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土法煉鋼之 M.2 PCIe SSD 散熱實驗

手癢再更新一下......

跟毒品一樣貴的導熱膏,我是真的下不了手!
但~便宜又大碗的倒是可以買來玩玩看...

華能智研 HY880(10g包裝)100台灣錢,免運費!
導熱係數 5.15W/m-k,比 HY-610 高了 2.1W/m-k...
所以,這差異能再降個幾度嗎~

因為這次土法煉鋼 M.2 PCIe SSD 的散熱實驗加裝了銅片~
所以要更新銅片與散熱片間導熱膏是有點麻煩和費時!

相對 CPU 塔散較容易拆裝...
所以就先換 CPU 塔散的導熱膏實驗看看!
原本使用的是 Thermalright Ultra-120A 附的導熱膏,導熱係數未知~



就以更換前後溫度做簡易對照...
記錄溫度時只有 AirExplorer 上傳工作~
和開著 Waterfox Classic 瀏覽器(2個分頁)!
CPU 溫度38度~42度間浮動!

換 HY880 導熱膏後...
一樣的工作,CPU 溫度降至37度~39度間浮動!

WOW...這結果讓我有點雀躍~
事不宜遲,上吧......

首先,先來看一下我依前後高度調整導熱矽膠厚度的結果...



這應該能證明我的推論是正確的!
後半部墊高,讓前後高度趨於一致,將斜角降至最低~
就能讓晶片與散熱片平貼面積最大化...
而不是僅寄望導熱矽膠去填充那麼大的空隙!

舊導熱矽膠變形嚴重,所以換新!
買了一張200mm x 400mm x 0.5mm導熱矽膠...
所以後半部用2塊0.5mm堆疊成1.0mm厚度!
不知這樣會不會降低導熱能力?!



但終究是無品牌的導熱矽膠...
實際導熱係數才是無法得知的重點!



鋁擠散熱片塗好導熱膏後逐一組裝回去...
蓋上機殼側蓋開機!
恢復原先的工作,盡量讓環境跟換導熱膏前一樣~

觀察大概半小時後,我挺興奮的...
M.2 PCIe SSD 溫度從43度降至40度!!!

興高采烈的開始整理圖片,Key這篇心得報告~
大概又過了半小時吧......
準備擷取溫度圖片時發現,溫度悄悄上升了2度!

哩靠北......



再觀察約1小時~
溫度在42度~43度間浮動!

結論就是,更換導熱係數較高的導熱膏實驗失敗...
主機微工作量的半待機狀態下~
42度~43度應該是我這土炮組合的極限了!

其實我有點想實驗主控晶片處用導熱膏~
哪天閒到發慌時再說吧...

至於 CPU 更換 HY880 導熱膏後超有感~
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利民附的導熱膏太爛!
喵的一千多台灣錢的塔散,竟附那麼爛的導熱膏......

但這回更換導熱膏實驗也不算完全的失敗!
玩遊戲時,溫度能壓在53度,比之前54度還要再低1度...



不過,室溫只怕也有影響就是~

各階段土法煉鋼後所得溫度差異做個總整理...
1.起初更換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52度上下 / 遊戲溫度:60度上下 原因說明:2021-12-24 14:48 #18
2.散熱器組不變,更換導熱矽膠,前0.5mm,中後1.0mm
 待機溫度:47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以上(無持續測試)
3.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43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上下
4.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加裝銅片 + HY-610 導熱膏(導熱係數 3.0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4度上下
5.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銅片不變,更換 HY880 導熱膏(導熱係數 5.1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各階段紀錄都不含當時室溫,所以...就是一個參考而已!
反正我這沒冷氣+100%全西曬的電腦室......
夏天會飆出什麼溫度,到時再見招拆招了!!!


==================== 22/0212 更新 ====================

PCI檔板全換網狀的...
待機溫度再降2~3度!







話說這檔板很薄,很軟...
1個8元,我是覺得太貴,而且後來竟又漲1元~
1元沒什麼,但正確的看法是要看漲幾成...

