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有關SSD救援資料的問題

flashdataback wrote:
其實SSD放數據庫的不少...(恕刪)

可是你沒講的是,這些商用系統都會做每日(每幾個小時)備份甚至是異地備援

我還沒看過哪個客戶把數據庫放SSD然後不做任何方案的備份

RAID5起碼還OK,本身就有容錯機制,一次同時壞2個機率不高

一但遇上了也是....

可是同樣的標準要求PC使用者就顯得緣木求魚

有哪個PC使用者會天天備份的

這也是樓上幾位強調SSD不是拿來堆積資料的原意

畢竟跟傳統硬碟比起來,救援資料的成本還是高上太多太多了

而且還不是100%可以救(SSD主控有加密就根本沒折)

khsji5873892 wrote:
我SSD故障有請人維修過,而且有修好資料都在,...(恕刪)

可不可以分享一下詳細情況....

我在台灣還真沒聽過SSD救援資料實例

型號是甚麼??損壞情況如何??花了多少??花自己還是報公帳..

jerry20530 wrote:
不能裝hdd的機型根本是自殺....等壞掉不能讀取再來哭就太晚了....
蠢到ssd放重要資料 笨到可以...(恕刪)

也不用說的這麼極端,這類型平板筆電的用法就要像在用行動裝置一樣

就是要勤備份(不管是透過雲端還是外接硬碟、NAS)就解決問題了,哪來的自殺

一來這種Ultrabook/Macbook air 內建的SSD也沒多大,塞不了多少資料

二來很多備份軟體都支援"差異備份",那種筆電每日備份的過程跟在使用iPhone、iPad透過iCloud(雲端)或iTunes(PC端)備份沒兩樣
jerry20530 wrote:
不能裝hdd的機型...(恕刪)



基本上,偶對無法內接硬碟(第二個空間)的機種,通通列為拒往戶
systemctl wrote:

也不用說的這麼極端,這類型平板筆電的用法就要像在用行動裝置一樣

就是要勤備份(不管是透過雲端還是外接硬碟、NAS)就解決問題了,哪來的自殺

一來這種Ultrabook/Macbook air 內建的SSD也沒多大,塞不了多少資料

二來很多備份軟體都支援"差異備份",那種筆電每日備份的過程跟在使用iPhone、iPad透過iCloud(雲端)或iTunes(PC端)備份沒兩樣


單顆ssd硬撐 有必要這樣玩嗎??

有些不適合上傳雲端 難到你也要硬傳??

當初配的時候怎麼不直接能雙硬碟的機型?? 還要搞外接盒??

NAS的建置成本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花這種預算.......

你配雙硬碟 就算系統SSD掛了 或是 主機板故障 都還有機會撈資料

直接拆硬碟出來 或是 用PE去撈 都可以救....

你就是要資料放在 焊死在主板和特規的SSD上面等死嗎??...

我只能說這種風險 不會讓你有機會 備份到....哪天主板不開機 或是 SSD故障 穩死不用拖而已.....
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jerry20530 wrote:
單顆ssd硬撐 有必要這樣玩嗎??...(恕刪)


不要那麼激動嗎??我只是據事實實說...

確實啦,如閣下說說,不是所有東西都能上雲端

不過同樣的事情不也可以類比行動裝置像iPhone、iPad、android....你要怎麼說??

最近這幾年像Apple MBA、Ultrabook...甚至像surface這種平板筆電賣的強強滾...

表示有它的市場性在

閣下有那些的疑慮,那就表示你不適合以上那些商品定位

我自己是因為公司配發給我一台HP Ultrabook

用了快3年也沒覺得有何不便及侷限性,起碼外出輕多了

堆資料就堆在外接硬碟或網碟及公司的file server上,筆電只放即時要用的資料(總共才240GB也要省的用,用apple MBA的更慘)

2~3天就接上外接硬碟做個"差異備份",一次耗時都不會超過5分鐘

比備份我的iPhone還稍微慢一點點而已...

我只是想強調,用這種筆電、平板本來就不能用傳統PC的思維去使用,一定要有些變通

就像你現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思維跟10年前用有數字鍵盤的手機一定不一樣,對吧??

老實說,我自己買的PC也不會想買這種的,不便宜耶....

即使是新一代筆電平板或手機 ,跟傳統電腦還是有一個一直沒變的觀念
就是不管儲存裝置是什麼 ,重要的資料就應該要有相對應的備份機制 ...

systemctl wrote:
不要那麼激動嗎??...(恕刪)



我現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思維跟2個月前用有數字鍵盤的手機完全一樣

所以智慧型的功能,通通關掉

現在的光碟越來越少用
利用它的空間
買了個光碟轉換HD轉接盒
放了一顆2.5吋的硬碟
就能放心使用SSD了
把SSD 當系統碟來使用
備份還是免不了
最起碼容量小些
備份時間不用拖太長!
myp888 wrote:
現在的光碟越來越少...(恕刪)



"光碟機" 可以不要,但 "光碟轉換HD轉接盒" 絕對標準配備

對於犧牲掉 DVD-ROM 空間的機種,要加以唾棄


PS: 我現在 NB 用的 SSD (1T), C: 劃 60G, 劃 10% 當保留空間
各位都太認真了
我本身只是出於好奇發問而已

只是看網路上一堆說SSD能救的...
我想說SSD都把資料存在電晶體上是要怎麼救...

睿睿睿睿 wrote:
各位都太認真了我本...(恕刪)

就原理上,跟救援記憶卡差不多,只是複雜度較高,
因為記憶卡可能只有單晶片封裝,只要控制讀寫的功能沒壞,
自己在家用救援軟體也能撈出點小成績,
而SSD是以類似磁碟陣列的方式,
整合多顆FLASH ROM一同運作,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快I/O效率,
可是只要主控晶片或是其中一顆FLASH記憶顆粒掛點,
整個SSD就「差不多」完蛋了,運氣好一點可能只是某個顆粒內的一小個區塊損傷,
這通常還有救,但是需要把所有的顆粒解焊下來,
使用專用設備讀取資料再作組合排列,可如同上面某位網友所說,
遇到主控晶片加密的,如果沒解密,只會得到一堆亂碼,而不能救援成功。

目前業界在SSD救援比較有實績的,大概就屬復得科技較常聽到,
但從他們官網的資料看來,
一旦遇到Sandforce 12xx系列與22xx系列的主控晶片加密機制,
可能還是無解~~~~

最後也推一下樓上幾位網友的意見,資料常備份才是王道,
救援資料絕對不能當成資料毀損時的最佳解,
那通常是死馬當活馬醫,醫活了算你命大,但是要收很多錢,
而醫不活算是正常,只能讓寶貴資料隨風而逝。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