少做檔案存取,但會用來玩 BF4 之類的大作
看一下 CrystalDiskInfo 中的資訊:
M5S

M5M

由此可見,可憐的 M5S 被我操得挺兇的,而且又因為是筆電,比較常開關機
我想效能或許會比全新的狀態下還要來得差一點
★ CrystalDiskMark ★
我們一樣使用官方所用的測試軟體來測這兩顆硬碟
M5S

M5M

然後用 Excel 簡單做個表格比較

由此可見
1. M6S 雖然在讀取速度上輸給了 M5M, 但寫入速度大獲全勝
2. M5S 並沒有因為使用太久導致效能下降
3. M5M 實際測起來跟官方提供數據落差最大, 但讀取速度是三者中最快的
4. 以目前來看 M6S 的性價比是最高的, 除非你有 mSATA 的需求
5. Plextor 不急著在帳面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是讓寫入速度提升來達到一個平衡
下面提供一些不同軟體的測試結果
不過筆者就不再做任何評論,各位看看就好

★ AS SSD Benchmark ★
M5S


M5M


★ Anvil's SSD Benchmark ★
M5S

M5M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硬體是買來用不是買來跑分的,所以就讓我們實際裝來用用看吧!!!
體驗的平台與上面兩個階段的都一樣,只是這次系統碟換成了 M6S,首先就來看一下大家最在乎、最直接能感受到效能提升的開機速度測試,這個系統是 MSDN RTM 版的 Windows 8.1 Pro,安裝好系統後就只裝了 驅動程式(包含Intel RST Driver)和測試軟體 BootRacer、AIDA64,並調整一下螢幕的解析度

【按此可檢視大圖】
前兩次的開機只是為了安裝一些基本的驅動程式,所以載入時間比較快,僅花了20秒
後面開始有一些背景在運作(例如IAStor、GFExperience)所以慢了點,約在24秒左右
雖然說測試結果是如此,但其實從電源鍵按下一直到你可以開啟瀏覽器的時間會少於軟體測得的時間,軟體真的只能當作參考用,而且依照每個人啟動時載入的服務、程式都不一樣、再加上每個人使用的處理器不盡相同,所以用起來感受還是會有差,筆者認為以現在的技術來說,30秒內能開好機、完全穩定下來都算是很不錯了

接下來看看檔案傳輸的效能:或許有些人對測試軟體不是這麼的熟悉,對一些專有名詞不是很能夠了解,例如什麼sequential、4k、compression等等,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直接拿檔案來傳輸、測給你看就知道了

我們將測試資料放在 M5M 上面,把資料從 M5M 傳到 M6S
這個部分不做逆向的測試,因為沒有意義,從 M6S 傳到 M5M 多少會受 M5M 寫入速度所限制
首先拿Windows 8.1 x64 ISO檔來測試,檔案大小為 3.77GB

【按此可檢視大圖】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傳輸的末端都還有 427 MB/s 的速率,表現非常好
再來是拿一個放有大量 RAW 檔的照片資料夾,大小總計為 9.4GB,每個檔案約 20~26MB 左右

【按此可檢視大圖】

【按此可檢視大圖】
由圖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寫入零碎的檔案也還是有 390MB/s 的速率,而且速度非常穩定
總結 |
其實測試還沒有結束,筆者還有用原本在使用 M5S 的筆電(Sony VPCCB16FW)和一台用傳統硬碟的筆電(Acer V3-571G)裝 M6S 來比較,想要讓大家知道兩點:
1. 使用上一代產品的使用者,是否有升級的必要
2. 傳統 2.5吋 5400RPM 的硬碟,效能跟最新的 SSD 到底差多少
但是礙於截稿時間的關係,加上平日生活繁忙,所以暫時先打到這邊,明日或之後有機會會再補上這些內容,如果各位有什麼想要知道的,或是我有交代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在下面回復提出

最後聲明一下,本篇文章所有圖文皆是自己生出來的,除非得到本人同意否則嚴禁轉載
這篇文章整整花了我十多個小時寫作,照片和螢幕截圖等更是花了一天以上的時間在拍攝、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