沒辦法,沒得選擇~
另外就是愛美死好...
不然直接開口更通風!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這應該是最後一回更新了...

如同我主文中說到:
這土炮實驗,其實是為了評估是否購買下面這組散熱器...

猴急的我,沒等到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散熱器賣掉~
就又噴了近300台灣錢,入手這組更高聳的佳翼 酷冷冰川鋁擠散熱器!
喵的,總花費可以買#35 jhgt兄那款正港好用的散熱器了...



不過,就跟男人改裝汽機車一樣...
更多時候,只是在享受一個想法實現過程所帶來的樂趣!
不見得一定要有成正比效果~

這組散熱器~
僅差約 5mm 就頂到我 Thermalright Ultra-120A 塔型散熱器!
不知是否官方刻意迴避的結果...
安裝上去,總高度應該跟記憶體差不多!



更為高聳是求更多的散熱面積~
不過這組散熱器鰭片比 archgon HS-0130 散熱鰭片還要薄!
不知這是否會影響導熱速度?
散熱能力又是否會比較好咧?!

導熱矽膠我一樣用自己買的...
導熱係數未知,賣家宣稱的6w/m-k我是不怎麼信啦!
一方面是盡量維持跟前面土炮條件相同~
另一方面是如果要賣掉...
附給買家原廠附的導熱矽膠是比較好的!

但目前主機有2個與先前不同的變數...
1.機殼前後換了溫控型系統風扇,轉速約1000~1800RPM!
由於有光圈造型,所以實際風葉比一般12CM系統風扇小一些~
這應該影響風量!
2.機殼上方外掛2顆12CM系統風扇撤除...

風扇轉速控制方面,我依主機板VRM熱敏電阻溫度設定...
有興趣了解細節,請參考這篇說明!!

實測結果如下:
1.室溫23.3度,純待機39度


2.室溫23.6度,影片轉檔42度


3.室溫25.5度,微工作量42度



玩 Diablo II Resurrected 時,大多壓在52度,偶而會飄上53度...
但是玩 Forza Horizon 5 時,大多壓在50度!
PS.我不懂為何會有這差異,也不知該以誰的溫度為準...

整體來說,溫度有比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
和爾後土炮加裝銅片時還要好一些!
尤其近幾日,室溫是比之前溫暖許多的...
我在Key In這篇心得時,室溫是26.4度,微工作量42度!

而主文中提到,憂心它的底太過厚實...
怕結果會跟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一樣~
因為沒太多氣流,厚實就會從導熱變成蓄熱!!

這部份確實如我所臆測的,真有影響...
但影響的是例如遊戲時造成高溫~
在結束遊戲後,降溫速度非常緩慢!

不過由於系統風扇轉速是跟著主機板VRM熱敏電阻溫度...
所以主機板VRM熱敏電阻溫度緩降,讓風扇轉速也跟著緩降!
也就剛好讓這組厚底散熱器...
有更長時間氣流可以帶走剩餘廢熱!

題外話:
這組散熱器收到時發現...
包裝彩盒上官方封口貼紙已被劃開,也就是拆封過!
仔細瞧了瞧,散熱本體鰭片幾處有補漆痕跡~

因為本體是消光黑,補漆用的是亮黑!
是不影響使用,但奇檬子不是很好.........

我發現不少人會用"不影響使用"這概念...
去合理化購入之商品遭遇外觀瑕疵之類的事件!

商品外觀如是自己造成損傷~
因為"不影響使用",所以只能試著無視那損傷!
但是花錢新買的商品外觀被損傷~
我不懂為什麼可以用"不影響使用"去合理化商品瑕疵!?

當年在某法商賣場從事售後服務員時...
如果面對商品外觀瑕疵要來退換貨~
我都用這句"不影響使用"而不給退換!
下班時應該常常會被人蓋布袋吧~

好啦,沒有很專業的最後一篇非土炮心得~
提供給有需要的版友們參考!!


