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ntel釋出530和535新版韌體: 解決高寫入放大問題

只要使用沒問題,就真的不建議更新了,免得跑出更多,當前未知的問題出來。

changpizz wrote:
只要使用沒問題,就...(恕刪)

但是寫入放大這問題不就是最大條的嗎??
降低SSD壽命

還有比這嚴重的嗎
pikacat wrote:
但是寫入放大這問題...(恕刪)


當然有嘍!寫入放大,只是一個被"吵"出來的所謂問題,但是更新前必須要知道,它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放大,如果當初是因為速度,那想要更新當然沒問題,頂多效能被犧牲掉一些罷了,但如果是因為其他內部機制,那麼一旦取消掉,或是做變動,可能原本使用沒有異常的產品,會反而跑出一些新的問題出來。

例如原本容量,必須要達到80%,才會影響效能或是其他方面,但是更新後,"可能"放大的情況消失了,但是卻變成50%就受影響,這都是看不到,想不到,或是無法被預測的部分。又或者,原本在某些運作條件下,是可以充分發揮的,但是更新之後,就反而不如從前,這也是一種可能。

要知道,許多企業型,或是工業型的產品,貴都不是貴在效能上,而是這些所謂背後運作機制,有些是為了防止錯誤發生,有些是為了平衡效能,如果把這些機制都取消掉,或許表面上看起來,產品背後的動作變少了,達到所謂的效能提高,或是壽命變長的假象,但是犧牲掉的部分,卻都是一些無形的好處。

實際到底有什麼影響,這都需要時間去觀察,或是通過其他用戶更新回報,來確定是否有其他影響,所以不必急著更新,或是非更新不可。買Intel就是為了它的均衡與穩定性,如果這更新是會影響,那....它的優勢不就沒了嗎?

你是喜歡開一台,雖然跑不快,但是很可靠的車,還是喜歡開,跑的很快,但是可能問題不少的車?
有些SSD產品,作業系統用久了,總是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或是出現一些當初沒有的問題,總之就是後來出現了怪問題,但或許某些問題原因,正是因為這些,所謂後續更新才導致的,所以才建議,不要隨便去增加這些,可能會影響穩定的變動因數。

這是官方網頁下方,對於更新所做的說明內容。
寫入放大

寫入放大是主機寫入與 NAND 寫入之間的差異。有已經顧慮同時使用 Intel® SSD 530 系列和 Intel® 固態硬碟機 535 系列的寫入放大的數量。部分使用者注意到 Intel® SSD 520 系列的寫入放大是更低。

Intel® SSD 530 系列和 Intel® 固態硬碟機 535 新增周圍的低功耗的狀態,這個相同的產品線中的前置變更相較於機行為的省電效益的架構變更。低功率狀態支援需要的磁碟機保護資料遺失的背景中執行記帳活動,並更快從低功率狀態。這將寫入放大的規格。舉例來說,小型的低功率狀態轉換隨附的主機寫入數量,寫入放大將會由於執行的背景記帳寫入加上的主機寫入。在某些系統中,這可能會有寫入放大的影響。然而,將磁碟機也建置,是為了滿足相同的穩定可靠與耐用性的平衡點為 Intel® SSD 520 系列的標準。

某些寫入放大預期。NAND 架構,由於同時發生其他磁碟機的活動,磁碟機執行回收 「 使用中 」 移到新的領域,以及收回的資料,請刪除作為可用空間的區塊。寫入放大的數量取決於寫入的類型以及刪除的資料量。某些工作負載可能會觸發更高的寫入放大。舉例來說,長時間的小的檔案大小寫作業可以產生更多的回收比大型的檔案大小寫的作業。

省電模式 Intel® SSD 530 系列與 Intel® 固態硬碟機 535 系列產品中,也可以新增額外的背景寫入作業,之後再進行至低耗電狀態的磁碟機。如果您的硬碟會轉換到較低的電源,且快速喚醒,通常背景作業的數目,然後可以增加。作用中,寫入放大增加。標準使用者的活動,通常是混合的省電轉場,經過一段時間分散的寫入行為 (不只是小型 IOs)。

如果您典型的活動不很接近 「 產品規格 」 中所指定評比耐用性的平衡點,應該出 Intel® 固態硬碟機上的過量耗損。如果您有任何疑慮耗損平均輸出、 監視器的 「 SMART 」 屬性 E9h。我們會保證 「 產品規格 」 所述,以使用您遵守為基礎的固態硬碟機。

時有較少的主機寫入及 (或) 磁碟機就可以透過許多閒置的週期,沒有主機的活動,通常是觀察到高的寫入放大。保留的驅動器的狀態,在閒置期間的記帳作業會導致更高的寫入放大。

