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寫入的檔案小又多,SSD寫入放大才會很明顯(例如當系統碟),
若寫入單一檔案是幾G或幾十G,寫入放大程度就很小很小,
若不喜歡SSD當系統碟寫入放大嚴重,可以改當成放影片或是壓縮程式檔的資料碟就好。
可以自己做寫入測試,一堆小檔或圖片加起來10G,跟寫入單一檔案10G比較,
看「NAND累計寫入」的值會差多少。
忘了寫入放大確切數字是什麼,大概是這種概念=>
SSD最小抹除單位是4KB,就算寫入檔比4KB小,SSD仍會抹除4KB單位再寫入,而「NAND累計寫入」記錄是抹除的累積數字,於是就造成寫入放大,然後愈大的檔案就愈少出現這種過量抹除的次數
有誤請指正~~
天飛健 wrote:
SD有寫入放大的情形,其實也不用太擔心,
寫入放大的原因將近10幾種,詳情自己去看百科,雖然NAND寫入放大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透過更好的演算法來盡量降低,以增加SSD的整體使用壽命。
本身有沒有韌體研發能力的SSD製造商,功力就是在這種小地方可以看出來。
像樓主那個SSD寫入放大比率高達1:3,這已經算是很爛(嚴重)的,可以說幾乎沒有花甚麼力氣在韌體演算法最佳化上,看在那種售價及蛇蛇的品牌價值,這樣的表現倒不是讓人感到意外就是了。
當然有人認為不用太擔心也是可以啊,反正就保固內壞掉就出保,過保就在挑個最便宜買一個來換用,這也是一種SSD使用方式。記得要常常備份就好,SSD甚麼時候要掛沒有任何軟體可以準確地預先警告你,包括Crystaldiskinfo
如果美光,三星,Intel...等大廠,他們的SSD產品寫入放大也高達3x以上
那應該會被罵到翻...
大廠調效功夫從這點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會寫入放大跟主控,本身firmware都有關,看廠商怎樣調效怎樣寫
每個SSD多少都有寫入放大問題,管你是SLC MLC TLC QLC...都一樣
只是調效功力每家不同,有廠商可以做到1.1倍以下
當然也有像信仰牌這樣2倍甚至3倍的
不過人家是賣信仰的,會買的不會在意這個
既使他可能用美光500GB的價格,去買信仰牌240GB
人家要的是牌子
multimedia007 wrote:
A9 為 00000000064...(恕刪)
不用在意這個了,大家只是看到說說而已,你都買來用了,你也沒辦法改變甚麼。
寫入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現象很嚴重其實真正影響最大的不是使用壽命,而是保固,現在3D NAND其實都很耐寫,正常使用不要有不測風雲在保固期間內要寫到死其實不容易,就樓上某人講的,SSD要壞很多因素是主控造成的,韌體有bug造成SSD主控晶片當機,情況好的完全斷電後在接回去(冷重開),SSD就回來了,只是資料丟光光,情況差就是直接鎖死SSD,讓你完全沒法用。
不管哪種情況,當你決定要出保,偏偏現在SSD廠商都很精(賊),保固除了看出廠(購買)日期,還會看實際寫入量有沒有超過廠商限定的TBW,寫入放大現象嚴重的SSD 非常容易保固期限還沒到,但就已經寫超過TBW的量了,結果就是提前過保。
我看過最嚴重的寫入放大現象是Intel 530/535系列SSD,後來還緊急出新版韌體來改善。(SSD Non-Searchable Fixes and Misc Tools)

看看將近1:13...

Intel 是看E9值(相當於健康度或者TBW達標率),降到1就提前過保,不管你五年保固還剩多久。
才開機15次用了1321小時寫了2523 GB,E9值就已經扣了5分...(至於Crystaldiskinfo 健康度97%怎麼算來的我就不知道)
這個SSD不要說5年保固,用滿一年就過保機率非常的高,所以一定要趕快更新韌體來修正。
站內相關文:[最終更新]Intel 535 SSD 介質耗損指標(e9)快速降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