=================== 22/05/02 更新 ===================

今天氣溫偏低!!
雖然沒有之前那麼冷,因為我還是穿汗衫和平口褲...
但總是接近過去各階段紀錄時的室溫!
今天室溫是23.8度,待機溫度是39度~



各階段土法煉鋼後所得溫度差異總整理 Part2...
1.起初更換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52度上下 / 遊戲溫度:60度上下 原因說明:2021-12-24 14:48 #18
2.散熱器組不變,更換導熱矽膠,前0.5mm,中後1.0mm
 待機溫度:47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以上(無持續測試)
3.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43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上下
4.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加裝銅片 + HY-610 導熱膏(導熱係數 3.0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4度上下
5.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銅片不變,更換 HY880 導熱膏(導熱係數 5.1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6.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 (室溫是23.8度)
 待機溫度:39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各散熱片組和土法煉鋼改裝.在待機時溫度上確實有差異!
但在玩遊戲時,這類被動式散熱片~
尤其在無太大氣流的塔散下方,散熱能力難以再提升...

但仍有一點變數,應該影響著各階段實驗散熱表現!
那就是無品牌,不確定導熱係數的導熱矽膠...
這介質優劣,影響導熱能力不小!!!

熱源若無法有效導至散熱片~
散熱片再好也枉然!

#26 claus950兄 建議和 #35 jhgt兄 實作的那組散熱器!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高速高熱 M.2 PCIe SSD 最佳散熱器...
只是固定方法要花點巧思!
不介意美醜的話,束帶綁起來就好...


=================== 22/09/18 更新 ===================

這個更新純粹做個紀錄...

後來我的主機散熱是搞成這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9&t=6600128

前後12公分具有PWM溫控功能的發光變色系統風扇~


3月時買2個,收到貨後發現1個LED故障!
這中獎率是50%...

賣家更換新品後,我改安裝在機殼前後!
4月底,裝在機殼前方的LED故障了...
3個壞2個,中獎率是66.666%...

8月中,裝在機殼後方的LED也故障了!
X他妹的,不過短短半年...
經手3個壞3個,中獎率是100%...


生老二,發陰毛,我真沒買過那麼爛的風扇!!!
別說便宜沒好貨,這兩個買下來,平均一個150元哩~
這經驗我花錢買了,免費提供給各位......

而在 這篇 裡我有提到:
因為有光圈造型~
所以風扇葉片比正常12CM風扇還要小...
在相同轉速下,這風扇風量小很多!
原本機殼上方外掛2顆12CM系統風扇撤除了...
是因為機殼前後換了這風扇後,才又架回去!!!

所以,原本想把發光LED用黑色補漆筆蓋掉~
留下外圍光圈會發光就好,反正溫控正常!
但想了想,這風扇風量不大,調高轉速卻又很吵...
最後決定再買新的風扇來裝!

CPU塔散上頭的酷媽PWM溫控風扇服役十年至今頭好壯壯...
所以,就買酷媽的PWM溫控風扇好了,至少品質可以信賴!

含運費噴了400多台灣錢入手兩個酷媽藍光PWM溫控風扇...
PS.CPU塔散上那個酷媽風扇當年入手價330元!

上機:


塔散上的酷媽藍光PWM溫控風扇跟新款不一樣的是~
它是4個角落各1顆藍光LED,早期發光風扇大多是這樣的設計...
而風扇框與葉片,雖是透明,但都是深黑色!
透光其實很差,所以...換換病又.........

溫控方面,一樣維持以VRM熱敏電阻溫度作為調節風扇轉速依據! (註一)
但風扇轉速與占空比有略為修改:




將風扇轉速設在VRM熱敏電阻溫度40度~55度區間!
因為改善機殼散熱後,VRM熱敏電阻溫度多在40度~45度區間~
影片轉檔或遊戲時則在45度至53度出頭,極少超過55度!

溫度狀況以現在Key In這更新文時...


