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論的確是這樣沒錯,
3D MLC既然寫入次數可以高過2D MLC,
如果是為了延長使用壽命,
韌體這樣設定就真的太沒意思了,
誰能接受這樣的降速?
3D MLC真實速度比TLC還低?
退貨也好,
目前我正在測試 Liteon MU3 rock 240GB,
測試完成之後會回復部分在這篇,
另外也會單獨開一篇測試文~
簡單貼兩個圖讓人了解SU900的韌體設定有多詭異,
首先是我用了三年的EZlink T34 256GB,
圖片中是C槽、系統碟,

因為是舊的晶片設定,
不期望有多好的速度,
但是當剩餘容量36G的時候,
寫入一個29.5G的大檔,
可能因為我的記憶體多,
WIN10寫入快取估計有4GB,
所以前段的速度都是MU3 rock的讀取極速,
中間的平原大約是200MB/s,
照方塊比例大約寫入19GB的時候開始降至最低速約75MB/s,
換算起來剩餘容量大約17GB的時候開始降至最低速,
這是一個256GB(換算後237GB)的MLC SSD,
寫入220GB內都可以跑出原廠宣稱的速度,
這樣的韌體設定不是比較接近普通人的使用習慣?
SU900降到22MB/s真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更何況降速問題是使用超過一半就開始發生,
當然,
我不是專業人員,
這樣的設定對於壽命會不會有很大影響我不知道,
但是就我使用三年來T34沒有明顯的降速感,
不管我怎麼操他就是這樣,
接下來是今天才到貨的Liteon MU3 rock,
圖片中是M槽、非系統碟,

看圖就夠了,
一切盡在不言中,
如果是高容量的使用者,
你會選擇五年保的產品看他降速賭爛五年呢?(當然有可能Adata後續韌體修正)
還是會選擇三年保的無明顯降速產品??
我目前是偏向後者啦~
eMLC光是號稱10000P/E就夠威了,
3D MLC能到10000P/E??
3/26
Liteon MU3 rock 240GB測試文已完成,
由此去,
文末有額外提到SX930和SU900 SLC快取設定模式不同,
對於一般使用者會有不一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