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教關於SSD固態硬碟與隨身碟問題

nwcs wrote:
(回覆)



你好,我是樓主
我很抱歉我在發文後
你一回覆之後我就用很不好的口氣嗆你
我有情緒控管、和思緒混亂的精神問題
現在回過去第一頁看你一開始回覆給我的留言
我也完全不知道我是因為什麼原因嗆你
你沒有原諒我沒關係
畢竟那些不堪入目的字句我一開始也已經打出去了
只是你有看到現在這篇回覆就好
nwcs wrote:
你說的是品質,這有待(恕刪)


1.你的意思是Flash是原廠的價格沒有比一般的ex:Kingston/Adata便宜嗎?
這個我是沒有比較過,但是這就是品牌價值存在
像三星,自己的主控,自己的Flash,利潤最高,但它的價格往往也是最高

2.通電不代表"有用",Firmware要寫在背景scan data,並且重新program才會有用,不重新program上電再久也沒用
你要確定你手邊的SSD的FW會做這件事情,不過他有沒有做你也不知道,做的缺點就是可能會產生read disturb/WAF增加/SSD效能突發驟降等等
所以...不是有通電就有用...
林素毅 wrote:
你可以持保留態度.....(恕刪)



請問,你們常常提到的「白牌」
是什麼意思?
我有去google查一下
很多廠牌都有叫白牌
林素毅 wrote:
1.你的意思是Flash...(恕刪)
您講得太專業,我有看沒有懂,找時間再慢慢研讀

您的品牌價值我同意,不過,我本人比較注重C/P值,要我都買三星、INTEL的,除非客戶有特殊要求,不然還真買不下去,印象中,幾年前有個客戶NB要裝1TB SSD,在那個一顆要近2萬的年代,最後應該是花了15000多挑了三星EVO。

平常我還是支持一下美光、PLEXTOR和WD就好,這算是風險和保險之間的抉擇吧。

shiro0001 wrote:
你好,我是樓主
談不上甚麼原不原諒的,能解決樓主的問題比較重要,其他不必放在心上。

以後碰到時先深呼吸就沒事,或是可以養成某種機制,例如脾氣一上來,先數1.2.3再喝杯飲料或咖啡,最後再來決定如何回應。

你只要記得,在01誰也不認識誰,言詞或許會激烈了點,但也沒必要大小聲,因為這樣做沒甚麼意義。

shiro0001 wrote:
請問,你們常常提到的...(恕刪)
「白牌」指的是幫人代工或銷售時沒掛自己品牌網路上查不到資料的產品,你可以翻譯成:品牌的地方是空白的商品,所以稱之為「白牌」-「空的品」。

簡單的說,就是根本沒品牌或是你沒聽過的小品牌,這類產品未經市場驗證或被大家熟悉的都算「白牌」,最多的應該是來自對岸的商品吧。差別就在樓上所說的品牌價值,而在購買上,多以國際大廠或是本國股票上市公司為優先考量。

但大廠牌也有爛商品,因此對於不熟悉產品的人,上來問很重要,你也會在01看到一堆求組電腦的樓。

最後,不知樓主是如何處理的?有決定買甚麼型號的商品?大家幫你這樓添磚,回報一下處理結果,也是該有的網路禮儀。
nwcs wrote:
(回覆)



你好,我目前的想法是這樣的
依據這將近40篇回覆的結果
那我也是因為這篇貼文才得知有
「硬碟外接盒」的存在
因為平時並沒有做專業備份,只是一般性備份,所以在備份這部份平時的搜尋幾乎很少

而「硬碟外接盒」這樣的設計
就如同“組裝電腦”一樣各部件都可以選擇廠牌與等級
且外接盒還可特別選擇有“防震”設計的
所以我最終決定選擇「外接盒+SSD硬碟」
並且以2組備份來執行
但在此之前因為目前資金不足的關係
會先以至今用的安心的「隨身碟」來使用備份

但實際上,在「硬碟外接盒」真正遇到的難題就來了
目前只知道SSD硬碟有最高5年保固的廠牌可以選,但

①什麼廠牌的SSD儲存硬碟最為穩定?
②什麼廠牌的“硬碟外接盒”最為穩定?
③還有最重要,相當重要的,不把這個問題了解就沒辦法做的部分:
「SSD硬碟」與「外接盒」如何搭配?
尺寸怎麼看才知道兩者可以搭配?