各階段土法煉鋼後所得溫度差異總整理 Part3...
1.起初更換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52度上下 / 遊戲溫度:60度上下 原因說明:2021-12-24 14:48 #18
2.散熱器組不變,更換導熱矽膠,前0.5mm,中後1.0mm
 待機溫度:47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以上(無持續測試)
3.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43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上下
4.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加裝銅片 + HY-610 導熱膏(導熱係數 3.0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4度上下
5.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銅片不變,更換 HY880 導熱膏(導熱係數 5.1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6.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 (室溫是23.8度)
 待機溫度:39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7.導熱矽膠不變,散熱片組不變,更換 SickleFlow 120 BLUE 前後系統風扇 (室溫是28.3度)
 待機溫度:41度上下 / 遊戲溫度:50度上下



比較明顯的差異是遊戲時的溫度!
竟然能降到50度上下,而當下的室溫是28度~
且機殼上的外掛風扇是沒開的!!!
相較過去幾次紀錄,室溫都遠低於28度...
但記錄到的溫度都53度以上!

看來系統風扇的風量...
對我這種風沒有吹到M.2 PCIe SSD散熱片的環境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這亦可證明,那2個爛到炸的PWM溫控發光變色風扇...
同樣約1800RPM時,風量確實不如酷媽的風扇!
還有,同樣約1800RPM時,酷媽的風扇安靜多了~

買了爛到炸的風扇不但對散熱沒助益~
還白白浪費了300元,真他妹的!
錢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垃圾的樣子...

在玩遊戲時,機殼前後酷媽風扇轉速拉升近1800RPM~
不需要開機殼頂部外掛風扇,就能將M.2 PCIe SSD溫度壓在50度上下!
實測若開殼頂部外掛風扇,SSD和VRM溫度都能再降1~2度...

不過機殼上方外掛2顆12CM系統風扇考慮二度撤除了!
而且也很期待天冷後的表現...

註一:
從上一張擷圖中,各位可以注意到...
顯示卡全力運作,溫度飆破70度時,風扇所帶出的廢熱是很驚人的!
但這時,CPU因為使用率依然不高~
所以溫度也不高,風扇轉速自然也不會高!

如果機殼風扇轉速依據是CPU溫度的話...
轉速就會跟CPU風扇一樣溫吞,這麼一來~
顯卡產生的廢熱,將無法快速的被排出,冷空氣也無法快速的被帶入...

所以我以VRM熱敏電阻溫度作為調節風扇轉速依據!
當VRM熱敏電阻溫度提高時...
不是CPU在發燒,就是GPU在發燒!
就是機殼內有廢熱需要快速排出...


================== 心得總結 ==================

土法煉鋼至此,我個人覺得成果算豐碩!
因為有光碟機x1,抽取盒x2,機械硬碟x3,N合1讀卡機x1...
所以我根本不可能換現在那種有一堆風扇的機殼~
只能設法去改善現有的!

一開始裝散熱器比不裝還熱情的溫度可以無視~
因為那是因為導熱矽膠太薄,加上有斜角...
以至於導散熱出了大問題!

一路想方設法改善...
待機溫度從47度上下,降至41度上下!
我個人覺得很有成就感~
尤其前面紀錄時的季節和氣溫是偏低的!
例如第6回紀錄39度上下時的室溫是23.8度...
今天(9/18)第7回紀錄41度上下時的室溫是28.3度!
室溫更高近5度,但M.2 PCIe SSD僅高2度~

以老機殼塞滿一堆東西,通風不是麼理想~
還有3顆溫度35度出頭的機械硬碟...
這支高速M.2 PCIe SSD改善出這樣的待機溫度~
我個人是真的認為成果豐碩!

接下來,就等室溫再次降到23.8度時再來印證差異!


================== 22/09/30 番外篇 ==================

換換病發作,所以將塔散上的風扇...
也更換成 Cooler Master SickleFlow 120 BLUE
PS.擇日再轉方向,將外露的電源線藏起來~



泥馬的,一致性讓整體看起來...有價值多了!!
但......好像初四了~

下面這個是原本的風扇...
因為直接裝上動物機的塔散上~
所以沒記型號和拍照,只好網路借圖!

A12025-20CB-4BP-F1
800-2000RPM

本主題所有紀錄,都是在塔散裝這個風扇時記錄所有數據!
但前天(28日)換上新的風扇後...
發現所有溫度都提高了,玩遊戲時更是創新高!
不論是主機板,CPU,VRM熱敏電阻...
和本文主角M.2 PCIe SSD與散熱器!