我們引進了一種解決方案,以解決高 WA 疑慮的一些客戶。您可能會看到有些根據使用模式行為的電池續航力的影響。
changpizz wrote:
當然有嘍!寫入放大...(恕刪)

原來如此,韌體確實是沒事不要亂動~

我的E9目前97趴
算了,還是放棄更新好了

感謝您的教學,目前已順利更新完成了。

changpizz wrote:
當然有嘍!寫入放大,只是一個被"吵"出來的所謂問題,但是更新前必須要知道,它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放大,如果當初是因為速度,那想要更新當然沒問題,頂多效能被犧牲掉一些罷了,但如果是因為其他內部機制,那麼一旦取消掉,或是做變動,可能原本使用沒有異常的產品,會反而跑出一些新的問題出來。

例如原本容量,必須要達到80%,才會影響效能或是其他方面,但是更新後,"可能"放大的情況消失了,但是卻變成50%就受影響,這都是看不到,想不到,或是無法被預測的部分。又或者,原本在某些運作條件下,是可以充分發揮的,但是更新之後,就反而不如從前,這也是一種可能。

要知道,許多企業型,或是工業型的產品,貴都不是貴在效能上,而是這些所謂背後運作機制,有些是為了防止錯誤發生,有些是為了平衡效能,如果把這些機制都取消掉,或許表面上看起來,產品背後的動作變少了,達到所謂的效能提高,或是壽命變長的假象,但是犧牲掉的部分,卻都是一些無形的好處。

實際到底有什麼影響,這都需要時間去觀察,或是通過其他用戶更新回報,來確定是否有其他影響,所以不必急著更新,或是非更新不可。買Intel就是為了它的均衡與穩定性,如果這更新是會影響,那....它的優勢不就沒了嗎?

你是喜歡開一台,雖然跑不快,但是很可靠的車,還是喜歡開,跑的很快,但是可能問題不少的車?
有些SSD產品,作業系統用久了,總是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或是出現一些當初沒有的問題,總之就是後來出現了怪問題,但或許某些問題原因,正是因為這些,所謂後續更新才導致的,所以才建議,不要隨便去增加這些,可能會影響穩定的變動因數。

這是官方網頁下方,對於更新所做的說明內容。


Intel 系列 SSD,目前有異常高 WA 的僅有 530/535 這兩顆,其他不論是使用 SF、SMI 還是自家控制器的型號,都沒有高達 30倍 WA 的情形,很明顯是異常,而非什麼特殊設計。

有問題該更新的就弄,不需要杞人憂天,不然 E9 降到 1 破保有比較好嗎
parislike8 wrote:
Intel 系列 SSD...(恕刪)


你好像忽略了,最上面我所說的內容,
只要使用沒問題,就真的不建議更新了,免得跑出更多,當前未知的問題出來。


另外,如果上面的官方說明,用字或文法讓你看不懂,那麼我提供英文說明。
There has been concern over the amount of write amplification 1 while using the 530 and the 535. It has been noted that the write amplification on the 520 was much lower. The 530 and 535 added architecture around power savings which changed the behavior of the drive. On some systems this may have write amplification impacts; however, the drive was also architected to meet the same reliability and endurance standards as the 520.
Some write amplification is expected. Because of the architecture of NAND, while other drive activity is occurring, the drive will perform garbage collection moving “in use” data to new areas and reclaiming deleted blocks as free space. The amount of write amplification depends on the type of writes and amount of deleted data. Certain workloads trigger a higher write amplification. For instance, small-file-size write operations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generate more garbage collection than large –file-¬size write operations. The power saving modes in the 530 and 535 products also add extra background write operations before taking the drive into a lower power state. If the drive is transitioning into lower power and then being woken up very frequently, the number of background operations increases, and in effect, increasing write amp. Standard user activity is typically a mix of write behavior (not only small IOs) with power saving transitions spread out over time.
If you typical activity is not approaching the endurance rating as specified in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you should have no concern of excessive wear out on the SSD. Should you be concerned about wear out, please monitor the SMART attribute E9h. Intel warranties the SSD based on the consumer adhering to usage as based in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st writes and NAND writes.

是不是FW設計,上面的紅字,我想應該已經回答你了

順便一提,SF不是沒有問題的,印象中在SF官方版本,Firmware 6.0.0 or 6.0.1時候,其實就有著相同的問題存在。(Intel 53x=SandForce)至於部分的影響原因,就跟它的演算架構有關係,某些data類型,本來就會造成高放大比,但這並非所有用戶都會發生,主要還是看使用環境與用途。

如果照上面網友的圖,即使NAND都顯示寫入40TB,實際也不過才下降3%,如果這樣都算是有問題的話,那我就不知道,你認為的SSD壽命,應該要是多少,你才會覺得正常了? 4000TB? 8000TB? 還是12000TB?別無病呻吟吧!

