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SSD在降價...心理還蠻癢的...SATA3在這一兩年已經是主流了, 最近快的SSD 像是 V4或是M3Pro都要快到SATA的上限了吧"600MB", 說真的走0都跟RevoDrive差不多快"或是比RevoDrive X2更快剛出就入手最小G的了", 除非遇到高規格的RevoDrive"目前最快的因該是雲端的R4讀寫6000MB,最高3.2TB,天價不可能會有人買, 光RevoDrive就會讓人皺眉頭了", 目前也沒有任何的關於SATA4的消息, 我想會不會他們想讓SSD變成主流的儲存硬碟了"現在技術成熟製造成本也變低了", 還是以後是會推HSDL"可是好像沒什麼人用感覺胎死腹中"....以那樣看來我想SATA3會停留一段時間...也差不多是傳統硬碟的更換期了吧"這一兩年"....感覺好像又回到當初買750GB IDE的時後了轉SATA的年代
哈哈你想太多了SATA3現在才正要開始主機版才正式支援談SATA4會不會太早了至於主流儲存硬碟永遠輪不到SSD和記憶卡/隨身碟一來價格太高SSD和記憶卡/隨身碟會降價HDD難道就不會降?SSD和記憶卡/隨身碟越來越大HDD只會更大二來SSD不利資料儲存因為萬一故障非常難救援
哈哈..可能我真的想太多了...只是覺得SATA3上限為600MB...我想以現在的發展速度明年因該就會有讀寫600MB出來了...那樣不就是讀寫的頻寬的瓶頸了嗎...只是那時後就會變成觀望大GB SSD的時候而已...因為現在的給C槽的SSD越來越親民了...你說的沒錯...SSD資料很難救...也不能能完全出到像是一半100%SSD另一半100%硬碟走1的硬碟, 因為成本太高了"加上那樣走1..緩衝區不是要超大, 因為硬碟會跟不上, 大流量處理的時後"...現在最多都像是10%SSD混100%硬碟而已"RevoDrive Hybrid"...資料可以救, 可是大檔案讀取的話還是變成硬碟的數度..."只是多了很大的緩衝區"...那不就變成現在的ASUS SSD Caching傳統的硬碟再轉怎麼快也不可能馬上突破那種速度吧...除非又研發出來更小的製成, 來彌補轉速讀取的瓶頸....所以我發這一篇還蠻矛盾的...太杞人憂天了...現在的科技進步時在太快了sasamisami wrote:哈哈你想太多了SAT...(恕刪)
我覺得新的SSD顆粒讀取早就可以超過sata3上限了吧那些測到500mb的應該都被卡到了因為flash的讀取量早就超過了500mb例如你看那些四通道的SSD讀取照樣破500mb然後開到八通道時寫入速度倍增,但讀取還是500mb只要制訂了sata4規格,廠商開發出新的主控就可以更快。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o Demo First 12Gb/s SAS SSDhttp://www.tomshardware.com/news/Hitachi-Storage-ssd-12gb-sas,15502.html慢慢等
沒錯就是這樣阿...所以我就一直在想該不會已經到了瓶頸了吧...所以可以開始入SSD了, 又是一個換SSD潮....sadsumo wrote:我覺得新的SSD顆粒...(恕刪) 這一篇...我也有留意到...SAS 都是給工作站或是伺服器在用的...如果SAS 12Gb/s 都會明年出的話, 我想真的SATA4真的有得等了....只是看到這個4.8GB/s哈哈....電腦真的是進步神速...FANTASY7 wrote:Hitachi Gl...(恕刪) ...........................................................................................各位大大你們有沒有發現...如果是從以前玩電腦到現在的....現在重新安裝系統已經越來越無趣...很快就裝好了"半小時左右", 更新系統也是刷刷刷...馬上就好...以前電腦慢的時後..反而有點樂趣...就是一種等待, 系統更新和軟體"還要選哪些先裝哪些後裝"...然後現在如果再叫我裝...舊系統老電腦的時後...整個火都會上來...然後心裡OS以前不是很愛電腦嗎, 怎麼會有這種心情..那股熱血還有以前的忍怎麼都不見了....哈哈我又在碎碎念了
是打算等Native PCI-E 2.0/3.0的SSD...有機會就把OS和軟體的主存載體從慢速共享區移往較快的直通CPU雖然目前Marvell的88NV9145價格還是看看就好這應該會比起日常使用已經快得令人麻木的CPU還要來得值得一換反正上一張獨立顯示卡已經是好幾年前還在AGP時代的ATI 9600PRO只用內顯使得PCI-E已經空了好幾年來一片64/128GB的PCI-E SSD當系統區然後線性讀寫依然夠用且單位容量便宜的傳統硬碟繼續當資料庫看是要本地組RAID還是用網路遠端掛載也可以反正傳統硬碟用SATA3足矣,容量和速度還是分開來追求個別的極致比較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