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系統效能升級良方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評測

目前SSD產品價格已進入消費者可接受的價位帶,許多玩家或使用者都對SSD有著高度興趣,許多預算高一些的玩家(大約在20K以上)都會考慮安裝SSD做為系統碟,顯示SSD已漸漸成為消費者能接受的產品,不再是電腦零件的奢侈品,另外目前SSD殺價風潮也漸漸平穩,未來影響整個通路的SSD產品銷售的將是價位、產品用料及保固,不過消費者眼光是雪亮的(或說是識貨),不見得價位低廉的產品,就能吸引消費者買單,這點大廠還是佔相對優勢的。固態碟(SSD)下殺的聲浪到了120G/128G在價位3K以下有稍緩的趨勢,也因為SSD產品價位不斷向下調整,讓SSD作為系統碟性價比相對提高不少。

網路上也有許多網友會分享SSD產品的主控制器、FLASH的壽命及優劣,當然還有產品的售後服務(Kingston的保固服務這點可是一直備受好評),SSD產品線一直以來區分也非常明確,針對不同的環境需求,各有各的特色,有追求高效能的產品,也有保固時限長的產品當然也有平價的產品,目前已經推出SSDNow V200、SSDNow V+200、SSDNow KC100、HyperX 3K SSD及HyperX SSD等SATA3的SSD產品,Kingston SSDNow V300 固態硬碟以最划算的方式,賦與電腦全新生命力。 速度比傳統硬碟快 10 倍,且更加可靠、堅固、耐用,還可防震耐撞。 其備有專為 Kingston 及頂級元件所設計的 LSI® SandForce® 控制器,並提供升級套件組合,附含所需配件,可輕鬆升級至最新技術。 提供三年保固、免費技術支援服務及 Kingston® 可靠的品質保證,使用安心無虞。Kingston SSDNow V300 SSD選用SandForce新推出的主控制器SF-2281,搭配19nm最新製程FLASH。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讀取450MB/s、寫入450MB/s,此次分享是屬於Kingston® SSDNow V300 SSD新一代產品線的高速固態碟產品,輕薄型的筆電機種,受限於原廠設計,對一般高度(9.5mm)2.5吋SSD產品,並無法安裝,所以目前廠商也慢慢推出高度僅有7mm的SSD產品,效能確是維持相同等級表現,可說是輕薄型筆電的使用者一大福音,以下就分享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的效能表現吧!!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產品規格與特色:
裝置尺寸:2.5"
控制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
元件:19nm 製程快閃記憶體
傳輸介面:SATA Rev 3.0 (6Gb/s), SATA Rev 2.0 (3Gb/s)
儲存容量:60GB、120GB、240GB
連續讀取速度 (6Gb/s介面):450MB/s
連續寫入速度 (6Gb/s介面):450MB/s
最大隨機4K讀取/寫入:120GB - 85,000/55,000 IOPS
保固/支援:三年保固、免費支援服務
耗電量:0.640 W /讀取 1.423 W /寫入 2.052 W
產品尺寸:69.8 mm x 100.1 mm x 7 mm
重量:86g
MTBF(平均失效間隔時間):一百萬小時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kingston.com/tw/ssd/v#sv300s3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外盒圖



外包裝未拆封前具有熱縮膜,斗大的Kingston SSDNow V300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產品特色



效能增益部分最多可以有著讀取450MB/s、寫入450MB/s,的效能,簡單標示出產品採用的SandForce控制器及保固等特色。120G容量SSD做為系統碟已經算是夠用,並有著與傳統硬碟最高達10倍以上的效能增益,原廠提供3年保固及技術服務。


升級套件組合



搭配上品牌的紅頭人LOGO,強化產品印象。


外盒背面



有多國語言介紹,一樣有繁體中文是值得肯定,另外也明確圖示升級套件組合內含零組件,包含SSD本體、2.5吋轉3.5吋轉接架、SATA電源線、SATA排線、應用軟體及說明書等。
可以讓消費者輕鬆了解產品內容及相關配件。


台灣封裝精品



內包裝

以盒裝收納。


內包裝

內包裝封裝方式採用環保再生紙盒收納整個升級套件組合,保護性及質感都還不錯。


套件總成

SSD本體、螺絲、2.5轉3.5硬碟架、說明書及應用軟體,相當齊全的配件組。


SSD

Kingston SSDNow V300 120G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金屬,並施以金屬噴砂處理整體質感不錯,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Toshiba 19nm Toggle Mode NAND MLC Flash、TRIM技術及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


產地及簡單規格

台灣封裝精品


SSD背面

螺絲孔已貼上保固貼紙,建議一般使用者不要拆解,會影響保固。


連接埠

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SSD厚度

7mm的厚度,以往輕薄型的筆電機種,受限於原廠設計,對一般高度(9.5mm)2.5吋SSD產品,並無法安裝,所以目前廠商也慢慢推出高度僅有7mm的SSD產品,效能確是維持相同等級表現,可說是輕薄型筆電的使用者一大福音。