塔散風扇怎麼會影響整台主機的溫度?
冷靜想想,應該跟這兩天天氣較熱有關...
所以自己嚇自己?!

我應該是因為沒刻意去記得整個夏天主機運作時的溫度...
我只要有需要,都是對照這篇文章裡記錄到的溫度!
而所有記錄裡,室溫都沒這兩天高~

例如現在室溫30.1度,主機各部溫度:


等室溫與先前有紀錄的相近時~
再來確認各部溫度是否有差異吧!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沙羅季曼 wrote:
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利民附的導熱膏太爛!
喵的一千多台灣錢的塔散,竟附那麼爛的導熱膏......

利民TF7?評價一直都還不錯吧?還是後來有改?我自己用TF7大概就比7921高1~2度, 不會很差啊!!
(啊我看到了, 不是TF7, 奇怪我最近買3~4款散熱都是附TF7...)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哈...年代問題~[笑到噴淚]

2022-04-24 4:17
claus950 wrote:
利民TF7?評價一直(恕刪)


咦~為什麼claus950兄知道是利民TF7?

我Google了一下,利民TF7是灰色的,似乎偏黏稠~
但我那塔散附的是白色的,而且蠻稀的!

另外,這塔散買很多年了!
Intel Pentium4 3.0G (Socket 478) 時期入手的~
就是為了替代這顆CPU原廠吵死人不償命的風扇!

若以這顆CPU上市年份來概算...
我這塔散服役將近20年嚕!

那麼近20年前...
利民TF7導熱膏應該還沒問世吧?
所以,附的導熱膏應該不是利民TF7才對!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沙羅季曼 wrote:
我Google了一下,利民TF7是灰色的,似乎偏黏稠~
但我那塔散附的是白色的,而且蠻稀的!

20年的散熱膏...難怪換散熱膏效果這麼好,不過這好像也不能怪利民。
他們家最近都已經被笑買風扇+散熱膏送散熱器了
claus950 wrote:
20年的散熱膏...(恕刪)


也是啦,畢竟技術日新月異~
導熱膏不要說型號等級差異,就算同價位...
配方技術相差約20年,效果有差異想想也很正常!

不枉費不玩超頻的我~
一直買對應CPU腳位的固定套件,來延用這組塔散了!
唯一缺點就是失去光澤,鰭片還有一點點氧化現象...

哈~利民導熱膏有些型號真的是貴到炸...
會被戲稱"買風扇+散熱膏送散熱器"好像也毫無違和!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本篇後段室溫校正回歸部份發現有非常嚴重的BUG...
故將撤除,文章內相關數據都會做更正!

=================================

後續有幾回更新記錄在 #42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參考!

由於塔散換了風扇後,溫度全走鐘!
研判是風扇葉片造型改變風量...
最低轉速可能也不同,所以原有轉速曲線不適合!
幾番修正BIOS裡轉速曲線後,溫控有比較好一些...
但總覺得還是比舊風扇時略高~

最後,強迫症發作,為了CPU的溫度能再低一點......
我終於買了比毒品還貴的導熱膏!
入手利民 Thermalright TF7 12.8 W/m-k 導熱膏~

實測室溫:28.9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華能智研 HY880 5.15 W/m-k 單測CPU 30分鐘


利民 TF7 12.8 W/m-k 單測CPU 30分鐘


華能智研 HY880 5.15 W/m-k 測4項目 30分鐘


利民 TF7 12.8 W/m-k 測4項目 30分鐘


單測CPU結果:利民 TF7 導熱膏讓CPU溫度低了3~4度
測4項目結果:利民 TF7 導熱膏讓CPU溫度低了4~5度

而這次再更新,是應允#41裡說到:我有點想實驗主控晶片處用導熱膏~

一直都是使用無品牌導熱矽膠,我總覺得那是個問題!
即便真具有賣家宣稱的 6W/m-k 導熱係數...
但導熱矽膠的熱阻值還是比導熱膏來得還高!
所以我才有想實驗導熱膏作為導熱介質的念頭~

既然買了比毒品還貴的導熱膏...
那就做我想做的實驗吧~
尤其在CPU實測結果後...
這玩意,真他妹的一分錢一分貨!!