這就要再另外花時間去了解了,我也有點不好意思再問,如果願意提供的話我很感謝
但我仍會花些時間去找資料,去了解一下
因為“硬碟外接盒”真的是這幾天因為這篇貼文才知道的東西
我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沒有碰電腦了,生活上的關係,還是要感謝各位給我這些資訊
真的有幫助到我
shiro0001 wrote:
你好,我目前的想法是(恕刪)

外接盒部分,我現在都用UPTECH,感覺比較紮實,現都用EHE203
其實我目前手上還有3顆SSD+硬碟外接盒,目前是美光MX-500 1T、十銓 480G
原本計畫是想說以美光那顆換下1號機的金士頓HYPRX FURY 240G,可是懶得動,關鍵在於我的B75很老了顯示卡一動就會沒畫面,還是想一下,下一台1號機再裝上好了
一顆是M.2+WD藍標1T PCI-E,買沒多久
本來是想說用在PS4用,才3天看裡面的遊戲才知道不需要那麼多的SSD,我真的有些遊戲不能玩
才"又"把裡面的遊戲再存到PS4的三星EVO 860 1T,現在已經拆下
我挑外接盒的標準:
1.鋁合金散熱,免螺絲,好拆裝,如果有長期移動需求(如出差,家裡.公司長期移動),那多花300元買防震包很重要,沒防震包,也要自己DIY用泡泡袋裝,跟電腦公司要或是去光華晃一圈隨便也有得拿,還免費,。
2.USB速度,你如果很重視的,那連晶片都要研究,但我是沒差,就找當時的主流,不要想接卻發現主機不支援或不相容的。
3.口碑:最怕碰到用久過熱,就降速或死當的,這只能靠爬開箱文或上來問。
4.要有維修據點的。
5.沒品牌迷思,但好歹也要說出去大家都知道的牌子,所以台灣本土品牌是我的首選。
6.最後就是C/P值,江山代有人出,各期的霸主商品都不同,所以我每次買的品牌型號都不一樣。

我目前用的是2015-12-03買的ProBox HDK-SU3,大概要500元,算稍貴,但那多的算是買防震包的錢,還算值得。

另外。。。這種硬碟座號稱墓碑千萬別買,使用上要小心,很容易因為接觸不良讓硬碟出問題。


有多硬碟需求,那外接式硬碟櫃,至少是封閉式有風扇的,固定和散熱好很多,而且有獨立夠大的變壓器當電供,雖然貴但絕對值得。

我是用這個,上01問之後,搭了RAID卡,又是一尾活龍,不然原先嫌USB3.0用多硬碟太慢,改用2轉3的抽取盒,但損害率有點高,現在3槽只剩1槽能用,雖然便宜,但KIMOCHI不太好,更怕把HDD一起帶走。

可以搭配多層硬碟外接盒的eSATA 卡

nwcs wrote:
(回覆)



請問,你在回覆中提到
「多花300元買防震包很重要,沒防震包,也要自己DIY用泡泡袋裝,跟電腦公司要或是去光華晃一圈隨便也有得拿,還免費」


請問這個“防震包”,是要外接盒專用的防震包對嗎?
還是選單純裝的下外接盒的防震包就可以?

