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開箱] LITEON mu3 PH5 120G SSD 2.5吋固態硬碟 (3D TLC) 如何? - 2017-07-18 開箱

jinshun000 wrote:
科技是每天都在進步...(恕刪)


看到這一篇回文內容的程度
我也是只能笑而不語了

廠商砸大錢推新製程新技術,你還真以為是為了讓你有更快壽命更長的東西用?也太天真了吧
就是為了降低成本罷了這麼簡單道理也不懂
廠商自己生產的東西他最了解,反倒是你說他估得保守好像你比原廠更了解一樣
拜託一下我實在看不下去,拿出些有內容的東西來好嗎


o-_-o wrote:
MUIII是2D, 那我給的價格就不適用了.
如果你是要3D的版本, 它是MUIII PH5, 採用3D NAND, P/E 10,000次.,...(恕刪)

MU3 PH5 沒錯,i.e., 3D 版,已修改標題
市面上好像還沒有 240GB 的
MLC對上TLC哪個好,
公道自在人心,
原先我誤以為他說的是一般版,
結果原來是說PH5,
但是我回覆的內容也沒有問題,
liteon依舊是不會使用三星顆粒,

笑而不語??
我還大笑不止咧XDDDDD~

PH5的顆粒是哪一家的??
官方說240G的TBW120,
換算起來是多少P/E?
連是不是TLC現在都還不能確定,
我只是對一篇很神奇的網路文章表示我的意見,
酸??

我對Liteon是很有信心,
但是版上有很多人相信對岸的某些說法,
光是Rock用的eMLC就被批的一蹋糊塗,
還說無法達到標示的10000P/E,
連MLC都被如此看待,
更別說是TLC了,
難道掛 Liteon就是個錯??

長久以來就覺得有些人喜歡雞蛋裡挑骨頭,
MLC對TLC,
除了壽命表現問題外,
保固部分和效能表現不也同樣重要?

現在有哪家的TLC(包含3D)持續寫入不會掉速??
只強調保固年限,
保固的寫入量限制被多少人刻意忽略??
不然就是用一輩子都寫不到這麼多來呼巄,

廠商不敢保的TLC實測成績,
要當作參考真的很難,
為什麼??
最低標準是什麼意思我想大家都懂,
我相信也不會有人傻傻地以為3C產品同批做出來的品質都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廠商自然訂出了最低標準,
不說別的,
假設有個人測出TLC可以到3000P/E,
有網友拿著測試文章去要求廠商做保固,
超出廠商限定的寫入量,
有可能成功嗎??

我是最早提出Liteon官網PH5訊息的,
當時官網還很清楚的寫著10000P/E的3D MLC,
現在已經拿掉了,
rock官方數據沒有標TBW,
但是PH5有標,
我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
可以自行腦補這中間的差異,
至於改了之後PH5好不好真的難說~











24L-II wrote:
看到這一篇回文內容的程度
我也是只能笑而不語了大笑

廠商砸大錢推新製程新技術,你還真以為是為了讓你有更快壽命更長的東西用?也太天真了吧
就是為了降低成本罷了這麼簡單道理也不懂
廠商自己生產的東西他最了解,反倒是你說他估得保守好像你比原廠更了解一樣
拜託一下我實在看不下去,拿出些有內容的東西來好嗎

我大概半年以前就發一篇特別在講3D NAND了
PPT和發布的影片檔當初都有附上去
而且我還看到有其他板友有引用到我的資料

所以?
麻煩換你拿出一點具有實質內容和意義的東西出來好嗎?
隨便丟個陰謀論真的不會顯得自己比較厲害
csc343 wrote:
MLC對上TLC哪...(恕刪)

除了"MLC"、"TLC"這幾個大家都會唸的英文單字以外
你對SSD或者NAND FLASH到底有什麼其他的了解呢?

我都看到有板友引用我當初在討論的floating gate了
你知道floating gate在美光3D NAND中扮演什麼角色嗎?

每篇討論顆粒都是MLC、TLC、MLC、TLC、MLC、TLC、MLC、TLC
到頭來都是襯托出自己其實根本不懂什麼東西


補充一點
我自己就用過Liteon的SSD
整體體驗算很滿意
當初Liteon這顆eMLC在大陸一上市我就看到了
我還有認真考慮是不是買一顆水貨來台灣玩
就算犧牲保固我也沒差,因為我就想玩這顆eMLC
直到看到開殼後的內部才打消念頭
哪裡新上了一顆SSD我就會去看一下
水貨無保固、又要承受運回台灣被撞爛的風險我都ok
我這兩年買了超過十顆的SSD就是這樣玩的
所以跟我炫耀eMLC多強多強...我也只能

jinshun000 wrote:
我還有認真考慮是不是買一顆水貨來台灣玩
就算犧牲保固我也沒差,因為我就想玩這顆eMLC
直到看到開殼後的內部才打消念頭


怎說開殼後就打消念頭?
jinshun000 wrote:
到頭來都是襯托出自己其實根本不懂什麼東西...(恕刪)


的確,
我真的是不懂那些技術名詞,
但是我知道 SLC MLC TLC英文的不同XD,
還有最重要的效能表現不同!

扯了一堆技術,
畫了很多關於未來的大餅,
也許將來有一天可以看到更先進的TLC甚至QLC,
壽命及效能表現比當今的MLC更好,
但是我想強調的是,
目前台灣並沒有這樣的市售產品,
不是嗎??

說我不懂??
我還真不懂我為什麼要懂??

對於一般消費大眾來說,
在意的無非就是價格、效能、保固,
如此而已,
eMLC在目前台灣的SSD市場來說,
的確有他自己的賣點,
畢竟Toshiba的SSD幾乎都消失了,
其他廠商慢慢轉向3D發展,
誰還會在廣告主打e字頭的顆粒??

rock的效能也許不是頂級,
也許不是每台都能跑到10000P/E,
但至少不會有人說rock的顆粒是仿的對吧?
有多少使用者遇到資料消失??
也沒有,對吧??
光是一個寫入不掉速,
市面上一半以上SSD做不到,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奇怪,
討論rock的文章就會有一堆人亂入批評eMLC不好,
但是又有誰去批評金士頓威剛用的白片??

你真的很努力了,
真的!
但是我想請你指點一個明燈,
目前在台灣市場買的到哪一款TLC晶片的SSD寫入P/E能媲美rock的??
我沒要求超越,
只要媲美就好,
當然價格也要相當,
保固也要相當,
這條件應該不過分吧~~




csc343 wrote:
的確,
我真的是不懂那些技術名詞(恕刪)

你可以學某大濕去找一些沒有內容的美光3D宣傳影片和PDF
看看會不會"頓悟","開竅"變得很懂
開玩笑地不要介意

carloszhang wrote:
LITEON mu3 (mu Ⅲ, mu iii) PH5 120G SSD 2.5吋固態硬碟 (3D TLC) 如何?
(非 rock)
我看到電腦家只要 15xx
3D TLC 應比 MLC 好吧
類似價位有更好選擇嗎?
--- 2017-07-18 ---
前幾天買 14xx
大概測試一下給各大家參考


問完有回來開箱
五分奉上~
carloszhang 你引述的"3D TLC"文作者是samsung的員工, 他當然老王賣瓜誇自家東西好. 可惜一個實驗室剛出來的東西 理論和實際不見得一樣
完全沒有數據的東西 看看就好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