原本後半部使用2張0.5mm堆疊成1mm~
既然主控晶片將直接貼合散熱器...
所以後半部就撕掉一層0.5mm降低高度!
而前半部則利用壓痕,割除主控晶片中間突起區域...


把簍空的導熱矽膠貼上主控晶片~


中間突出裸露處,塗上比毒品還貴的導熱膏!


喵的,跟華能智研 HY880 一樣濃稠...
但利民 TF7 導熱膏更難塗,似乎一塗開後就乾掉,塗不動了!
這讓我回憶起以前做裝潢時...
坡土放太多石膏就會像這樣,塗不動!

盡可能的緊壓後再鎖上!
目測...散熱片與M.2 PCIe SSD有呈現水平~

上機後,待機很久,也有微工作量,溫度是有低約1~2度!
以整理圖片與Key In這篇文章至此時...
室溫:28.3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M.2 PCIe SSD溫度:39度


但這樣差異感,我覺得並夠不明顯!
玩遊戲應該會有較懸殊的差異...

話說過去紀錄的遊戲溫度,遊戲並不固定!
不同遊戲會產生不同溫度,所以...
前面的紀錄嚴格說起來算是廢了~

所以這次統一以 Forza Horizon 5 遊戲時溫度做對照...
測試時,室溫:28.9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玩 Diablo II Resurrected 時溫度更低~
落在49度上下!

是因為我這支 Micron Crucial P5 Plus 500G M.2 PCIe SSD 主控晶片...
像CPU一樣有金屬外殼,所以我才能這樣搞!
其他家的能不能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有沒有效果是其次!
土法煉鋼的過程是充滿趣味的~
沒效果有時是很懊惱...
但有效果的話,都算是意外收穫!

不是什麼專業性的報告或評比,供參考囉!

各階段土法煉鋼後所得溫度差異總整理 Part4...
1.起初更換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52度上下 / 遊戲溫度:60度上下 原因說明:2021-12-24 14:48 #18
2.散熱器組不變,更換導熱矽膠,前0.5mm,中後1.0mm
 待機溫度:47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以上(無持續測試)
3.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
 待機溫度:43度上下 / 遊戲溫度:55度上下
4.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加裝銅片 + HY-610 導熱膏(導熱係數 3.0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4度上下
5.導熱矽膠不變,散熱器組不變,銅片不變,更換 HY880 導熱膏(導熱係數 5.15W/m-k)
 待機溫度:42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6.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 (室溫是23.8度)
 待機溫度:39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7.導熱矽膠不變,散熱片組不變,更換 SickleFlow 120 BLUE 前後系統風扇 (室溫是28.3度)
 待機溫度:41度上下 / 遊戲溫度:50度上下
8.主控晶片改用導熱膏(導熱係數 12.8W/m-k),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不變,
 塔散與機殼前後皆更換 SickleFlow 120 BLUE 風扇 (室溫:28.9度/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待機溫度:40度上下 / 遊戲溫度:51度上下 (Forza Horizon 5)


================== 22/10/10 紀錄補充 ==================

先前紀錄室溫:28.3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M.2 PCIe SSD溫度:39度
今日紀錄室溫:25.9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M.2 PCIe SSD溫度:39度 (開機40分鐘後)

雖然今日室溫比剛改導熱膏時還低,卻只是讓上升速度較為緩慢...
遊戲時則比較有感,Forza Horizon 5 破天荒壓在49度上下!!!

圖左:Diablo II Resurrected 圖右:Forza Horizon 5


由於微工作量時偶而會飄到38度!
因此~以第6回紀錄做對照的話,當室溫下探23.8度時~
土法煉鋼到目前為止的散熱設定...
待機溫度可望能有35度的表現!

抓第6回紀錄做對照除了室溫有記錄外~
主要還是同為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
我一直質疑無品牌導熱矽膠影響散熱表現甚鉅...
下一次室溫23.8度時將印證!