當然這次為了讓使用者了解SSD內部用料,所以還是將SSD拆解看看囉!!
拆解完成合照



PCB版



PCB板另一面



採用的控制器

打上Kingston LOGO的LSI 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


FLASH顆粒

採用Toshiba 19nm Toggle Mode NAND MLC Flash(FT64G08UCT1-8B)顆粒,共計有16顆。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1
CPU:Intel Core i5 2500T ES
RAM:ADATA DDR3 1333 8GX2
MB:ASRock Z77E-ITX
VGA:HD2000
HD:Crucial M4 128G;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HDTUNE
讀&寫測試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表現相當不錯,存取時間也相當快突破424MB/S,寫入速度最高也接近400MB/S,讀取速度相當的穩定,較為可惜的為寫入速度波動幅度較大,整體搜尋時間在0.1ms左右,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AS SSD BENCHMARK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採用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整體效能分數表現相當優越,510分以上的表現,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接近534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有556MB/S的效能,均超過原廠標示的效能。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84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6MB/S左右的傳輸效能,較原廠標示值高。


AIDA(原EVEREST)硬碟測試



AnvilBenchmark RC1
Incompressible模式

AnvilBenchmark預設效能測試獲得2,760的分數。

Compressible模式

AnvilBenchmark選用可壓縮的選項,效能測試獲得4,181的高分。


PCMARK7

獲得5,166的分數。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2
CPU:AMD Trinity APU A10-5800K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250 2GX2
MB:ASUS F2A85-M PRO
VGA:HD7660D
HD:Kingston SSDNOW V200+ 90G;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HDTUNE
讀&寫測試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表現相當不錯,存取時間也相當快突破519MB/S,寫入速度最高也接近463MB/S,讀取速度相當的穩定,較為可惜的為寫入速度波動幅度較大,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AS SSD BENCHMARK

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採用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整體效能分數表現有510分以上的成績,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在AMD及Intel最新的兩個晶片組平台,表現都相當不錯。


ATTO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接近513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有540MB/S的效能,均超過原廠標示的效能。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4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3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與原廠標示值相近。


AIDA(原EVEREST)硬碟測試



AnvilBenchmark RC1
Incompressible模式

AnvilBenchmark預設效能測試獲得2,044的分數。

Compressible模式

AnvilBenchmark選用可壓縮的選項,效能測試獲得3,603的高分。


PCMARK7

獲得4,843的分數。



小結: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3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達550MB/S的效能。另外IOPS的表現上面也是相當不錯,最高有超過89,000的表現,可以提升系統資料的傳輸處理速度,讓使用者能更迅速有效地同時載入、轉換,和執行多個不同的應用程式,可說是讓系統效能提升的良方。以效能言毫無疑問完美取代裝置中傳統硬碟的表現,不論是容量或是效能做為系統碟來說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也因無活動式機械零件,展現SSD固態硬碟耐震耐摔的特性,當然SSD的寫入壽命是比較有待時間考驗,雖然採用19nm的製程會多少影響寫入壽命(在規格中也可以發現),但在製程提升下這也是各家SSD廠多少會遇到的問題,原廠也提供長達3年保固期,Kingston的保固向來是讓使用者所肯定,相信這時就是Kingston展現其產品品質的時候了。這次採用的SandForce所研發之控制器向來以資料壓縮演算法聞名,目前推出第2代的控制器產品,效能也精進不少讓一般消費者最難取捨的地方,就帳面數字言SandForce連續讀寫效能挺亮眼,Marvell則是實際使用及測試反映表現相當不錯,各有其特色,就讓消費者視實際需求面加以選擇吧。單就SSD套裝部分這次目前建議售價約在2.5K左右應該是可以讓對SSD產品有興趣使用者滿意的價位,可說是消費者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2013-01-18 11:26 發佈
firefs wrote:
目前SSD產品價格已...(恕刪)

看起來V300的效能比V+200好,但價格仍然很親民。
C/P值我覺得還蠻不錯!尤其它是7mm SSD,現在越來越多筆電只能裝7mm的硬碟。
V+200 用的是SF-2281+Intel 25nm 同步Flash開非同步模式,
主要是為了和Hyper X 3K系列做區分,讓Hyper X 3K能賣高一點的價格吧.

現在V300出來,用了Toshiba 19nm Toggle MLC, 自家封裝的Flash,
效能當然比非同步的好,Flash Cost Down了,售價自然應該比V+200低才合理!
但是效能還是比Intel/Micron 25nm Sync MLC差,問題在Flash的差異,
Toshiba 19nm Toggle MLC的優點是省電,但是讀寫比較慢(對SandForce來說)!
蝦米爸爸 wrote:
看起來V300的效能...(恕刪)

是啊,也感謝您的回文支持囉!!

Sumesis wrote:
V+200 用的是S...(恕刪)

感謝大大精闢的補充,讓有意購買SSD的使用者能更了解產品。
Sumesis wrote:
V+200 用的是SF-2281+Intel 25nm 同步Flash開非同步模式,
主要是為了和Hyper X 3K系列做區分,讓Hyper X 3K能賣高一點的價格吧.

