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不是固定的值,ECC能力越高,就能將越差的顆粒拿來做使用,(便宜又採用高ECC 的controller幾乎等於體質差)所以在同樣條件的情形下,體質>除錯能力,顆粒等級都有所謂的最低ECC要求,但是即使除錯能力高,只要顆粒本身體質不好,就會導致速度跟壽命的快速下降(任何SSD動作都會耗費時間),而體質好的顆粒,因為出錯率低,所以根本不需要多強的除錯能力,如同SLC就是如此,當然如果體質好,又加上除錯能力高,那自然會是最完美的狀態。SSD不是單一能力就能代表好壞,而是整體必須達到一個水準之上的平衡。而可靠度不是重點的說法,其實已經算是笑話了,如果不重要的話,那控制器不斷提高ECC跟修改FW幹嘛?又為何ECC RAM只用在高階設備上面?如果有錯誤,就讓它錯下去,那不是更好更輕鬆嗎?系統檔案跟資料只要有1 Bit錯誤,整個檔案就是毀損,接著就是蝴蝶效應般的不斷的影響下去,資料儲存沒有所謂可靠度不重要,而是完全就是一場可靠度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