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土法煉鋼之 M.2 PCIe SSD 散熱實驗

沙羅季曼 wrote:
前情提要: https(恕刪)


個人是堅持用靜音機殼

所以換了1,2個M.2散熱器後 ...

我選擇在散熱器上固定一個小風扇

尤其是你照片 archgon HS-0130 那款

我覺得固定一個下吹小扇 熱源一下就帶走了

主動散熱怎麼說都大勝

不要期望機殼氣流可以幫到什麼忙
jg338 wrote:
m2卡還要散熱喔!?
不是插上去就好了嗎???
老實說,有點拓庫子放屁耶
如果加上RGB酷炫我還可以理解
當他是CPU在用嗎?


數據顆粒的壽命跟溫度有很大相關。
長期高溫下,資料出錯機率大增,主控就要花更多時間糾錯導致性能下降。

如果你覺得數據、性能什麼的不重要,那確實不裝也沒關係。
ericyomr wrote:
個人是堅持用靜音機殼(恕刪)


當然,主動散熱一定比被動強!
早期南北橋散熱也是從被動演進到主動...

但我那個位置真的不好搞~
我風扇都準備好了!



我甚至想,乾脆直接擺在顯示卡上對著 M.2 散熱器吹~
但這樣太醜,我不能接受!!

而 14F jiahsien兄提到的2x2風扇則可能不夠力!
不過還是要看風扇式樣吧我想...
風量問題!

市面上是已經有帶風扇的主動式 M.2 散熱器~
真要的話是可以直接入手!
不但省事,完整度也比較高...
就是不便宜~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yuehxian

風扇擺在顯示卡上不就把顯卡熱吹給M.2?

2021-12-26 13:06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yuehxian CPU下吹式風扇的風,其實也是熱的,不論M.2有沒有另外裝散熱器![嘆氣]

2021-12-27 5:03
claus950 wrote:
數據顆粒的壽命跟溫度(恕刪)

說的很好啊
不過高溫是多高溫? 50度? 70度? 90度?
看著樓主一直升級SSD的散熱片,還要加小風扇

然後死不換機殼
看圖風道可以說根本沒有
旁邊再放一個3060ti顯卡替SSD加熱
pcie4.0 ssd這樣的溫度根本就是超級正常
不如建議樓主乾脆上水冷算了,效果還比較好
那種小風扇轉速高起來吵得要命
個人不會去做這種事情,被動散熱永遠不及主動散熱
機箱對流是一個主因,再來與其這樣
我寧願去買一個8X8或是6X6的風扇
直接吹會來的更有效,一個風扇也大概100元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每個人的電腦,當然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它的樣子...

2021-12-24 23:15
Ghostwriter wrote:
說的很好啊
不過高溫是多高溫? 50度? 70度? 90度?
看著樓主一直升級SSD的散熱片,還要加小風扇

然後死不換機殼
看圖風道可以說根本沒有
旁邊再放一個3060ti顯卡替SSD加熱
pcie4.0 ssd這樣的溫度根本就是超級正常
不如建議樓主乾脆上水冷算了,效果還比較好
那種小風扇轉速高起來吵得要命


一般是主控不要超過80度,顆粒不要超過60度

其實樓主的方案確實不太好,但已經比完全沒有散熱好很多。

目前看到最佳的方案應該是像下圖這樣,但這只能裝在第一條



一般壓在顯卡下面那條目前還是只能用被動散熱處理,只能盡量找發熱低的SSD了。
沙羅季曼
沙羅季曼 樓主

這系列我有注意到,應該是最強的被動式散熱器!可惜沒有較美觀的固定套件...

2021-12-24 22:47
jhgt

你用你買的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的底座就可以固定這個鰭片了,我就是這樣用的。

2022-01-14 16:28
有幾位仁兄,對主文前情提要裡圖2假組,似乎熱衷異常~



一開始是有位仁兄指我沒上導熱矽膠...
我不懂他的意思,經版友們解說後我才明白!
呃...都說是假組了,幹嘛上導熱矽膠?!

