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腦硬體 DIY 組裝的市場中,因為售價的下降,固態硬碟 ( 以下簡稱SSD ) 被選作為裝機標準配備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同時也越來越多廠牌加入 SSD 的競爭之中,而售價更是大家購買的一個重點,因此朋友最近看上了一顆不到1800元,容量有120GB的SSD,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產品:廣穎 Silicon Power Velox V55 SSD 120GB。
這顆 Silicon Power Velox V55 SSD 120GB 的規格在原廠的文宣說明上,SATA 介面有到 SATA III 6Gbps並且可向下相容SATA II 3Gbps,效能上也寫得非常猛烈,可以到平均讀取 500MB/s,平均寫入則有 470MB/s 的能耐,本篇文章實際測試也可以知道效能到底有沒有官方的數據範圍。
本篇文章也將進行分章節介紹,有興趣者歡迎點選下列連結進行跳章。
一、外觀介紹
二、原生SATA 2 ( SATA 3Gb/s ) 效能測試
三、外接SATA 3 ( SATA 6Gb/s ) 效能測試
四、原生SATA 3 ( SATA 6Gb/s ) 效能測試
五、總結論
章節中可以發現為什麼要測到兩種SATA介面,我的想法比較簡單一點,通常會買這個價位的 SSD,消費者比較有可能是預算有限的使用者,只是想做系統速度的提升,而預算有限的情況不更換主機板,大多都還是 SATA2 的介面,也因此就採用兩種不同介面進行數據的比較。
一、外觀介紹 |

Silicon Power Velox V55 SSD 120GB 買下來連一千八都不到,還含運費送到家,堪稱截至這篇文章發表前,最便宜的 120GB SSD。

收到後馬上就來進行開箱,小小的盒裝,標示也很清楚,容量大小也寫在盒子上方,方便消費者辨認。

盒裝後方的多國語言介紹,中文的部分本土廠商當然是使用正體中文,右下角則有產品編號。

外盒包裝封口採用圓形透明貼,可以直接撕起來,或者用美工刀割,龜毛一點可以用吹風機吹一下再撕起來,即可不留痕跡。

開盒後的內容物,左起為2.5" 轉 3.5" 轉接座、SSD本體、多國語言安裝說明書。

2.5" 轉 3.5" 的轉接座,上方有雷射刻印廠商的 Logo。

後方則就比較普通,轉接座的材質應該是鋁合金,非常的輕。

轉接座的螺絲,數量剛好八顆,可以穩定的固定 SSD 本體。

多國語言說明書。

裡頭也有正體中文的說明,還有一些基本的 BIOS 如何設定等,這對入門使用者是很貼心的說明,不過若不知道如何安裝,還是請專業的來處理會比較好。

再來就看到SSD的本體囉,黑色的外觀,外殼採用鋁合製作。
正面的貼紙也有標記硬碟容量、速度規範等資訊。

背面,背後只有安裝用的螺絲孔,還有保固貼紙,就沒有其他的標誌了。

SATA 6Gb/s 相容,也就是通稱的 SATA 3,端子的防呆有做得很明顯。
會特別注意這細節,就是自己發生過插反 SATA 的情況,後來才知道是防呆緣的厚度問題。
二、原生SATA 2 ( SATA 3Gb/s ) 效能測試 |

Silicon Power Velox V55 SSD 120GB 使用 SATA 3Gb/s ( SATA2 ) 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Intel Core i7 2600K
主機板:ASUS P8Z68-Deluxe
記憶體:Transcend DDRIII 1333 x 4
顯示卡:ASUS ENGTX560Ti
系統:Windows Vista x64 Service Pack 2

AJA 讀寫測試在 1GB 的檔案大小下,讀取平均為245.3MB/s、寫入平均為240.8MB/s。

AS SSD Benchmark 的成績如圖,總分數為 268分,存取時間雖然不算非常快速,但是對上這個售價,瞬間讓我自己的 Intel SSD 510 遜色不少。

換算成 iops 這個單位,可以更詳盡的與其他產品進行比較。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的 Copy-Benchmark 工具進行測試,可以獲得如上圖的數據資料。

而再使用 AS SSD Benchmark 的 Compression Benchmark 產生圖表,這部分就請讀者自行觀看囉!

