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KP wrote:
感謝changpizz...(恕刪)
OCZ 的這顆低價SSD,是我批評過這麼多SSD裡,唯一能讓我完全沒辦法將它搞死的產品,
更新1.01版本後,至今幾個月過去了,依然是 0 Fail 持續運作著.
這是市面上其他消費級SSD產品裡面,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情況,所以我也只能認了.
可見OCZ在FW和顆粒搭配這部分確實有一套,才能夠在模擬SLC部分一直保持技術領先.
如果不提寫入壽命平均大概只有250TB的話,基本上能當成是一顆真真實實的SLC產品用了.
但是250TB對一般使用者,十年八年內應該也用不完了.
即使故意將產品變成誤判情況,它也依然一點事情也沒有.
其他SSD只要遇到這情況,都是必死無疑的.

#正常情況上排應該顯示Model Name,不該變成自訂名稱#
正常情況應該為:

同時針對這顆磁碟做兩個磁碟檢測,兩個測速,
還有一個磁碟複製,依舊沒有照成APP無回應情況.
要知道任何一個項目,都是非常佔用磁碟IO的,
如此才是針對日常實際情況模擬,指令集或數據也都並不相同.
(雖然正常使用時,也不可能真的將這些同時執行)

但儘管如此,依然沒有對磁碟有什麼影響,並無掃描到錯誤磁區.

如果兩個程式對同一顆磁碟做檢測,一般肯定都是會出現錯誤的,
各位不妨試試看自己的SSD能否過關,
ARC100這顆直到最後的結果,還是依然正常運作著.沒有出現掉裝置這類的情形發生.
(提醒:電腦將會有3~5分鐘無回應,甚至更久或跳出多國語言)

什麼是我所說的驗證.....現在大家知道了吧?
並非我對任何產品都要批評,而是事實上它們表現的就是不穩定.
驗證自然就是要以故意的心態去破壞,這樣才能分得出到底穩定與否.
平常那些測試軟體跑的結果,有誰能說明日常使用可達何種程度嗎?我想肯定不能吧?
至於後續方法就沒法分享了,因為涉及個人技術價值所在了.
提醒一下,過程所用線材,外接裝置設備等等,都必須先行驗證過,確認都可以穩定運行,
不然出現問題時,同樣會沒有辦法分辨是哪個問題導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