我在這裡順便分享何謂假組...
「假」的換句話說就是「非真」,因此「假組」的意思就是不是真的將模型穩固的組合起來,而是簡單將外形大略組合就好就好。這個步驟個人認為是能夠抓到整體的感覺並決定接下來的製作方向,並思考各細節有哪些部位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或是修改等等
文節錄自 模型製作流程--- 二. 假組與製作規劃

沒事了嗎?
並沒有!
又一位跳進來接力,而這位大哥措辭很不客氣~
AYSPJL wrote:
假組也要照真流程,利民那組也有附導熱貼就是用來填空隙的,所以說什麼假組發現空隙大根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
喵的,我根本不認識這傢伙......

其實啊~
我這篇的重點是更換導熱矽膠和加裝銅片的降溫差異實驗!

好吧,既然硬要嘴近20張照片裡,非重點的1張照片!
那我就上更清楚的照片,說明上面那張假組的照面用意...

原始檔,請點擊另開 2560x1440~
未修圖,如果靈異有壓縮,請通知我另外提供!!


這是我納悶...
為何我裝了散熱器反而高溫時拆開檢視時拍的!

從利民附的0.5mm厚度導熱矽膠片上壓痕...
各位應該不難看出,主控晶片僅一小區塊貼合!
是我沒壓緊嗎?
拜託,中間都把導熱矽膠壓穿了...

我再做局部放大:


再放大一波...


>>利民那組也有附導熱貼就是用來填空隙的

被義正嚴詞的教訓我雞蛋裡挑骨頭!
好像我不懂利民附導熱貼是用來填空隙似的......

利民附的導熱貼厚度是0.5Mm,不是0.5Cm!!

利民附的導熱貼厚度是0.5Mm,不是0.5Cm!!

利民附的導熱貼厚度是0.5Mm,不是0.5Cm!!

喵的你是哪來的自信,擺出一副它可以應付所有狀況嘴臉?!

如果照片還看不清楚~
真心建議別再關心我的散熱器了!
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眼睛吧......

18F有稍加詳細的說明,我直接節錄過來:

我的情況較特殊,M.2 SSD 是前厚後薄~
假組的照片可以看出,散熱片在主控晶片上成斜角!
這種情況,0.5mm的導熱矽膠改變不了接觸面不均的事實...
唯有中後都用1.0mm導熱矽膠墊高,前主控晶片用0.5mm~
這樣才能把散熱片與主控晶片呈現的斜角修正到最小!
下壓鎖緊後,整個主控晶片較能平貼散熱片...
導熱效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主文內也清楚的報告更換不同厚度導熱矽膠與實測結果...
以下從主文中節錄: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散熱片僅更換導熱矽膠片的結果...
Micron Crucial P5 Plus 500G M.2 PCIe SSD 各區厚度大致是這樣:



所以換導熱矽膠,前面主控晶片我使用0.5mm,中後使用1.0mm!
讓全區高度較為一致~
而底部則用1.5mm厚度將 M.2 PCIe SSD 墊高!
這樣 Thermalright 這組散熱器才能完全的夾緊...



上機實測,待機溫度從52度降至約47度,很有感~
但玩遊戲時則很快飆破55度,也就沒繼續測了!

主文內明明有清楚的圖,有詳細的文,溫度差異也奉上了...
利民附的0.5mm導熱矽膠就是沒能發揮作用!
我找問題,我解決問題,然後我要被嘴:
假組發現空隙大根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
更營養,是在殺洨?!

居然要針對一張假組的照片,特別彙整這一大篇說明!
和氣客氣被當沒脾氣...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沙羅季曼 wrote:

接著換新的 archgon HS-0130 散熱片組
導熱矽膠全部直接移植延用...
勤儉持家嘛~

土法煉鋼之 M.2 PCIe SSD 散熱實驗

土法煉鋼之 M.2 PCIe SSD 散熱實驗

測試結果如我所料,加總起來較大的散熱面積,散熱效果立竿見影...
原本待機溫度約52度,玩遊戲能飆破60度!
換這組散熱器後~
待機溫度約43度,玩遊戲則壓在約55度,偶而飄上56度!

會想找這種沒啥美感的散熱片...
是因為早期主機板上南北橋晶片被動式散熱片就是這類型!
簡單且有效~

但 archgon HS-0130 這組散熱器估計是便宜行事...
直接沿用另一型的底座!
為維持彈簧扣具所需空間,所以散熱片縮短...
導致前主控晶片和後快閃記憶體,各有一半裸露在散熱片外!

土法煉鋼之 M.2 PCIe SSD 散熱實驗

我一直想,全覆蓋導熱的話,溫度應該能再低吧?

