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目前還找得到的 MLC SSD


streethill1126 wrote:
我想那是某位大大獨...(恕刪)



買那顆的保險用法

買 2T,當 1T 用
買 1T,當 500G 用


羽戀飄 wrote:
除了寫入速度這種先天物理限制以外 3DMLC/TLC 不論壽命跟讀取速度都是遠優於2D製程了 那些2D MLC製程的產品 還是走入歷史吧


又一個被洗腦的,美光16nm 2D MLC可以寫到8500PE,3D TLC怎麼比?
0wen1309 wrote:又一個被洗腦的,美...(恕刪)



Micron 16nm 2D MLC??
那就是L95B了 3000PE

25nm MLC 大概有5000PE

7500PE??那要eMLC才有了..


SSD不管強調寫入量多強大,電子產品說壞也是不會有徵兆的,所以用SSD不管哪一種多備份絕對沒錯。
三星以外的雜牌MLC還是算了吧
現在要MLC還是買860 960 970 pro系列比較穩
比較好奇的是有多少SSD硬碟是真的寫好寫滿才壞掉的?

我覺得這還是運氣問題
好幾年前花了9900元買了英特爾160GB(不知道它是甚麼製程的了~~)
我敢說拿來當開機碟而已,不用它跑BT或長時間下載什麼
結果過保固沒多久還是無預警掛了...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現在大多數廠商是切一小部分容量跑SLC模式當作快取(有的是固定大小,有的是動態大小)
全部設定成SLC/MLC模式運作不是不行,只是可用容量打折廠商不划算

觀念可能需要改一改了.可用容量並不會打折,而是使用壽命會打折.
現行超低價的TLC,不少顆都是開全碟動態SLC CACHE 模式的...其實很容易辨別出來是哪幾顆,只要是搭載SM2258XT主控的就是了,這也是為何這顆主控容易高溫的原因吧.

目前低價位的tlc ssd應該全部都沒有配置DRAM了.而且有不少顆都是採用SM2258XT這顆主控.而所表現出來的也都是高溫居多,因此現在買低價ssd要慎選主控.
BX500 塑料外殼 SM2258XT主控.
N500 塑料外殼 SM2258XT主控.
SU650 SM2258XT主控.
AGI SM2258XT 和 AS2258-BN 主控
ANACOMDA TS系列 SM2258XT主控

而這些都是只敢保固三年的產品.
bq511330 wrote:
三星以外的雜牌MLC...(恕刪)



選三爽MLC? 

我寧願選這個





0wen1309 wrote:
https://www...(恕刪)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35981-1-1.html
Kingstion UV400 "2D TLC" 3500PE 後壽終正寢
可以用這個測試來代表2D TLC的P/E不比MLC差嗎?
那3D TLC不就飛天了?
我想應該不行吧...

https://www.micron.com/products/nand-flash/mlc-nand/mlc-plus#/
美光的頁面表示在標準的狀況下可提供3000 PE Cycle
並在設計良好的系統中提供10000PE Cycle

一般控制器廠商都是以3000 PE Cycle來做設計
而廠商也都是以此做為TBW依據

大部份的人也是以3000-5000 PE Cycle來與SLC TLC比較吧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