現在V300出來,用了Toshiba 19nm Toggle MLC, 自家封裝的Flash,
效能當然比非同步的好,Flash Cost Down了,售價自然應該比V+200低才合理!
但是效能還是比Intel/Micron 25nm Sync MLC差,問題在Flash的差異,
Toshiba 19nm Toggle MLC的優點是省電,但是讀寫比較慢(對SandForce來說)!

這麼講是沒錯啦!
以顆粒來講,V+200用的顆粒比照HyperX(Sync MLC),所以我也認為V+200很超值。
但當時V+200的訂價就是比照非同步的SSD來賣,在那個價格帶其他廠牌SSD用的是Async MLC。

只能說V+200用的顆粒太好了,所以才顯得V300似乎沒那麼超值,如果V+200是用Async MLC的話,那V300用的顆粒(變成Toggle MLC)就應該算有進步吧!?

V300的價位大約就是落在Async SSD這一帶,所以效能輸給Sync SSD也是當然的事,但用$2500買到Toggle MLC 120GB SSD(效能比Async好),我覺得Kingston也算是很有誠意了,若想要像V+200那樣超值(不惜成本用同步顆粒),就別這樣比啦。

如果碰到筆電非得裝7mm硬碟的情況下,現在7mm SSD的選擇不太多,以120GB/128GB來說,V300約2500算是最便宜的,再上去點就是美光M4約3250,然後Plextor M5P約4000、Intel 520約4000。

註:我剛剛發現,V+200 120GB的價格漲上去了,現在的確賣的比V300貴了,所以您覺得『售價自然應該比V+200低才合理!』還真的發生了!只是V+200漲了,就變成不再像以前那麼超值了。

蝦米爸爸 wrote:
這麼講是沒錯啦!以顆...(恕刪)


也對, Toshiba的Flash寫入比Intel/Micron低主要是因為他的Block Erease要5ms,
而Inte/Micron只要3ms,對比Page Program的時間1.3ms左右就有比較大的差別,
對一個全新的SSD來說每個大部分的Block都是被標記成可被直接寫入,所以沒什麼差距,
但是進入Steady-State就有差別了,同樣TSOP的Flash,同樣SandForce,還是Sync寫入快,
除了Toshiba自己SF-2281系列利用Multi-Page Program,在Sequential Write翻倍.

另外OCZ用自己封裝的Flash被駡得要死,Kingston也自己封裝的House Brand相對安靜多了!
這顆與 Intel 330 SSD 120G 的跑分差不多, 但卻比 Intel 330 SSD 120G 便宜許多,
且厚度又是 7mm, 若是不在意 Intel 所提供好用的軟體(Intel SSD toobox, data migration,
Acronis AlignTool), 真的是可以考慮這顆 SSD.
另外OCZ用自己封裝的Flash被駡得要死,Kingston也自己封裝的House Brand相對安靜多了!
^^^^^^^^^^^^^^^^^^^^^^^^^^^^^^^^^^^^^^^^^^^^^^^^^^^^^^^^^

給6樓~
因為OCZ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使用自己封裝的House Brand
別忘了OCZ白牌事件簿的起因可是:

初期頭批貨與各3C站測試寫手文中,拆殼相驗的顆粒都是Intel原廠顆粒(有Intel mark)
頭批貨源售畢~
後續出現的顆粒可是連自家mark都沒,變成顆粒面上空白一片而被市場俗稱的白牌顆粒.

這顆粒的好壞...
不用說是直接CD到最徹底了~價格...卻依然紋風不動,直到被對岸的3C大大拆解抓包!


而這事在3C站上惹出了軒然大波...
才又在更後續的顆粒上,又變成了印有OCZ mark的自家封裝顆粒!

OCZ是想有心算無心...
沒想到...
到頭來卻吃了自己弄下的一記悶棍.
人算不如天算...沒算到還是有人閒閒手癢,二話不說的就想拆殼寫文章.

相對的...
Kingston拆了就是自家封裝,價格也是相當低廉.
你要拿這點來幫OCZ翻身...這OCZ保皇工讀生的名頭...您可還得小心被他人安上.
JOG 90 : 玩具車,KOSO全組只差離合器買不到. JOG 50 : 代步車,東西隨便裝裝就好...耐用為上!
哈哈哈.....我一點都不在乎被安什麼保皇黨.....
在這裡有些人就是有理說不清,之前PNxxxx大已經無端被抹....
我也不是要幫OCZ翻身,只是覺得兩樣情.....

只是現在用Good die封裝的人越來越多了....
ADATA/KINGMAX/Mushkin/OCZ/Kingston...........
其實是不是House Brand,我倒不是那麼care。每個brand有自己的價值定位,所以某些brand本來就值錢,有些brand本來就沒那麼值錢,打上甚麼樣的brand、就值怎樣的錢。所以我並不排斥House Brand,只要產品價格對的起本身和用料所打上的brand就行了。

但比較受人非議的就是:如果首批貨(送各大3C網站測試的產品),和後來的貨有落差的時候,隱瞞不給消費者知道,這在感覺上就像是欺騙消費者。當然現在廠商也很聰明,可能會加註一句『以實際出貨產品為準』,用來當擋箭牌、規避可能的責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