保固的部分,就我所看到的,Intel一樣是會依照年限保固的。

changpizz wrote:
保固的部分,就我所看到的,Intel一樣是會依照年限保固的。


只針對最後一行回
Intel SSD 530/535系列的保固條款是(a)5年 (b)E9到達1,看哪一個先到達
請見保固條款
如果是730系列的話就沒有E9的限制

從Intel的說明來看,更新了以後副作用就是會比較耗電
這對NB來說影響比較大,對PC來講就沒差了
如果自己的使用模式不會造成E9快速下降的話,那不更新也無妨
Kojiro wrote:
只針對最後一行回Intel...(恕刪)


即便E9過低,還是可以請求保固,所以並不是下降就是自認倒霉。(20%)

會列出這樣的條款,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多半是為了避免,用戶不當使用,或是將消費等級產品,拿來用在企業用途方面,所以當然會有這樣的規則出現。

簡單說明一下,到底寫入放大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會不斷出現異常放大,主要原因大概有兩種,首先,SandForce的演算控制,主要是針對影音之外的資料數據,能夠有壓縮的效果出現,所以會變成是1 : 0.5~0.8左右的WA,但如果使用者,是將其用在影音用途,或是拿它來跑一些不可壓縮的測試,那麼很自然的,就會導致放大的問題。

明明寫入的資料,該是多大就是多大,為何會出現放大的問題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對主機寫入請求,如果是1的情況,那麼自然對NAND寫入時,也會是1沒有錯,但是要考慮到一點,測試軟體所寫的,事實上是屬於無用數據,所以當你測試結束後,這些數據理所當然的,就會被標示成可清除空間。由於當時程式運行時,就已經執行過1:1的寫入行為了,那麼當然之後的清除行為,就會變成是"額外"動作了,所以很自然的,就會變成超過1的結果了。

今天你對主機,下達1:1的寫入,OK 磁碟也如實地完成了,但是當你刪除時,這些其他背景動作的清除or搬移部分,應該算在哪裡呢?這當然就是算在,NAND的寫入行為當中,而不計算在主機請求的行為裡面,所以會有寫入放大的問題,說穿了是非常正常的。

要確定是否SSD為異常,方法其實簡單到不行,你只要把SSD,安裝了完全乾淨的系統,並且斷開網路,或者其他可傳遞媒介,如果SSD因此就正常,那就代表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屬於使用環境與習慣,才導致如此的情況出現。

經常的跑測試軟體,或者是用在7x24H的用途,本來就已經不在,消費級產品的適用範圍了,難道還要指望,花個2~3千元,就能夠濫用在測試,或者是高壓環境,還能用一輩子不成?你如果是商人,你會願意嗎?那其他高階產品,是準備要賣鬼嗎?

Windows環境,因為看不到可清除空間,所以使用者會認為,使用容量就是這麼一點,為何還會有其它的動作出現,但如果是Mac用戶,其實就比較容易理解這點了,因為在內建的磁碟工具當中,就看到info顯示容量中,可用空間,是包含著可清除空間兩者。


如果磁碟裡面的數據,都沒有做清除動作,或者是不可清除的資料時,未來SSD要寫入數據,或是平衡區塊的寫入次數時,就必須要先把原來的資料,讀取出來,移動到其他較健康的區塊中(也要算寫入),然後才進行數據寫入,該行為很自然的,就會造成SSD,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這也就是官方那些難懂說明,用白話意思的解釋的部分了。

引用另外一篇,關於E9掉到剩下2,網友ccoei389所貼的圖片


使用次數才9次,已運作2xxxH,這時的主機請求的寫入量,就已經高達7XTB了,這一看也知道,不是什麼正常的應用方式,況且如果會拿來跑測試,或者是有用來存取影音檔,那麼會有這麼高的NAND寫入,完全就是再正常不過了。(不然請告訴我,能存的容量,就只有這麼一點大,到底是為什麼,可以短時間內不斷地存資料,隨便都是TB的容量?)

很多消費者,心態就是只要有保固,就要去拼了老命的操它,反正壞了就換新,難道這不是個有問題的心態嗎?(想佔廠商便宜,而廠商不給利用,這樣也能算是個問題?做人還是老實一點吧!別老是想佔誰便宜!)

另外從他的info可以看出,放大率也不過是2.x倍而已,根本就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不懂這還要唉什麼? 我如果是該廠商,當然連考慮都不用,就知道要設定個防火牆,來避免這類用戶的濫用了。

這樣的用途,請買工業或者企業級別產品,別老是想省錢,用消費級產品後,再回頭來怪東怪西。此案例如果是我拿到,要求我做判定的話,那我肯定會告訴RMA單位,這個消費者的產品,屬於不當使用,所以不履行保固。
BG21版本被提示 The selected Intel SSD contains current firmware as of this tool release.
只好先掛著程式應急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