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品質與保固兼優 OCZ ARC100 240G開箱測試


qxxrbull wrote:
所以我個人也覺得這個數值不能做為評斷產品好壞的標準 畢竟是廠商自行公布的 每家都標準都不一樣

不過我倒是想要請教 如果用統一測試標準手段
拿給第三方 用Flexstar驗證機器做測試 這樣的比較是不是比較具有參考性?


TBW,DWPD可不是隨便寫寫的
這是JEDEC制訂用來評估SSD產品壽命的數值(詳情請參考JESD218,JESD219)
如果連原廠自行公佈的數據都不能信,那你還敢買這廠商賣的產品嗎?

另外"送測品"這種東西,測出來的也不一定準
真的要準,要找第三方單位直接去零售市場隨機抽樣檢測
這樣才有公正性可言
qxxrbull wrote:
你那個70度是用什...(恕刪)


溫度一般是指加熱與加濕都被精準控制下的環境溫度,但畢竟不是在實驗室中針對溫度做評估.
所以誤差是肯定存在的,而測量是針對顆粒本體的溫度,至於用什麼設備就不說明了.

當溫度越高錯誤率就不斷倍增,在修正能力固定的條件下,等於是壽命越短的意思.
會明顯地發現速度上面有問題,其實就是因為錯誤的暴增而導致結果.
其實還能夠進行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不然一般會是直接當機的情況,

LiNcUtT2278 wrote:
TBW,DWPD可...(恕刪)


還要增加一個條件是雙盲測的部分,即使是驗證單位,都不能知道產品的一切訊息才會準確.
也就是必須各家產品外觀都一樣,顯示名稱只有測試名稱編號,必且是封死不能拆開的條件下.
LiNcUtT2278 wrote:
別忘了,這鬃毛可是OCZ原廠自己給出來的喔...
DWPD=20GB
TBW=DWPD*365*3=21.3867TB
也許你會說保固短所以低
那假設一樣保5年好了
TBW=DWPD*365*5=35.6445TB
就是硬生生比他廠少一半

原因?我想只有OCZ自己知道了


這OCZ在消費級這塊標示的不怎麼清楚
同一型號所有容量都標一樣?挺怪的
ARC 100是Rated for 20GB/day of host writes for 3 years under typical client workloads
Vector 180 是Rated for 50GB/day of host writes for 5 years under typical client workloads

企業級這塊就比較清楚了

比較另一個OCZ企業級產品


個人猜測Saber 1000系列 使用 OCZ Barefoot 3 M00 壽命反而較少
Intrepid 3000系列 使用Marvell 88SS9187 with OCZ Enterprise Firmware 壽命較長
這部分應該不用猜了吧DWDP不是就標示的很清楚了,每日可用次數就已經是明顯落差了.
自然是低階產品才會只能夠拿總用量作為評估,高階的才有可能按天下去做壽命計算.

很明顯的現在SSD產品的玩法就是以定位來決定產品壽命,
無論你用什麼顆粒,計算公式定到哪就是壽終,
Arc和正常版本之間,就我聽到的是實際生產是沒有特別區分顆粒高低.
但是設定上限一到,除非有辦法重新開卡,不然就是只能乖乖掏錢繼續買下去,
所以才會說SandForce的技術是種絕對優勢,
不過最近FW6.0之後的版本,看起來也是在壽命部分作出調整了,
誰要是沒事更新只能算是自己倒霉.
大大,請問這顆SSD需要去官網註冊嗎?可是我找好久都沒有地方可以註冊保固,可以教我一下嗎?感謝您
這顆好像沒貨了,
改 TRION 100 搭載TLC
剛出不就還找不到有玩家測試效能
不過大部分是說TLC要再便宜一點才會考慮


bossming wrote:
這顆好像沒貨了,改 ...(恕刪)

基本上不是沒貨啦 而是沒幾間想賣
禮拜一上班的時候再問看看目前市面上arc100的情況如何
bossming wrote:
這顆好像沒貨了,改 ...(恕刪)

大概問到了
Arc100
120G:台中宏宇(電子街)
240G:台北集思資訊 台中宏宇也可能有
480G:PCHOME還有販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