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Ssd壽命迷思。已有結論。新增YT優良影片


j808010 wrote:
你所謂製成越好,是指...(恕刪)

前面有大大說到FW的重要性
雖然SSD 顆粒大小不斷縮小,但是主控能力是不斷上升的,連3D NAND的層數也是不斷上升。
壽命是不斷進步的,我們以後也能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大容量SSD。
我爬文之後發現,好像很多人都是主控先壞,而不是SSD顆粒壞掉,而且SSD也有糾錯機制。

需求高的,就是要買高階SSD(SAMSUNG)或企業級SSD(intel)
因為顆粒再好,只要優化不夠,對壽命仍然有影響的。
同樣64layer的TLC,藍標2TB和SAMSUNG 970 EVO 2TB兩者壽命差距可以到一倍以上。
以上是個人的小結論
pionny wrote:
從壽命來講,TLC...(恕刪)

我覺得事情不是這樣.

SLC具有 2種操作電壓狀態, 等於 1 bit
MLC具有 4種操作電壓狀態, 等於 2 bit
TLC具有 8種操作電壓狀態, 等於 3 bit
QLC具有16種操作電壓狀態, 等於 4 bit
所以相同cell數量, MLC的資料容量是TLC的 2/3倍, 不是1/2倍
https://na.industrial.panasonic.com/blog/sd-cards-memory-types-explained

至抹寫次數也和 MLC或是 TCL, QLC無關. 應該是越精細的半導體製程可顯開的阻劑膜厚越薄, 因為蝕刻和平坦化的需要, 連帶的絕緣層的厚度也越薄, 抗高電壓的電子穿隧破壞的能力也越差所導致. 抹寫次數也隨奈米製程降低而降低.

因為 SLC, MLC, TLC, QLC的只要差別是只是操作電壓狀態數的不同, 只要更換 DAC/ADC的操作模式, SLC立馬就變成 TLC, 問題在於電荷量子化後的訊號可分辨度, 如果 Cell的品質差, 強行在 TLC的電壓準位操作電荷的存入或取出, 就會發生錯誤讀寫. 這應該是為什麼同一晶片品質差的區域可以定義成 SLC, 好的部分可以是 TLC. 如果整顆的 cell都很弱, 還是可從 TCL, 一路降到 SLC來使用.

好像在晶片的額外區域加入儲存檢錯位元, 再透過更正復原, 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抹寫次數.

umts wrote:
我覺得事情不是這樣....(恕刪)

1bit 可以存0和1
2bit 00 01 10 11
3bit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以此類推,都是2的倍數
所以多1bit,等於多一倍資料量。
不知道是以01為準還是以BIT為準,那就看看實際產品,就會發現2TB TLC和1TB MLC是一樣的。


後面敘述感覺沒甚麼問題,受教了!感謝

pionny wrote:
前面有大大說到FW...(恕刪)

需求高的,就是要買高階SSD.
請問一下 買高階ssd 可以撐得比較久嗎?
人性本惡 不老實 wrote:


需求高的,就是要...(恕刪)

Intel 900P 就可以
寫滿也不降速喔
還超低延遲

人性本惡 不老實 wrote:
需求高的,就是要買高...(恕刪)


三星的不錯,SSD沒什麼訣竅,就是不要把空間吃滿,買容量大的。

SSD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pionny wrote:
三星的不錯,SSD...(恕刪)

請問一下 WD SSD 500GB M.2 SATA 3D NAND固態硬碟 500G 2150元 這種品質如何?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H6C-A9008F54R



WD SSD 250GB M.2 2280 NVMe PCIe Gen3 固態硬碟(黑標) 2150元 這種品質如何?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H6W-A90091023

相同價格下 250g 和 500g 兩者有明顯差異嗎? 何者品質較好?

人性本惡 不老實 wrote:
請問一下 WD SSD...(恕刪)

建議至少買到500gb
黑標太貴就藍標就好
差在主控和容量不一樣,黑標主控比較好。


容量大一些,壽命也會比較好


pionny wrote:
建議至少買到500gb...(恕刪)

感謝您的回覆

pionny wrote:
1bit 可以存0...(恕刪)


其實 UMTS 的說法是對的,

樓主的觀念有迷思,

Flash SLC(1 bit)、MLC(2 Bit)、TLC(3 bit),

1 bit 可紀錄 0,1
2 bit 可紀錄 00,01,10,11
3 bit 可紀錄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重點來了,一個儲存單元(Cell),可以記錄的資料不管是哪一個方式,都只能選一種,
可記錄是可以選擇哪一種,但是確定是那一種後就不會變了,

如果選擇後
SLC是紀錄 0
MLC是紀錄 01
TLC是紀錄 101

用這樣記錄的資料來看,
可記錄的資料 SLC=1/2MLC=1/3TLC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