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SSD的用戶常常問Marvell和SandForce,我該選那一個?
其實這個答案就在提問者自己的心裡,沒有誰好誰不好,只看你喜歡那一個!
2011年,SandForce的Solution就像一個被催熟的少年,被推進成人的世界,
很多廠商都希望快點推出SATA 6.0Gbps的SSD,於是從去年的約莫這個時間,
OCZ推出了第一個SF-2281消費級的產品Vertex 3,接著各個大小廠牌不斷跟進,
但是各種狀況不斷發生,藍屏當機,掉碟,系統不兼容....,這大概是SandForce始料未及的.
接著,ATTO測試的效能不斷受到砰擊,AS SSD成了最容易入手又簡單直接的Benchmark,
在這之前很少有專門用來做SSD的測試的評分軟體,但是AS SSD的Score是加權過的,
4K Random及4K THRD64被放大,Sequential被縮小,合不合理?見仁見智!
隨即打著實境效能的Marvell Solution上市了,長時間投入開發自有韌體的產品獲得市場的青睞!
有優異的效能,量得出較低的功耗,又以激烈的GC快速回收冗餘,較少的問題,
Marvell似乎一下子把SandForce遠遠甩在腦後!
一部分是因為採用SandForce的Solution的廠商比較多,採用的Flash種類也比較多樣,
出貨量實際還是比Marvell系的多很多,加上Firmware未臻成熟,兼容性和掉盤狀況也屢見不鮮!
只能說在沒有準備好的SandForce,提早上了戰場,但畢竟是營利組織,能多賣錢,何樂不為?
2011年中,Intel在510產品面世後,其實就己經在研發基於Sandforce Solution的520,
接著年底才面世,這也意味,SandForce 2K系列的韌體趨於完備成熟了!
隨即,SanDisk,Toshiba,傳言中的Micron,還有己經使用一段時間的SK Hynix,
除了Samsung,幾乎所有的Flash Vendor都投入了SandForce陣營!
其中Intel及Micron都是採用過Marvell又轉投SandForce的,
Why?不難推測,原因在NAND Flash!
SSD除了要有良好體魄-硬體用料,還要有健康的思想-韌體(演算法)
必須在資料安全性,穩定性,效能,價格之間取得平衡,消費性市場,特別重視最後者!
生產好用的SSD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且價格越便宜越好,這是每個消費者的心聲,
但是隨著Flash製程的演進,降低單價位元比的同時,Flash的品質也陸續面臨挑戰,
SandForce的DuraWrite及RAISE即將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拾光環,
這也是LSI願意花大錢買下SandForce的重要因素,畢竟SSD價格降得越快越容易普及,
Marvell不好嗎? 不是,只是價格可能不容易做到SandForce陣營這麼親民,
SSD絶大部分的成本還是在NAND Flash!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