我也是用同一家的archgon HS-0130




老實說第一次看到利民做成那種樣子的散熱器

總覺得效果一定不好

真虧你有信心買那樣的東西


我在想喬思伯兩百打死的T型 M.2散熱器

說不定都比它好


高中物理課有認真上的話,熱的傳遞就三種

傳導、輻射、對流


你用更換不同厚度的導熱矽膠片的方式

最主要解決的是傳導這塊


利民那款M.2 散熱器

那根管子我猜主要也是解決傳導這塊


但不知道是為了避免卡到塔散,所以高度做成那樣

還是真的忽略了熱對流除了管子內的流體以外

管子外的流體(空氣)才是重點?


因為老實說無論散熱器本身的導熱傳得多快

最終還是要靠冷空氣的交換才能降溫對吧?


由於前述兩個熱的傳遞方式,也就是傳導與輻射

在機殼內以空氣作為熱交換的流體環境下,效率很差

因為實際上以空氣為熱交換的機制來說

大致上可以只看對流就好

然後空氣又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結論其實超簡單


就是鰭片表面積愈大愈好→增加與空氣熱交換的面積

或是加個風扇→增加對流效率


所以除非有卡塔散的高度問題以外

我覺得M.2的被動散熱,就是照著上面兩個準則買就對了


像我是被動散熱至上,所以不加風扇

鰭片表面積選個最大的就好

半年一年定期清一下就差不多了

傳統的散熱片鰭片做成那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其他什麼的都是浮雲...
沙羅季曼 wrote:
所以換導熱矽膠,前面主控晶片我使用0.5mm,中後使用1.0mm!

讓全區高度較為一致~

而底部則用1.5mm厚度將 M.2 PCIe SSD 墊高!

這樣 Thermalright 這組散熱器才能完全的夾緊...


幫你節錄一下重點好了

我懂你想表達的其實很簡單

就是:

Micron Crucial P5 Plus 這塊M.2 SSD不太好伺候

因為主控高度很高而DRAM高度最低,兩者差距有0.68mm

兩者位置又剛好就在旁邊,加上NAND Flash本身高度也低

若使用一般散熱器隨附的導熱矽膠貼

由於高度不同的關系

非常有可能導致導熱矽膠無法有足夠且均勻的壓力貼合晶片

最終導致散熱效果不佳


更簡潔的說法:利民這款M.2散熱器跟美光這條SSD八字不合


解法也很簡單

就是使用不同厚度的導熱貼

以配合SSD主控相關元件厚度不平的問題

就醬



PS. 你幫美光跟利民Debug 由於SSD上頭元件高度不一

導致散熱器效果不彰的問題

老實說我覺得美光跟利民應該要給你錢才對...
P.Dirac wrote:

老實說第一次看到利民做成那種樣子的散熱器

總覺得效果一定不好

真虧你有信心買那樣的東西


哈~不要醬子說......

第一次入手只能參考別人的心得!
只是好死不死,安裝位置和周圍有無風扇...
影響甚鉅!!!

如果裝在有風的地方!
例如原廠下吹式CPU風扇旁...

利民這組散熱器效果並不差!
我主文中有提到我這次組3台主機...
只有我是塔型散熱器~
另外2台正好就是很好的對照組!

待機溫度不像我可以高至52~3度~
這差異就明顯了!
再升級完導熱矽膠,解決主控晶片接觸面積不均的問題後...
待機溫度又有下降!

不過,我也幾乎可以很肯定的說...
跟傳統鋁擠散熱片相較,還是會較差一些!



================ 2023/07/25 補充 ================

近期組部新主機,一樣採用:
Micron Crucial P5 Plus 500G M.2 PCIe SSD
         +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因為使用Intel原廠散熱器,所以環境上來說...
算是半主動散熱了!!
當時室溫:31.2度
待機溫度:47度
烤FPU溫度:52度


PCIe 4.0 x4 傳輸模式能有這樣的溫度...
我認為 Thermalright M.2 2280 PRO 不是不行~
更正確應該是說,在塔散環境下不行!!

但我必須說,我沒去測試大量長時的讀寫...
因為該主機正常使用下,不會遭遇那樣的狀況!
⚠ 騎機車很討厭莫名其妙被狗追著吠,甚至被狗咬!我不能打那些狗自保,因為那些狗有人罩...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