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泡沫化瀕臨破產倒閉,只能讓外資入侵來換得一時苟延殘喘,要怪日本企業自己不爭氣。KIOXIA 是由日文的「記憶」(kioku)和希臘文的「價值」(axia)組合而成之混成詞,日歐混血的名詞到台灣就變成被當雜牌看...然而更雜牌的PNY、TeamGroup、ADATA 一堆人追捧,好香好棒棒喔......台灣人只要便宜貨就是好的消費型態,誰還管甚麼雜不雜牌
YT Live wrote:TOSHIBA還有HDD硬碟賣得不錯SSD卻掛KIOXIA 很矛盾 TOSHIBA半導體部門虧損實在太嚴重,被從母企業分割出獨立成為另一家公司,從此兩家財務各自獨立,這在歐美資本市場操作很常見。舉個例子:2000年德國西門子(Siemens)半導體部門虧損實在太嚴重,影響到整個西門子集團財務結構,被從母企業分割出獨立成為英飛凌(Infineon)。英飛凌後來轉型成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從這時開始歐洲放棄沒有利潤的半導體製程代工,台積電慢慢崛起),傳統的DRAM設計與製造業務還是虧損實在太嚴重,這部分又被另外分拆獨立成另一家公司,奇夢達(Qimonda)對資訊產業不陌生的網友,西門子、英飛凌、奇夢達這些公司名稱應該都不陌生,但他們原本是一家,有些員工甚至一直在同個辦公大樓上班沒調動過,卻經歷了2次公司大門放鞭炮掛新招牌。總之,這只不過是資本市場財務操作手段,例子多不勝數,一點都不稀奇。說到這個,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台灣明碁(BenQ)以小吃大併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結果一年後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地逃回台灣,然後把一大爛攤子(3千名原西門子勞工)丟給德國政府的往事。
KIOXIA名稱取得好不好見仁見智,有人覺得發音好記也有人覺得品牌取得有它的深意,當然也有人覺得無感所以當雜牌沒什麼不對,這跟台灣人怎樣沒什麼關係。Toshiba作為NAND flash的發明母公司但卻不是最大放異彩的一家,這跟自身當初視野點短淺有關,所以今天以品牌KIOXIA行銷卻被人必需端出Toshiba才讓人認識有點諷刺,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舛岡富士雄的故事,他與東芝的恩怨情仇:https://www.techbang.com/posts/98119-how-much-can-i-make-by-inventing-flash-memory-this-is-a-dog手機排版不好閱讀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