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SSD需要每幾個月就把容量清空嗎?

JW75 wrote:
沒錯,M大講到重點了...(恕刪)



這個TBW只是預期寫入壽命,不是廠商的保證壽命,沒廠商保證SSD未寫到TBW寫入不會死。
TBW是用作 - 這個SSD寫到這個量就最好不要再寫了,而且這TBW還只是一個加速度測試,
而這個加速測試目的不是要保證不會死,而是評估用到何時就會死。

只是現在廠商為了減省開支都在玩限制保固,借了這個數,保固合約寫明起過這個數值保固就失效。
簡單來說是幾年內寫入不超過TBW,壞的風險廠家吃,除外就用戶自己承受了,當然數據損壞的風險沒廠商在吃。

QLC先天體質己較TLC弱,TLC也只是依賴3D制程才勉強合格,像以前的25nm MLC,全新NAND時數據可以保存至少十年,後來的都在5年,2D TLC 能3年己經求佛了,
在3D化後的TLC 能維持5年以上,現在的全新 QLC寫入後斷電能保存三年也很勉強。

現在很多重要應用,為了資料能保持20年以上,還只能選擇用SLC來裝,因為NAND廠商不用吃風險,但像飛機控制這樣的東西,製造商就要吃進它。

當然現在便宜的3C產品,消費者要有覺悟,隨時都會壞,壞了好運保固包,不好運的自己吃。
gimin72 wrote:
蠻想知道是那裡得的方...(恕刪)


其實不奇特 因為在要進入MLC為主流的時代前的SSD確實有這個問題
當時的SSD當用量達到容量的一半以上時 或是使用的日子長一點
性能就會開始掉
故而在以前那主流容量不過20-30G 外加控制器還沒有支援TRIM的年代

隔一陣子就要清空SSD然後做Secure Erase
還要把暫存檔設到其他地方 盡可能地保留容量 才能維持性能兼不會讓PE爆表

不過在這個主流容量已經來到512G/1T 外加要找不支援TRIM的控制器比登天還難的時代
這種事情就讓他活在甲骨文裡吧
松鼠 松鼠 搖一搖尾巴 兔兔 兔兔 拉一拉尾巴
假設有一個檔案10個block,
索引式檔案系統 index-node中會有這10個block的位置,
可以快速的讀取檔案,不必像FAT一樣從頭開始找起。

要特別注意的是SMR(疊瓦式)硬碟的特性,
重組只會死的更快而己。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