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RAID卡廠商的支援服務過慢,
另一方面則是將一份資料打散到倍增的顆粒數量,
相對的也是提高踩到地雷的機率.
只要有一顆IC的體質差提早掛,同樣也是全部資料一起死,
分母變大,要踩中那個一的機率自然是提升.
1/4 1/8 1/16 -> 1/8 1/16 1/32
正規的陣列卡還有資料判斷機制,但是HBA,
低價RAID功能這種便宜方案,就不見得也會有了.
MB內建的就更不要提了,對一般User來說,
這無疑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畢竟會影響日常使用.
所以如果沒有較高檔功能完整的陣列卡,
基本上還是不會建議一般使用者做陣列的.
至於RAID0的好處這部分,說穿了也是跟風險原因一模一樣,
因為打散到倍增通道數與CE Pin,所以能夠同時存取更大的資料吞吐量.
Intel有無支援Trim這部分其實還真不用在意,
一來是實際磁碟還是有接收到回收的指令,
二來是資料打散後,Loading真的很低,
如果不是刻意跑測試,那麼有沒有的實際影響都不大.
我的近一年的實際經驗 ssd 120g *2 raid0
cp 值不高。開機沒有比較快。大家說風險高,但是實際陣列崩潰 或者 故障,我倒是沒有發生,畢竟,現在的ssd 已經 不是7-8年前的品質了。
我的4k 有被raid0 拉高,原本大約33kb, raid0 拉到44。不過,因我的原本就只是120g 的ssd,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讓不做raid0 而不高,致使製作了raid0 有提速的空間。
實際使用,在 瞬間的開檔案 會 比較 反應快 (例如 我快速開 數個ie,瞬間開出新 ie); 但是在中大型的檔案(例如 操作轉檔)沒差別。
使用映像備份,會有問題 (理論是把 2個ssd 合併成一個,也視為1個 ssd,但這個 只是理論)。使用 系統備份的軟體,也會出問題。
結論:是不是更好用,見仁見智,自己用了才知道;而且raid0 效果如何,是不是也會受到其他硬體影響,也不確定;屁股養,覺得好玩,就玩看看。也不用期待效能會提升很多。
~~~~~~~~~~~~~~~~~~~~~~~~~~~~~~~~~~~~~~~~~~~~~~~~~~~~~~~~~~~~~~~~~~~
我半夜其實在爬文 關於pcie nvme m2 ,來 製作 raid0, TEAM T-FORCE系列 240GB M.2 2280 PCIe 固態硬碟
讀2600M/寫1400M, 想要利用這個產品 (它算目前最快的吧?)不知道來製作raid0 效果如何?
~~~~~~~~~~~~~~~~~~~~~~~~~~~~~~~~~~~~~~~~~~~~~~~~~~~~~~~~~~~~~~~~~~
另外,也是我百思不解的問題,看看有沒有高手可以解答。
以前HD 時代,整體電腦效能被 硬碟綁住;
有了 SSD ,因SSD 速度 大約是 HD 的5倍,整體效能大幅度提升 (肯定);
現在有了 NVME 速度又是 SSD 的2~6倍,整體效能有提升嗎(疑問)?
那如果日後再有 SUPER NVME, 讀寫效能破 10000M, 整體效能有提升嗎(更疑問)?
到底速度到達多少的硬碟 (疑問),才是 CPU RAM 整體電腦的 運作極限速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