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manxza wrote:
我所說的沒有意義是...(恕刪)
奇怪了,在討論Intel但你偏要拉其它家的產品出來救援
而且照這樣算還可以用10年以上,P/E多少對用這顆SSD的用戶也沒啥好怕的

況且不同家SMART的算法不一樣,對該SSD壽命的設定也不同
Vector用的IMFT 25nm通常是3000P/E起跳
但考慮到當時OCZ Technology用白片還被傾倒垃圾顆粒,所以可以合理猜測SMART值會更保守
(可由hardware.fr當時的返修資料得知Vector也可能是使用這種顆粒的其中一員)
道理同Intel的E9值,E9值降到1自動鎖死在只讀模式
無論如何廠商標的TBW就是參考用,不是拿來隨便攪一攪就能稱作P/E多少或是壽命如何的證明
至少Intel的E9值與標示TBW就是如此
但是若產品做得不好
導致寫入放大倍率超高時
這我同意,本來就是如此
但535的問題在於韌體策略的問題才導致WAF太高
除了公板以外Intel在SF2281的韌體都不同(尤其Intel的自家FW更不外流)
其它主控不會因為這樣就被影響
(主控和韌體完全不同,從以前到現在廠商都很極力去解決高WAF的問題,
除非你24/7都在做4K隨機寫入,所以不用拿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了)
TBW值是拿來參考沒錯
但數字大小就很清楚地表達了顆粒的耐寫程度
intel就是明白的告訴消費者
545S用的顆粒就是比600P用的還要更爛
偷偷告訴你有些廠商引用JESD219A的測法後連TLC產品的TBW還比舊MLC產品的TBW標示高
看看吧! 以540S來當參考
網友用17天寫31.34TB就爆了
這擺明就不是顆粒被寫壞的問題,更像是相對常見的FW出錯
且這相當於一天寫1.8TB了,有多少人在""家用""一天寫1.8TB?(對這顆來說是~7DWPD)
喔對了,540S有在自家pdf上將120GB標20GB/d(五年~72TBW)
算起來也一樣和那個案件的E9值完全勾不上邊,這是你自己打臉自己的概念?

我不知道你對intel怎麼想
但5系列SSD全盤寫入次數看下來是越來越低
510 5000+次
520 5000次
530 3000次
535 1500次
540S 500次
545S ???次
當然SSD的發展變成這副計畫性汰舊的鳥樣
並不能說是intel的責任
但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
產品耐用度越來越爛難道不恐怖嗎?
我是不知道Intel怎麼想啦
但更恐怖的是用錯誤的觀念去危言聳聽,去擔心$/GB有沒有繼續跌還比較實在
喔對了,你列出的這些SSD的全盤寫入次數("假設"是對的)也都和官標TBW無關
哀唷你又在自己打臉自己了

還有最前面的"TLC 500次"<==只能笑而不語,這代表不少人的知識該更新一下了(依照不同廠商的產品,實際更高)
最後提供這篇,你要繼續用TBW喇出莫名其妙(笑)的"壽命"是你的事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30744-1-1.html
對了,請問十樓是那顆Vector SMART圖的原po嗎? 是的話那我快被這串樓主的回文弄到笑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