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wd sn570 vs 美光p3 plus 1TB 的選擇建議?

我剛在P家買的, 誰說要上萬5?..諸爺們資訊該update了, 可別落伍了
正港 M.2 究極之原生12門 ; 原生5個M.2插槽不用添加轉接卡偷生, 原生12門跑10Gbps以上!!
別理爛爛的4個藍色USB 3.2 Gen1連接埠, 連跑速像樣的紅色USB 3.2 Gen2 Type-A 這塊背版I/O都大方原生給4個.

中階定位的微星 MPG Z790 EDGE WIFI 主機板 +登錄送防水袋+微星電競鼠+ 500G SSD + 微星SUPRIM滑鼠墊 = 9,990






這板去年底就上市了, 詳細規格請諸爺們再自行上網腦補...
https://tw.msi.com/Motherboard/MPG-Z790-EDGE-WIFI/Overview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2/12/msi-mpg-z790-edge-wifi-review.html

上篇開箱文結論(僅供參考)
MPG Z790 EDGE WIFI 用料不俗,透過再提升 CPU 的供電用料和散熱 / 改進 M.2 散熱 / 增設耳機放大器等等,成功確立新定位,拉開與 MAG TOMAHAWK WIFI 的距離。
擴展性則是少數在同級定位中提供多達 5 根 M.2 SSD 和 7 個 SATA 的主機板之一,I/O 後方 USB 數量亦非常充裕,而且悉數配備中繼器確保訊號傳輸穩定。
要是能夠使用自家 8 層板設計、加入 DEBUG LED,勢能成為中階中最強超頻主機板之一。
Ghostwriter

事實上就是高階板,要上原生5槽(1+4)m.2,也只能選Z790,貴是當然

2023-08-22 3:29
reconail

微星Z790系列分MEG-MPG-MAG-PRO 4大等級, 如同上面網路評論文多把MPG和MAG定位為中階, 高階的MEG-ACE要2萬多, MEG-GODLIKE則接近4萬,幾可買一台電競筆電了

2023-08-22 4:38
reconail wrote:
現在中階以上主機板都給5個 M.2插槽了...


所以"都"的意思是,現在只要中階以上的板子,一定有5槽M.2嗎?

我也買一萬,在比較時也沒幾張板子給5槽欸?

還是我們對"都"的理解有落差?
reconail

"都給", "全給", "全都給","一定給"... 「咬文嚼字的浪漫」[這我不行], 願以閣下的理解為準.

2023-08-22 4:11
...

身為 MSI Z690 EDGE WIFI DDR4 的使用者

我有些話想說



先上人權圖




太小?
那驗明正身





然後這是我目前的配置






在我們開始之前
有興趣請參照兩篇連結 :

對於 Intel 600 系晶片的討論 :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1/09/intel-alder-lake-600-chipset-spec.html

Intel 她家的 Z690

https://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products/sku/218833/intel-z690-chipset/specifications.html

Intel 她家的 Z790

https://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products/sku/229721/intel-z790-chipset/specifications.html



準備工作這麼多, 那, 本文開始.

首先要知道, Z790 在 USB 上面也就多出 Z690 一個 USB 3.2 Gen 2x2 上限
其他基本差距不大.


以我這隻 Z690 EDGE 為例 :

Intel® Z690 晶片組
1 個 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 連接埠位於背板
6 個 USB 3.2 Gen 2 10Gbps 連接埠 (1 個 Type-C 板載接頭和 5 個 Type-A 連接埠位於背板)
2 個 USB 2.0 Type-A 連接埠位於背板
2 個 USB 3.2 Gen 1 5Gbps 連接埠 (透過板載 USB 接頭提供)

USB Hub-GL850G
4 個 USB 2.0 連接埠透過板載 USB 接頭提供

上面的文章中有提到 :


...我們可以如此簡單理解:Z690 有 14 個 USB (2.0),當中有 10 個能夠升級至 5Gbps 或 10Gbps (1 換 1),或再將已升級的 5Gbps 或 10Gbps 再升為 20Gbps (2 換 1), 但並不是 14 + 4 + 10 + 10 = 38 個 USB。

