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love wrote:我覺得當特種行業很好.....終究是一個只看的到眼前的無知人士.(恕刪) 說得有點過份了吧!樓主雖然有些重點沒搞清楚,但也下了不少苦工.你有提出什麼有用的知識來證明你比較"有知"嗎?
這就像為什麼有些特殊疾病的藥會貴到爆,一顆或一小份可以賣到幾千甚至幾萬,且製造成本遠低於其售價。但為什麼這些超貴的藥是由國家或保險給付,甚或是民間捐款來買,而沒有人去罵賣藥的公司沒良心,賺暴利?你覺得是大家都同意賣那些藥的公司沒良心是應該的;還是你計算成本的方式有問題?
您還忘了算進PCB的layout成本與洗板開板的成本再加一下控制器成本還有軔體工程師成本最後還要算上出貨前測試成本到達市場端前的通路與行銷還有庫存再算下去就要請出學經濟的人來算了很多事...不是這樣算的
最近敗了32G MLC SSD (新的喔)價錢是2張...找一點我是覺得與其抱怨東西貴不如多花點功夫去找找便宜的來源吧通常要嚐鮮....就要花錢要省錢....就要等待如果又可以嚐鮮,又可以省錢,不是很好嗎?時機壞....要巧巧省....不要憨憨開~~等安裝好再來PO開箱文~~
人家廠商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時間、設備去開發及測試新的產品這之間投入的費用不知有多少了光是人事工資就嚇死人不少人看人家做出成品了再算一算材料成本說成本才多少而已賣那麼貴、太好賺了所以自己設廠、開生產線生產賣比原廠更低的價格賺比原廠更多這過程聽起來應該很耳熟吧這不就是仿冒嗎...事後諸葛人人會問題是誰願意率先投入開發開發出來後市場反應好本錢還沒回收同行看著就仿製一套出來真是欲哭無淚萬一又開發1年多結果市場反應不好這麼長時間投入的資金該怎麼辦?算算材料成本而已就說人家賺很大這樣實在很不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研發風險。東西不是錢投下去研發一定會成功,也不是研發出來就一定會賺錢。最近最大的失敗例子就是 -- Vista, 微軟投入上百億美金,結果銷路不佳,賠多少不清楚,但廠商要去承擔這個風險,自然獲利率就要拉高,所以一堆人在批微軟賺暴利不知在批什麼,有本事你也拿一百億美金去投資研發,看有沒有那個心臟去承擔風險。 事實上一家以研發設計為主的公司,更多的是胎死腹中的計劃,也就是研發幾年後宣告失敗,那些錢也如同丟入水中一樣。所以公司用成功的產品來補失敗的產品缺口,是很正常的事,很多事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的。 而且一樣產品如果好賺又門檻不高,自然會出現許多競爭者,到時價錢自然會壓低。SSD 這種東西,技術不算太高(比起 CPU, GPU...),所以也是差在好不好賺而已,如果真的好賺,還怕沒人去削價競爭?
其實樓主可以想想 .... 當年 FDD 1.44 M 和 zip LS-120 的取代戰爭.......最後還是 FDD 活的好好的.... 另外二家現在沒都什麼消息了......要取代傳統規範 需要很大的風險.......時機未到 等到了時候就成熟 ~~~~~PS. 另外別一直想等東西狂 Low .... 如果你是該產業的員工心理應該不是滋味....低毛利沖量 不是 唯一之路啊 ...... 我到認為合理的價格就可以了... 老實說很討厭不小心就把價格砍一半的對手...那只是減少這個產業的壽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