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OCZ促銷~殺很大!!!

OCZ Agility 60G
配「SATA3」主機板

美光 M4 64G
配「SATA2」主機板

美光 M4 64G
配「SATA3」主機板

一樣跑 AS SSD Benchmark (預設值)
上述3組配備
總分依序為 250 : 500 : 650
插SATA3還被插SATA2的狠狠巴掉...

OCZ想換新LOGO的話
↓下面這個應該很不錯



Hunter Lu wrote:
power不是妳貼的那顆捏!!
是紅色的CyberSLIME 500W銅牌↓↓↓↓↓↓這顆

http://www.cyberslim.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oducts9014&Category=70



是公司網頁提供的連結檔案錯誤 @.@

從其他人的開箱文有看到,sata接頭是有 5個
squarelfox wrote:
OCZ Agility 60G
配「SATA3」主機板

美光 M4 64G
配「SATA2」主機板

美光 M4 64G
配「SATA3」主機板

一樣跑 AS SSD Benchmark (預設值)
上述3組配備
總分依序為 250 : 500 : 650
插SATA3還被插SATA2的狠狠巴掉...

OCZ想換新LOGO的話
↓下面這個應該很不錯




省錢方案也省效能
有一好就沒兩好
一分錢一分貨
衡量自己的需要
有符合需求就好

單論效能
還真是杯具

EZLINK Seraphim 120G (SATA2 ,SandForce SF-1222) NT$4,000有找 ,使用約1個月,使用儲存空間約50%
配「SATA2」主機板
一樣跑 AS SSD Benchmark (預設值)
總分都超過300

GIGABYTE
GA-MA78G-DS3H Rev1.0 (Chipset:780G+SB700)
SATA II (3Gb/s)





延伸閱讀:
下次買東西記得先來爬文,我可憐的120G SSD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2593375&p=1
為什麼OCZ在某些測試軟體上跑出來的數字很鳥呢?
對這個問題我爬了一些文章
在這邊跟大家做個分享!!
應該說SandForce控制晶片的SSD不只OCZ啦...
簡單來說SandForce的控制晶片有兩項獨家技術

DuraWrite
這個技術能夠解釋為甚麼SandForce控制器在寫入效能表現上總是特別良好的原因,從前一篇文章可以知道,快閃記憶體在複寫資料時,必須進行讀取、更改、抹除、再儲存的複雜程序,因此實際寫入的資料量會比原始的要大,這種情形稱為「寫入放大」。而SandForce控制器能夠進行即時的資料壓縮作用,這是一套多重的資料演算法,可以讓實際寫入的資料量反而縮小,最小可達0.5倍而已,且會比對新資料與舊資料的差異性,當資料重複存在時,就只寫入特殊的部分。不過遇到已經被壓縮過的資料時,就不能發揮出原本該有的效果了。

RAISE(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Silicon Elements)
SandForce的控制器並不需要另外搭配快取記憶體來使用,但是其可用的儲存容量總是比其他產品要少,這是因為RAISE這個容錯技術必須要挪部分的儲存記憶體空間來進行類似RAID 5那樣的校正碼儲存,而這些資料也會被分散儲存在不同的記憶體顆粒裡面。另外控制器也會把這些被隱藏起來的容量,當作複寫資料時的暫存交換空間使用,而在新的SF-2000系列控制器裡,則可以將RAISE功能給關閉,讓使用者可以用到完整的儲存空間,比如以往120GB的產品就會變成128GB,不過這一切還是取決在固態硬碟製造商的設定。

某些測試軟體就沒有支援DuraWrite即時的資料壓縮作用的資料演算法,所以測試不出來他真實的速度,並不是他比較慢或是比較爛,而是測試軟體不知道他的獨門技術...!!
所以大大用的檔案大部分是全0或全1的檔案嗎?
一般使用者用到最多的檔案大概是JPG MP3 影音等壓縮過的檔案吧

所以大家都說ATTO看爽而已
CDM跟AS SSD比較接近實際使用
其實CDM跟AS SSD BENCHMARK和ATTO都是兩種極端,多數人的資料應該都介於兩者之間

至於OCZ會被說效能差也是自找的,敢用非同步的25nm顆粒+SF2281就別怕人家罵
價錢優不代表品質好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
大家各有所需摟
青菜豆腐各有人愛
最近美光跟Intel都在殺,要比性價比,Ocz應該相對弱勢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