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輩子不太可能的拉只是再過四五十年後,那時候可能因為傳輸速度更快,檔案也變得更大,到時候別說這容量太小(可能隨身裝置隨便都內建幾TB~哈)連介面都不一樣了感覺未來這些東西不是走無線就是走光通道了(可能隨便一個個人裝置速度可能都比現在乙太還快)不過不熟eMLC,只知道他真的太高貴了~~感覺應該還要一段時間才會到消費市場上來吧~~
謝謝各位給予的分享,受益良多~因為真的覺得很麻煩,之前都是用128G的,但是每次用先鋒看電影,心裡總是覺得硬碟可能會爆,讓我覺得很煩想說直接換一顆高擦寫的,這樣第一不用再分硬碟反正正如(10樓)所說,我也是打算兩年汰換,第二使用上來說我就不用有顧慮
小笨賢 wrote:那顆不是後來說~~...(恕刪) 誰說??哪顆??發言要小心喔,沒有確切的證據就說不是真的,有點危險啊~~~偷渡一個消息給大家,建興繼MU3 rock之後,又出了一款MU3 PH5,官網宣稱是3D MLC之外,還強調這款也是10000P/E喔~顆顆,其他廠商的爛顆粒還要撐多久呢??TLC??
"在NAND Flash工廠制造處理過程中,廠商把晶元上最好的那部分Flash晶片挑選出來並用企業級的標準來檢測晶片的數據完整性和耐久度。檢測完成後,這些晶片被取下來改變內部參數並進行之後的比標準MLC更苛刻的測試。當這些晶片通過測試後,就被定義為eMLC級別組"...以上這段話來自於PCEVA所以NAND廠費心挑選並以企業級標準測試調整這種成本比較高的東西不賣去高利潤企業級市場卻拿來消費級市場賣跟普通MLC一樣的價錢你認為有可能嗎?
24L-II wrote:'在NAND Flash...(恕刪) eMLC報價沒有貴多少. 差別只是要早早下訂單, 而且多了一點點測試的費用. 綜合性的電子產品公司大多都是長期訂購記憶體反而是晶圓廠自有品牌的SSD. 你就別期望他用多好的顆粒了. 因為測試良率較好的good die早就被客戶訂光了. 晶圓廠自有品牌做SSD大多是未測試或是人家挑剩的拿來做.當成good die來賣. Intel,美光,三星,海力士,SanDisk,東芝這幾個品牌, 盡量避開為佳. 尤其是保固時間喊久的. 最有可能是未測試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