而改用 ATTO Disk Benchmark 來測試這顆硬碟,可以得到上圖的數據。

Crystal Disk Mark 對這顆硬碟進行預設全測試,平均的讀取速度可以到262.3MB/s,寫入則只有 139.3MB/s 而已。

HD Tune Pro 基本系統資訊,這顆SSD也支援TRIM。

開始進行效能測試,平均讀取在 172.8MB/s,最大有到217.2MB/s,存取時間為 0.247ms。

檔案效能測試,可以看到讀取與寫入,都有接近 250MB/s 的水準。

而進行隨機存取測試,可以看出存取速度在1MB的隨機存取速度,才爆增到12.758ms的最大存取時間,平均都在5ms以下,五毫秒的反應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已經足以勝任。

使用額外測試,數據眾多,因此請自行參見上圖。
三、外接SATA 3 ( SATA 6Gb/s ) 效能測試 |

由於主機板上Z68晶片組原生的 SATA 6Gb/s 兩個孔位都已經被占用,因此採用另外購入的 Vantec UGT-ST622 SATA 6Gb/s 擴充卡來進行測試。

擴充卡的外觀,介面採用 PCI-Express x1,支援 PCI-Express Specification v2.0,並且有標準 SATA Port 或者可選擇外接的 E-Sata Port,本次測試採用標準 SATA Port。

主控晶片採用 asmedia 的 ASM1061,詳細規格可 [url= http://www.asmedia.com.tw/eng/e_show_products.php?item=118]點我[/url] 進行瀏覽。
會選擇這顆晶片的轉卡來進行測試,主要也是在低階主機板中,常見這顆轉換控制器作為延伸SATA 6Gb/s 來使用。

Silicon Power Velox V55 SSD 120GB 使用 SATA 6Gb/s ( SATA3 ) 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Intel Core i7 2600K
主機板:ASUS P8Z68-Deluxe
記憶體:Transcend DDRIII 1333 x 4
顯示卡:ASUS ENGTX560Ti
系統:Windows Vista x64 Service Pack 2

AJA 讀寫測試在 1GB 的檔案大小下,讀取平均為331.2MB/s、寫入平均為310.1MB/s。
比起 SATA 3Gb/s的情況讀取平均為245.3MB/s、寫入平均為240.8MB/s來說,快了一些。

AS SSD Benchmark 的成績如圖,總分數為 204分,非常詭異的比起 SATA 3Gb/s 分數還低,推測是在 4K 測試的地方被硬拉下來了。

改以 iops 單位顯示後,的確很多數據都低於 SATA 3Gb/s 的資料。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的 Copy-Benchmark 工具進行測試,可以獲得如上圖的數據資料。
在 ISO 跟Game 這兩方面,數據提高很多,但是在 Program 方面,則又低於 SATA 3Gb/s。

而再使用 AS SSD Benchmark 的 Compression Benchmark 產生圖表,這部分也是請讀者自行觀看囉!

改用 ATTO Disk Benchmark 來測試這顆硬碟,可以得到上圖的數據。
在越大的檔案情況,其實比 SATA 3Gb/s 來得快速,尤其上面數據最高有接近到讀取391MB/s的速度,比起採用 SATA 3Gb/s 的 282MB/s 多出超過 100MB/s 的速度,可以確認轉卡的效率是有發揮出來的。

Crystal Disk Mark 對這顆硬碟進行預設全測試,平均的讀取速度可以到304.4MB/s,寫入則只有 138.0MB/s 而已;而同樣的,又在4K測試敗給 SATA 3Gb/s 的情況。