目前我的 i5-11400 CPU 溫度...
跟 Micron Crucial P5 Plus 500G M.2 PCIe SSD 不相上下了!
約1~2度的浮動差異~


================== 22/10/11 校正回歸 ==================

更正啟事

本段落校正回歸方式有嚴重BUG,故作廢!
理由是溫度計放在螢幕前右下方時...
待機時溫度與遊戲時溫度並不相同!
例如待機時28度,遊戲時可能會是30度...
所以,本段落計算相差1.2度去拉近與舊室溫紀錄偏差並不正確!

相關室溫紀錄校正回歸部份數據撤除~
改註記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未註記之室溫表示溫度計位置是在機殼後側方!
以下為本段落校正回歸原文-

後來發現室溫紀錄有個缺失...
就是電子溫度計放的地方不同,測得溫度也不同!

過去,例如第6回紀錄,電子溫度計是放在螢幕前右下方~
而這回將導熱矽膠更換成導熱膏...
我電子溫度計都是放在主機前方!

改變位置是因為後來我想到,這裡進風測到的溫度~
才是較接近室內溫度的!
而螢幕前右下方,右邊就是機殼後端出風處...
所以這個區域有主機排出的廢熱,溫度應該會偏高!

但後來才又想到,這麼一來~
這次記錄到的室溫,就會跟先前記錄到的室溫...
會有主機廢熱所影響的溫度差!

為了印證我的假設,同時也想概略抓一下差多少...
我在兩個位置各別測試約30分鐘~

主機前端的室溫:




主機後端的室溫:




兩個位置測得的溫度差約1.2度!

爾後再陸續紀錄3次...
主機前端的室溫:24.4+24.4+24.4+24.1(第一次)=97.3÷4=24.325
主機後端的室溫:26.2+25.0+25.3+25.3(第一次)=101.8÷4=25.45

主機前後端的室溫平均值相減...
25.45-24.325=1.125
就直接算主機前後端溫度差1.2度吧!

所以,這次將導熱矽膠更換成導熱膏所記錄的室溫...
將會各加1.2度校正回歸,以利跟之前的紀錄做對照!!
當然這樣的校正並沒辦法很精準~
但至少能拉近主機廢熱所影響的偏差!

不是科班出身的就是這樣...
疏忽掉很多紀錄時該注意的細節,以求得更客觀的數據!

下一次測得室溫23.8度...
電子溫度計擺放位置將和第6回紀錄時一樣,放在螢幕前右下方!


================== 22/10/16 紀錄補充 ==================

再添購一個電子溫濕度計...
看來舊的(圖右)還蠻準的,只是更新很慢,不知多久更新一次~
新的電子溫濕度計每10秒更新一次!
心想能記錄到比較即時的溫度~



================== 22/11/02 實驗記錄 ==================

這部份實驗於 22/11/11 重作本實驗並記錄!
主要變動:電子溫度計放置機殼前方紀錄室溫...
圖片及室溫等資料皆以全部更新~

整理抽屜時,挖出N年前裝機殼前端風扇模組!
由3顆4x4風扇組成~
因為超級吵,所以退役...
想起樓下#48 bryzz兄又談及風扇吹這件事...
所幸就拆一顆來實驗風吹的效果!


顯示卡金屬背板在玩遊戲時是非常熱的~
因為背板本身就等同散熱片的存在!

圖片來源

若風扇將顯卡背板的熱往 M.2 PCIe SSD 散熱片組吹...
散熱效果肯定打折扣!!

所以我想,風扇擺法若是反方向往外吹,等同抽風!
散熱效果應該比較好...

為證明想法是對的,有實驗風扇擺法往外吹(抽風)做對照!
但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抽顯卡背板的熱往內(M.2 PCIe SSD 散熱片組)吹...
散熱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遊戲中車輛皆全速跑相同路線5分鐘以上才做溫度記錄!
室溫:27.7度~28.0度,實驗結果對照如下:

待機方面~
不用等到室溫下探23.8度,降溫35度目標幾近達成!!
也就是說,僅一個小風扇對散熱片吹風...
溫度一口氣就強降了3~4度!

