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Inter 的ssd 540 跟535大家會買哪一個?

對厚
OCZ Trion150用的是Phison主控
但表現卻很搶眼

侍魂無雙 wrote:
OCZ Trion...(恕刪)
ccoei389 wrote:
kdto4202兄,...(恕刪)




你的才3倍
我現在已經是8.54倍了 目前第8天
Total LBAs Written每天增加約25~30G
Total NADA Writes每天增加約250~300G
感覺系統碟每日寫入的資料反而比資料碟還大
BT碟每天都掛著下載也不見得有30G

寫入異常放大的通病 都不見INTEL有動作
535這系列好像上市不到1年
如果大部分的535都有E9快速歸0的問題 應該過不久就會通通爆出來
就看到時候INTEL怎麼解決
因為535是16nm SK Hynix的MLC顆粒
所以假設P/E為2000的話
每日對NAND寫入250G
(這數字真的很恐怖...)
240G能撐五年多一點
恰恰好過保
Intel不才不甩你

除非寫入放大倍數隨時間會持續增加
10倍...20倍...
使得535提早到第三或四年就爆掉
這樣Intel給你的五年保才有意義
你們真好運, 535的寫入放大才3倍或8倍,
我的寫入放大是15倍, 看的我好傷心,
於是又買了ARC100換掉它了, 真是短命的SSD,
目前ARC100的寫入放大是 0.56 , 心情好多了.
510 5000 P/E
520 5000 P/E
530 3000 P/E
535 1500 P/E
540s 500 P/E

下次出個545會不會只剩100 P/E(QLC)?
SSD果然是有史以來
計畫性汰舊最完美的產物
電池都還有300~800次的充電壽命

越容易壞掉的東西
廠商就越愛生產...
以後地震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房子垮掉?

rockmanxza wrote:
510 5000 P...(恕刪)


不要誤導了好嗎

最好是這樣
520用的25nm全都是5000 P/E,哪來的3000 P/E
330才是3000 P/E

530用的也是3000 P/E的20nm顆粒
535用的SK Hynix沒鳥到只有1000 P/E
更不用說540S怎麼可能只有500 P/E
msns90046 wrote:
不要誤導了好嗎最好...(恕刪)

MLC的部分估錯了
TLC是確實只有500次
而且intel 540s用的方案跟ADATA SP550一樣
而SP550這顆超容易掛點
寫入壽命又超低
intel這樣配根本自砸招牌
基本上跟BX200算是難兄難弟...
rockmanxza wrote:
MLC的部分估錯了TLC...(恕刪)


http://bbs.pceva.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817

反正我是比較相信浴室大啦
SM2256 + 原廠海力士16nm TLC(P/E為500~700,LDPC能力全開時可接近1500)
最低(請注意是"最低",而不是全部)才"有可能"會是500 P/E

且Intel也有研發和驗證韌體甚至要求特挑顆粒的能力(這些也會加在成本上,成本就上去了),不可能會只有500 P/E

(請別把X剛和Intel相比唷,天差地遠)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29764-1-1.html
葉梓楓 wrote:
對厚OCZ Trion150...(恕刪)
現階段不會考慮535 540s

535寫入異常放大疑慮

540s台系主控+TLC顆粒,價格沒有優勢


msns90046 wrote:
http://bbs...(恕刪)

這一篇的結論很簡單:「等」

TLC相較MLC在壽命和速度上的劣勢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看起來TLC SSD最好的配置是Toshiba TLC + SM2256
問題是現在就算看到Toshiba的TLC也是15nm的新顆粒而非A19nm
製程再度變爛,TLC撐得住嗎?

且SM2256也是剛上戰場不久的新主控
韌體調教還不成熟
能不能發揮它"理論上的能力"尚未可知
基於SM2246EN的實力我對SM2256有信心
但必須再給它一兩年的時間

所以現在如果有TLC SSD的P/E估到破1000
保守看待就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