** 1 個 20Gbps USB 由 2 個 10Gbps 或 2 個 5Gbps 合併提供。



照這個說法, USB 3.1 Gen2 (20GPs) 是拿兩個 USB 通道出來換的
還要額外上 Retimer chip

msi 在 Z690 EDGE 上面弄出了 : "2" (20Gbps) + 6 + 2 + 2 = 12 個 USB 裝置,

餘下兩個 USB 空間透過 HUB-GL850G 這個晶片橋接成為四個
也就是說, Z690 EDGE 本身用了 12個, 剩兩個空間由 GL850G 橋接成為四個

再來根據了 Z690 的文件, SATA 共 8 個, 被記入 PCIE通道,
每減少一個 SATA 就能多一個 PCIE 通道,
我這隻 Z690 EDGE 身上只用了四個, 因此有 PCIE x4 通道被空出來,
另外又以 ASMedia ASM1061 擴充兩個 SATA 回血

由此來看, 所有 M2 NVMe 共四個格子都用上 PCIE x4 來跑 ,
而且不需要跟其他硬體通道共享頻寬 (例如滿插之後會少掉某些 SATA )

在 PCIE 通道上, 3.0 x4 插槽兩個 ( 一個 x4 一個 x16但只有 x4的有效接點) 搭上 3.0 x1 一個
扣掉第一個 NVME 是 CPU 直連, 三個 NVME x4 , 插槽x4 兩條, x1 一個, 21條 + 4 SATA => 25條
加上網路 i225v 用掉一條
=> 26條

WIFI + 藍芽模組 應該會再占用至少一條 => 27條

加上 ASMedia ASM1061 提供的 SATA , 應該會再吃掉一條

也就是把 Z690 總上限 28條 都用完

Z690 EDGE WIFI DDR4 某程度上可以說是 Z690 晶片本體實力滿開



-- 那 Z790 EDGE 跟 Z690 EDGE 差別在哪?

就...

拿掉一個 PCIE 3.0 (4.0) x4 槽
換一個 NVMe 的 pcie 4.0 x4

並讓原本只有 5Gbps 的其中幾個槽位提高到 10Gbps

主機板上五個 NVMe 槽就出來了



解釋完這麼多

那接著要來講 EDGE 在設計上的缺陷 -->



滿開 5槽 NVMe 固然很開心

但有注意到 PCIE 槽的擴充性幾乎沒有了嗎 - -a

對 i255v 覺得感冒想換一張網卡, 或者想上自帶音效卡,
想上磁碟陣列卡, 想上 USB 擴充卡, 有在直播所以想上影像擷取卡, 想上 ... etc 花式設備的使用者

這張板子並不很適合你 - -a

另外, 與 Z690 / Z790 散熱鐵片共鎖的 NVMe 散熱片呢
如果你有在意 NVMe 的操作溫度
那要拆下來, 別鎖上去

因為 Z690 / Z790 的高溫會透過鐵片傳過去給旁邊的 NVMe

Z690 EDGE 就 2號槽有這問題
Z790 EDGE 看這模樣, 2 / 3 號槽都會有這毛病

若你對 SSD 操作溫度敏感,
這個位置上的 SSD 散熱請自己準備.



總而言之
Z790 EDGE 給到 5 NVMe 是真的帥
但... 這也是個挑使用者的板子.

購買前請確認自己的用途

服用前請斟酌.




----




最後, 身為 Z690 EDGE WIFI DDR4 使用者的我想說的是 :


中階板?

喔 ~ 原來講的是高階晶片的中階板~~



... 高階晶片的中階板是中階板, 是否搞錯了什麼?



中階板不是中階晶片的主機板叫中階板嗎?