遊戲方面散熱降溫更超乎預期,足以降5度!
主動式散熱果然才是王道!

但...我暫時不考慮讓這顆風扇常駐...
想說等明年夏天再看看!
更新:沒忍住還是上了......
既然終究都要外掛風扇,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外掛風扇!?
不過仍是有在考慮拿掉~

這顆4x4的風扇卡塔散並不是很理想~
雖然吹的位置,正好是主控晶片處(主要熱源點)...

我另有個更完美的想法...
散熱片長度是76mm
2顆或3顆2.5x2.5並聯,擺上去閃過塔散,吹整組散熱片!
但搜尋瞎皮發現,這規格小風扇不便宜...


================== 22/11/24 紀錄補充 ==================

先回顧一下更換利民 TF7 導熱膏後的2次紀錄:
22/10/07室溫:28.3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M.2 PCIe SSD溫度:39度
22/10/10室溫:25.9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M.2 PCIe SSD溫度:39度 (開機40分鐘後)

今天22/12/24室溫:25.1度 (溫度計位置於機殼前方) ,M.2 PCIe SSD溫度:39度 (開機3個多小時後)


前後三次紀錄,幾乎顯示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利民 TF7 導熱膏的組合...
在一般微工作量狀態,M.2 PCIe SSD 的地板溫度大概就是:39度上下!

而在4x4風扇加持下...
室溫不同,降溫程度就又有差了!

22/11/11室溫:27.7度~28.0度時,M.2 PCIe SSD 溫度是36度~37度間!
今天22/12/24室溫25.1度,M.2 PCIe SSD 溫度33度~34度間!


喵的主動散熱確實強悍!
讓溫度可以比CPU還低......

原本有想把前一組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裝回去!
使用利民 TF7 導熱膏再加4x4風扇測試降溫效果來做對照~

但最後放棄仍是因為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較短!
主控晶片沒完整覆蓋,所以作罷...
加裝銅片雖能完整覆蓋,但多一道導熱膏~
散熱效果想必還是打折扣的,即便是利民 TF7...

以後有機會使用不同 M.2 PCIe SSD 時再裝這組做實驗!
只是到時不一定能用利民 TF7 導熱膏當介質就是...


================== 22/12/06 更新 ==================

經過漫長的等待...
今天室內度(帶機殼排出廢熱),終於來到23.8度!

我一直想知道,相近的室溫下...
原先無品牌導熱矽膠,與現在上利民 TF7 導熱膏~
溫度會差多少!

第6回紀錄(22/05/02 首次有室溫的紀錄)如下:
6.導熱矽膠不變,更換 佳翼 酷冷冰川 散熱片組 (室溫是23.8度)
 待機溫度:39度上下 / 遊戲溫度:53度上下

今天室溫23.8度,上利民 TF7 導熱膏的溫度如何呢?!
結果出爐:約37~38度間跳動!
與第6回無品牌導熱矽膠的紀錄,僅低1~2度...




約37~38度間跳動!


再加上 22/11/24 紀錄補充裡所臆測!
那麼被動式散熱,待機溫度37~39度是地板溫度了...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Ghostwriter

個人認為你塗太多了,先上散熱膏再放散熱片比較好,TF7很好取得,我買AK120送的用了3,4次還沒用完[笑]

2022-10-10 23:14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確實沒拿捏好擠多了,但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一開始那種翹一邊導致懸空的狀況![汗]

2022-10-11 3:46
SSD散熱,我是黏一顆40mm風扇在顯卡背板上直接對著散熱片吹下去,溫度就不高了。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主動式散熱效果自然比被動式來得好![拇指向上]

2022-10-15 8:11
散熱器,如果上全銅會不會更好一點。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26 claus950兄建議和 #35 jhgt兄實作的那組散熱器應該就是全銅的,導散熱很強!

2022-10-15 8:12
沙羅季曼 wrote:
前情提要: https(恕刪)


這種散熱組有人用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