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500GB級距的SATA SSD (MAC外接系統)

感謝您的建議, 這個4bay (SW RAID, Thunderbolt 2 = TB2)外接盒我是最近特價購入, 最後算起來不到7400 (大概是一般品質好些的USB 3.0 4bay外接盒的2~3倍價)

因為我是想當外接系統碟使用, 而我的Mac只有USB 3.0和TB. USB 3.0的頻寬實務上不足以供給大容量SSD使用, 為了儘量達到SSD的速度, 我才選擇TB的方案, 而TB單bay外接盒市售大概3500~4200元, 而且還只有單bay, 換算起來CP值不高.

我選擇此外接盒的綜合考量如下:
1. 現在使用能獲得較大效能與穩定性(即使只用單顆當系統碟) => TB優於 USB 3.0
2. 為何選4bay, 不選2bay or 1bay =>
1bay=3500~4200元,
2bay(SW RAID)=5000(二手, TB1)~6990(TB1)元,
2bay(HW RAID)=8800(特價TB2)~12800(TB3)元,
4bay(SW RAID)=7400(特價TB2)~11800(TB2)元,
4bay(SW RAID)=13800(TB3)元,
2bay SW RAID的方案已經被淘汰且價格降不下來, 且因實作方式, 不做RAID的話, TB1的速度還比USB 3.0慢
2bay HW RAID的RAID 0實測速度還無法突破Thunderbolt 1的瓶頸, 大概只到7~8成, 等於他的TB2是廢的.
4bay SW RAID (TB3)的方案目前太貴, 沒那麼多預算
故我選擇4bay SW RAID (TB2)的方案, 單顆SSD最高能破500MB/S, SDx2 RAID0實測都能幾乎突破TB1 (1000MB/s)
3. 若未來有多顆做RAID的需求, 或是多顆硬碟同時使用 => TB總頻寬 優於 USB 3.0, 且多bay外接盒為必需
4. 日後若有換新Mac的需求, 即便TB2外接盒不能直接接在TB3的主機上, 也能透過轉接線的方式達成, 而轉接線的成本應該會低於TB2外接盒與TB3外接盒的價差
5. 剛好有筆閒錢, 爽度無價XD

目前小弟在看的MLC方案(奇摩折500後的價位)
M6S+ 512GB: 4899
SP900 512GB: 4599
Transcend 370S 512GB: 4399
Sandisk extreme pro 480GB: 5890
是覺得M6S+還在能接受的價位範圍內, 畢竟這個容量級距的好評TLC TR150幾乎看不到了XD


不過如果只是要接一顆的話, 也許我找跳水的PCIE to Thunderbolt轉接盒(不到6000)+PCIE SSD好像也沒差多少錢
shng wrote:
好高貴的外接盒。。樓主應該是要拿來組Raid 0 或 5 吧
假如只是拿來接單一SSD不是完全浪費了Thunderbolt 2的頻寬
只接單一的SSD用USB 3外接盒就好了,省下的錢都可以多買兩顆400G~500G的SSD了
不過不論是組Raid或外接單一的SSD,還是要有像樓上說的不斷電的保護
要不就是用有斷電保護的SSD或者就是要搭UPS
你買的這個外接盒應該是沒有內建不斷電保護的
(這點我不十分清楚,應該是沒有)

斷電保護通常只有企業級/工業級的SSD才有提供,像INTEL 730
消費級的產品很少有支援斷電保護
之前在找SSD時只看到這三款有:美光MX200、威剛SP920、OCZ Vector 180
Vector 180在國外只是中階的SSD,到台灣變成非常高貴的高價商品,大概不用考慮
MX200和Vector 180的斷電保護都是半套--就是可以確保已寫入的資料和映射表不受破壞
碟不會變磚,但是斷電瞬間正在寫入的資料則無法確保,SP920我不確定,應該也是一樣

如果是組Raid且一顆用~500GB的,那也許可以考慮TLC的SSD
不過TLC的SSD應該都還沒有本身提供斷電保護的

遊戲網站有一篇 2016 Q3 SSD選購指南0819 可以參考一下
TLC的該文只推 OCZ TR150 和 Sandisk Ultra II
MLC的該文推的Intel 5系列應該避開:
一因用的顆粒是一般評價最差的韓產顆粒,二因有寫入放大的問題
Plextor的應該以 MX6V是較佳選擇,比較沒有災情

裡面還有幾篇文章說明斷電保護的機制可以看一下
mone741120 wrote:
感謝您的建議, 這...(恕刪)