HD Tune Pro 基本系統資訊,可以發現到因為使用轉卡的關係,序列埠編號也改變了。

開始進行效能測試,平均讀取在 160.5MB/s,最大有到196.7MB/s,存取時間為 0.337ms,速度都略遜於 SATA 3Gb/s。

可是換到檔案效能測試後,就發現讀取與寫入都有350MB/s以上的水準,遠高於 SATA 3Gb/s 的數據,這樣應該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實在不太清楚這顆硬碟,為什麼會常常出現一些比較慢的數據。

隨機存取測試,這點可以看到隨機這部分不知道怎麼回事,存取時間不管最大或是平均,都異常的耗時間,而不斷重開機也不斷重新測試,都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不太確定是這顆硬碟在鬧脾氣,還是這顆硬碟的天性如此。

最後使用額外測試,數據眾多,因此也請自行參見上圖。
四、原生 SATA 3 ( SATA 6Gb/s ) 效能測試 |
因為眾多網友反映,使用外接的測試卡進行測試,會不穩定,也因此改採用 Intel Z68 晶片組原生的 SATA 6GB/s ( SATA3 ) 位於 ASUS P8Z68-Deluxe 灰色插孔的 Port 來進行這段測試,相關數據也請參考圖片進行比較。

Silicon Power Velox V55 SSD 120GB 使用Z68內建 SATA 6Gb/s ( SATA3 ) 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Intel Core i7 2600K
主機板:ASUS P8Z68-Deluxe
記憶體:Transcend DDRIII 1333 x 4
顯示卡:ASUS ENGTX560Ti
系統:Windows Vista x64 Service Pack 2

AJA 讀寫測試在 1GB 的檔案大小下,讀取平均為477.9MB/s、寫入平均為412.6MB/s。

AS SSD Benchmark 的成績如圖,總分數為 353分,果然內建與外接的差異非常大,速度以及存取時間等都提高許多。

換算成 iops 這個單位,可以更詳盡的與其他產品進行比較。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的 Copy-Benchmark 工具進行測試,可以獲得如上圖的數據資料。

而再使用 AS SSD Benchmark 的 Compression Benchmark 產生圖表,最高讀取速度出現到517MB/s,最高寫入速度則有493MB/s。

用 ATTO Disk Benchmark 來測試這顆硬碟,最高讀取速度則有523MB/s,最高寫入速度則有491MB/s。

Crystal Disk Mark 對這顆硬碟進行預設全測試,平均的讀取速度可以到354.5MB/s,寫入則只有 137.4MB/s。

HD Tune Pro 基本系統資訊,序列埠的編號與外接相同,這點倒是挺奇怪的就是。

開始進行效能測試,平均讀取在 60.518MB/s,最大有到196.7MB/s,存取時間為 0.337ms。

檔案效能測試,可以看到讀取與寫入,均超過 450MB/s,比外接卡的效能好上許多。

而進行隨機存取測試,效率明顯比起前兩個測試來得好上許多。

使用額外測試,數據眾多,因此請自行參見上圖。
五、總結論 |
這顆 SSD 的產品售價非常之便宜,也因此一分錢一分貨,對於這樣低價的 SSD 在市場上出現,消費者的選擇可以有更多,而同時對於這些要求低價的使用者而言,這樣的效能其實也可以接受,尤其是採用普通 HDD 用習慣的使用者,換上這顆 SSD 做為系統安裝磁區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效能提升。
而低價位大部分的隱憂就是產品妥善率的好壞,我朋友的想法也很簡單,他的電腦桌面從不放重要資料,因此就算整顆 SSD Crash 掉了,了不起利用 Silicon Power 的三年保固來進行更換,換完後又是一尾活龍,所以在他的使用環境下,這顆硬碟的妥善率自然就不是考量的問題了。
最後,這些測試的數據僅供參考,因每個人的使用環境與平台都不一,所以數據自然會起一些變異,若有問題,也歡迎大家以回覆進行討論,盡量不要以私人訊息方式詢問,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