另外,這種防震包是歸屬在3C週邊物品裡面嗎?
我是台中人,台中有「NOVA」,NOVA就像你們北部的光華商場,如果這個防震包歸屬在3C類,那我想NOVA之類的地方應該可以買得到



而關於外接盒與硬碟的部分,這兩邊要如何看尺寸是適配的?
總不能外接盒、SSD都找到規格很好的,結果裝不起來
最近我有在PChome找外接盒,有看到有分2.5吋、3.5吋,而SSD固態硬碟同樣也有,但它們是怎麼搭配的,頁面當中就沒有標示了




「USB速度,你如果很重視的,那連晶片都要研究,但我是沒差,就找當時的主流,不要想接卻發現主機不支援或不相容的」

請問這個「USB速度」,指的是什麼部分?
是指硬碟外接盒的USB規格嗎?
shiro0001 wrote:
請問,你在回覆中提到(恕刪)

⑴請問這個“防震包”,是要外接盒專用的防震包對嗎?
還是選單純裝的下外接盒的防震包就可以?

個人一些想法:基本上防震包主要針對以前傳統的HDD是比較需要的,SSD我是覺得還好,因為SSD並沒有HDD的物理馬達結構那些,不太怕碰撞。我自己都是隨便用個密封袋或靜電袋裝了就放包包帶著走了!

⑵而關於外接盒與硬碟的部分,這兩邊要如何看尺寸是適配的?
總不能外接盒、SSD都找到規格很好的,結果裝不起來
最近我有在PChome找外接盒,有看到有分2.5吋、3.5吋,而SSD固態硬碟同樣也有,但它們是怎麼搭配的,頁面當中就沒有標示了

外接盒現在有很多規格,確認你買的規格對就好了。
例如硬碟尺寸有2.5" 3.5"的HDD/SSD 硬碟外接盒。(尺寸對了,沒有理由賽不進去!)
也有m.2 nvme/sata的外接盒。(要注意支援的規格和尺寸,不然買錯會哭哭!)
買的時候確認你是買哪一種就好了

當然這是硬碟盒裡面對應的部分。外部的USB接頭也有差,例如有些外接盒有type-c接頭和USB 3.1 GEN1或USB2.0規格之分。價差也頗大。

⑶「USB速度,你如果很重視的,那連晶片都要研究,但我是沒差,就找當時的主流,不要想接卻發現主機不支援或不相容的」
請問這個「USB速度」,指的是什麼部分?
是指硬碟外接盒的USB規格嗎?

剛剛第2有講的部分,就大致回答你3的問題。而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晶片,好壞真的決定你最後的讀取速度。所以有時候同樣一個usb3.1 GEN1的規格,配同樣的HDD/SSD,但是最後跑出來的效能差很多。

自己目前看上的是ASUS的ROG Strix Arion(1990NT)+金士頓 m.2 A2000 500G OR 1T的搭配。
dennis168 wrote:
(回覆)




你當中提到:


「硬碟尺寸有2.5" 3.5"的HDD/SSD 硬碟外接盒。(尺寸對了,沒有理由賽不進去!)
也有m.2 nvme/sata的外接盒。(要注意支援的規格和尺寸,不然買錯會哭哭!)
買的時候確認你是買哪一種就好了」

◆疑問:
所以“SSD固態硬碟“搭配“外接盒”的部分,是只要同尺寸對同尺寸,例如2.5吋SSD對2.5吋外接盒,這樣搭配基本就能夠適配了?
然後買之前再注意標示的支援尺寸
是這個意思嗎?
另外,搭配上還需要注意什麼嗎?





◆第二點的部分:

「外部的USB接頭也有差,例如有些外接盒有type-c接頭和USB 3.1 GEN1或USB2.0規格之分。價差也頗大。

而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晶片,好壞真的決定你最後的讀取速度。所以有時候同樣一個usb3.1 GEN1的規格,配同樣的HDD/SSD,但是最後跑出來的效能差很多。」


◆疑問:

所以「SSD硬碟」與「硬碟外接盒」的搭配不是只需要這兩個,還需要再另外選配USB接孔,是這樣子?

因為我一開始會問『請問這個「USB速度」,指的是什麼部分?
是指硬碟外接盒的USB規格嗎?』


為的就是要確保,選硬碟跟外接盒的備份方案的時候,東西有沒有少,需要選齊哪些東西,是不是“硬碟本身”跟“外接盒”就可以,不然會無法使用,缺一不可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