你選的這幾顆其中SP900和其他的三顆不是同一個級別的應該可以去掉
(如果要考慮SP900不如看同牌子的SX930是好的多的選擇
SX930用的是Micron 16nm 號稱企業級的MLC+,版上有神人測過
似乎比ARC100的Toshiba A19顆粒壽命還要稍好,參考我在另一篇的回文
而且那篇的樓主也找到SX930 480GB不錯的價錢也是4599)

這四顆我選的話會在M6S和370S挑一個
M6S用的是Toshiba 19nm的顆粒,370S不太清楚--要是用的是和370一樣的顆粒
那就是Micron 20nm或者Sandisk的MLC顆粒
這些都是賣完大概就沒了,以後即使是MLC應該都朝16nm、15nm製程走

M6S、370S、SX930跑分的話大概都在伯仲之間互有先後相差極為有限
不過SX930比其他兩個少了32GB所以剩下M6S和370S
買兩顆370S可以省1000所以最後看起來好像是幾顆裡面CP值較高的

建議可以再看一看兩顆的災情如何,印像裡之前好像在Amazon上面看過370S
有一些買不久就掛的,而且給負評的大都抱怨客服差--不過創見台灣的客服應該還可以吧
可以看一下Amazon上面的user reviews
還有就是userbenchmark的結論說370S的使用者不同環境配置跑分的結果
差異範圍太廣顯示這顆在真實使用者的不同系統配置的表現不是很一致
要注意外接盒的散熱

我之前用SSD USB3.0外接系統燒掉一顆

TB的晶片模組更是燙的恐怖

強烈建議散熱優先做好
最近也想用ssd外接當系統碟(我的是iMac hd),想效法版主用akitio 4bay quad 作(本想用pcie 速度較快,但好像不能當系統碟),不知版主目前使用的效能如何(比fusion drive)? 另外我目前有用bootcamp 作雙系統,不知道外接系統碟是否可用bootcamp 灌window?
謝謝
PCIE NVME SSD外接不能拿來開機真的很可惜, 只能看蘋果啥時開放, 雖然也有可能等他開放時就換機了XD

回到正題, 目前我是用M6S+ x2做RAID 0, 的使用觀感如下(原本是1TB Fusion Drive)
0. 原本在瀏覽器開新頁面或輸入框出現時系統頓的問題, 在升級Sierra後似乎解決了, 這應該不是外接SSD RAID的功勞, 但一開始的狂頓是我想換外接純SSD的原因....大囧 (以為是Fusion Drive的問題)

1. 系統操作上, 沒有明顯感覺, 理論上應該是比Fusion Drive裡的SSD慢才是. PCIE SSD的容量沒用完前, 系統小檔隨機讀寫還是很快, 會比SATA SSD快, RAID 0並不會提升小檔讀寫的速度.

2. 連續大檔讀寫, 都可以朥過內建SSD, 下列大約數字供參考 (用Disk Speed Test測試)
原本Fusion Drive的速度: 讀650~750MB/s, 寫~150MB/s
外接SSD RAID 0 的速度: 讀750~850MB/s, 寫500~700MB/s
PS1. 一般跑測試軟體時, Fusion Drive都是跑SSD的速度, 除非系統(常用資料)佔用空間已超過內建SSD 128GB的容量, 後期的iMac低階的FD只有24GB SSD, 就蠻容易超過的

PS2. 我用的iMac 2013是Thunderbolt 1, 只有10 Gb/s的速度(也因此我只買兩個SSD). 如果是Thunderbolt 2, 速度應該會再快些以達到SSD x2 RAID 0的極限. 而在更多顆SSD的情況下, 應該就能達到Akitio宣稱的外接盒速度(但還離Thunderbolt 2的極限很遠, 可能是外接盒硬體或韌體的限制).
3. 高速儲存空間變大的爽度, 但因為我只有256GB x2的空間, 所以iTunes目錄還是得外移.....

4. 我沒灌Bootcamp, 不清楚, 版上有人把Bootcamp灌在獨立外接硬碟, 你可以參考.
或是先前有版友外接SSD裝MacOS, 再把內接FD拆掉, 把Bootcamp裝在內接128GB的SSD裡.

5. Thunderbolt外接系統, 在休眠要喚醒時, 有時會卡在登入畫面凍結數十秒, Akitio是說在系統喚醒後在重新偵測外接硬碟, 為正常現象, 不知道之後是否會有更新解決.

Coffeestarter wrote:
最近也想用ssd外接當系統碟(我的是iMac hd),想效法版主用akitio 4bay quad 作(本想用pcie 速度較快,但好像不能當系統碟),不知版主目前使用的效能如何(比fusion drive)? 另外我目前有用bootcamp 作雙系統,不知道外接系統碟是否可用bootcamp 灌window?
謝謝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