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500 vs T34 vs PNY 240G 剪片需求

qxxrbull wrote:我現在開始懷疑
PNY那顆超低價的ssd


一分錢一分貨
同樣顆粒不代表品質相同
廠商給多少錢 intel就給怎樣的貨
intel SSD顆粒品質絕對是自家特挑品
不過有打intel原廠標的flash品質也不會太差就是了
qxxrbull wrote:
我現在開始懷疑PNY...(恕刪)


該說還好不是PE最爛的MF1嗎..... = =
Davidch wrote:

該說還好不是PE最爛的MF1嗎...

最後一碼代表PE嗎?
我查到這張圖
最後一碼 如果我英文沒問題了話
應該是代表產品世代
http://www.expreview.com/19701.html

以前34nm時代這個數字好像指得是產品等級

不過根據PCEVA等地方的說法, 好像變成產品的世代了

20nm的F1據說PE低落到跟TLC顆粒差不多, F2/F3才比較好一些

不過我也不是業內人士無從確認就是了

是說同樣是IMFT的NAND, 為什麼美光那十位數字打印網路上查不到對應的資訊呢?

害我看到便宜的20nm美光NAND SSD都怕怕到底是不是第一代L85A....orz
qxxrbull wrote:
最後一碼代表PE嗎?...(恕刪)
如果FW沒有太糟糕的話 能夠順順的正常使用 這種價格還是挺值得的

之前因為有碰到過 連續十多顆 工規+溫控顆粒的Sample
都會在跑長時間的階段有許多怪問題 例如像是裝置還在 但沒有回應這類情況
就有點對它們很常做更新的SSD產品 有著強烈不信任感了

Bug最怕的是一些雖然不嚴重 但偏偏又需要靠機率才能踩到的問題點
PE真的只是用作參考而已 實際上次數都會是非常非常多的足夠(較舊製程時Flash PE約6~20K)
所以去關心PE值那假設又意義的數字 還不如去要求穩定性 因為最終壽命持續下降後
要擔心的影響因素也就是穩定與可靠度這點 不如直接針對穩定性去了解最真實的差異點


Davidch wrote:
http://www...(恕刪)


你在說這個嗎:
http://www.micron.com/products/support/fbga

looks wrote:
轉檔傳統硬碟就夠了S...(恕刪)



我的需求是剪輯哦,不是只有轉檔
所以硬碟讀取速度很重要

我的素材是高流量的4K影片
是使用專業攝影機拍的

用HDD組Raid0當資料碟不知道夠不夠用
不過SSD一定會快上許多
或是SSD組Raid0!!
那不知道使用起來會多快了~~
我來推薦的話,我覺得讀取端跟存端都使用256~512GB的SSD
系統的RAM夠大的話再切一點來給軟體當暫存
SSD選便宜容量大就夠了
PNY 我買了 悲劇一場!!(系統硬碟) 我簡單附上一張圖片!





我電腦規格
CPU E3-1230V3

想想會爛到哪邊去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