B660, B760, H670, H770 表示 : 原來我們是低階板

H610 表示 : 我是渣渣. 诶嘿, 啾咪喔 ~



常人的中階主機板往年就是 $3K~5K NTD 的價碼

現在算上通貨膨脹好了
了不起也就 $4K~6K NTD

以 Z chipset MSI EDGE 家族的訂價來看

$ 8K NTD 起跳的身分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應該不是中階板吧 ?


AMD : 你有沒有聽說過 B550 比 X570 更好調整, 更好玩的故事?

X570 : 我... 我不是高階板嗎?

B550 : 你不是啊, 你看你自己那堆礦渣板板, 喔對了, 照這標準, X470 也不是

X470 : e04 ! 我忽然就躺槍了!
enm
enm

現在中階以上主機板都給5個 M.2插槽了...<<原文. 現在又接上上面那則留言... [這我不行]

2023-08-24 12:38
reconail

我說"中階"可不是老兄那些令人頭昏眼花的晶片之分[這我不行], 而是價位之分, 而且留言我也說了,再說一次: 有錢買任性買才是王道, 庶民階級之分願以爾等所認定為準, 雞同鴨講是沒完沒了 [這我不行]

2023-08-24 13:53
enm wrote:
首先要知道, Z790 在 USB 上面也就多出 Z690 一個 USB 3.2 Gen 2x2 上限
其他基本差距不大.

想不到這樓歪成這樣...

Z690晶片組毫無疑問是Intel近年來牙膏擠的最大一坨出來的一次,Z790不意外只是Z690的小擠一坨的改版,但這兩個最大差距是晶片本身配置的PCIe Lane數量

Z690:12條PCIe 4.0 + 16條PCIe 3.0 共28條
Z790:20條PCIe 4.0 + 8條PCIe 3.0 共28條

雖然都是28條,但PCIe 4.0的比率大上許多,這對主機板整體高速需求的擴充性強大太多,配合這棟樓的主題來說,能安裝的Gen4 m.2 SSD會更多,不需要動不動會去跟SATA共用造成使用不便,搭配CPU直連的PCIe 4.0x4與超大頻寬的DMI 4.0X8通道,要組超高速SSD RAID更加容易。

至於USB 3.2 Gen 2x2 port 數量我倒覺得其次,真的會用到一個就夠了,多一個只是方便機殼前面也可以配置一個,其他在無用處,而目前機殼產品前面板有保留USB 3.2 Gen 2x2 port 孔位非常少,都是要自己DIY改裝。

至於對AMD晶片組架構我個人的看法就是....在X570出來之前全都是渣,可惜了效能強大又低功耗比的優秀CPU設計架構的Ryzen CPU,搭配的主機板擴充功能性竟然都那麼渣(還在用PCIe 2.0老古董!?),起碼落後同時期Intel平台主板一個世代以上(人家擠牙膏也能擠贏你),X570出現後我才真正第一次開始考慮跳槽AMD平台,最終還是沒成...
enm
enm

弄成更大的板子, 讓 PCIE槽跟 M2 槽都有地方擺, 也許不錯, 這就更值得買單了 [^++^] 例如 E-ATX [^++^]

2023-08-24 10:03
systemctl

enm Z790主板商品不是只有Z790 EDGE一塊,廠商不是只有微星一家,我自己是買華碩TUF主板,板上4個m.2插槽全是4.0不共用,還有另外2根PCIe 4X擴充槽也都是4.0

2023-08-24 16:49
有人愛用晶片組來定位主機板的等級階級, 但可不是每個玩家都這麼認為:

平平是用上"目前最新"的Z790晶片組, 但MSI的主機板產品線價位可以從7千塊(丐板)延伸到接近4萬塊(皇板), 價差可以到5倍, 老兄若要以這些主機板通通都是最高等級階級來認定, 我沒意見, 就以爾等認定的等級為準, 但可不是每個玩家都這麼認定.; "一分錢一分貨", 用花多少錢購買的價位來區隔不會更務實嗎?.....平平是搭波音"目前最新"的787, 可不能說經濟艙與皇璽桂冠艙的座位等級是一樣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