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就心一橫買了 OCZ 的 Vertex 120GB SSD,令人驚艷的速度,實在真不錯。結果用了大概八九個月左右,系統開始當機,當時想說是不是 Thinkpad 品質開始走下坡,結果當機越來越嚴重,後來等到已經幾乎無法挽回時才發現原來是 Vertex SSD 出了問題,這玩意不知為何在開機一陣子之後就會停止運作,但是卻只要一斷電重新上電後就可以正常操作... 在這台 SSD 送回去維修之前,正常運作時間已經從幾個小時縮短到一分鐘左右。還好先前有購入一台閒置的電腦來把這玩意接上外接盒,以60秒為單位,一次次的把資料複製下來。
把 Vertex 拿回到公司貨代理商的服務中心時,他們就很阿殺力的馬上抽出一台 Vertex 2 SSD,當然也是120GB的。拿到後對於這個無痛升級略感欣慰...不過好景不常,過了七八個月後,Vertex 2 也有類似症狀了,用了幾個小時候就會開始藍色畫面。這次正好家中先前有購入 NAS,就把 NB 上抽取盒中的資料碟全部備份到NAS上面,然後將SSD的系統碟資料複製到資料碟上(傳統龜速HDD)。
這次再度拿去代理商的服務中心時,更換的是 OCZ 的 Agility 3 SSD。不過此時已經不太想繼續用 OCZ 產品了,就把剛換到的全新 SSD 賣掉,另外尋找其他的 SSD。而因為先前就有朋友介紹開燈牌的 S100 性能不錯,價格又很棒。所以就找光華的某個屋來買了,不過因為缺貨,也等了一陣子才拿到 256GB 的開燈牌SSD.
換上這棵SSD時,看著測試數據應該是被這台機器的 SATA2 傳輸率所限制住了,我很久以前就一直看硬碟介面都是一直比硬碟的實際速度快上許多倍,當時絕對想不到竟然單顆硬碟可以有把 UDMA100 灌爆的實力,更不用說速度更快三倍的 SATA2 了。


考慮到SATA2的先天限制,大部分數據都正常,不過 4k-64 讀取的那欄真的很怪,爆衝那麼高。而系統也並沒有跑什麼快取程式。理論上應該是300MB/s以下的數據才對,沒想到衝這麼高。
話說回來這顆硬碟真不錯啊,跟同樣是用 Marvell 這顆控制器的美光與 Intel 510 系列比起來,硬是比他們快。同一顆控制器,一個性能還頗為三流的,一個卻是頗為不錯的結果,真是有趣,或許是韌體,或許是Cache比較大造成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