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Plextor M6 Pro 256G在ASM1061 SATA3擴充卡上無法使用?

changpizz wrote:
終於有人是不想多搞...(恕刪)

與其花時間在PCIE上面的話,那可能建議你買申請單填一填,買顆專業定位的SSD可能更實際點,
這句話真的很重要,因為,若您沒明確點出來,我搞不好還真的會自己去買一張咧
不是不願意跟公司申請,也不是公司申請不下來,但,您也知道,東西下來了,老闆覺得你有花錢更新設備了?
那,產能應該會更好吧?
有了明確的答案,至少我能專心在該做的事上,也就不需想太多了,很感謝您的說明與建議。

若Plextor有聽到,願意更新?當然是最好,若當做沒聽到?其實也沒差,會花這錢,本來就只是當玩具買而已

wow_jacky wrote:
但,大家不是都是依據SATA3的標準的產品嗎?我一開始會先懷疑是ASM1061的相容性不佳,但多經過初步測試,下列硬碟均可在ASM1061上正常使用:
1. ST3500418AS
2. HDS721010CLA632
3. WD10EZEX-75M2NA0
(恕刪)


我幾個月前也有買 ASM1061,它在一些主機板上能 BOOT,在一些主機板上無法 BOOT. (SATA 線也很容易掉.)

ASM1061 有三個軔體可以更新,但個人試的結果,不是最新就最好.(試到頭都暈了,因為換了無數主機板,所以都暈了.)

大致情況是,開機都有看到 ASM1061 有抓到硬碟,但就是無法 BOOT,只有極少的主機板可用.

我只有測試傳統硬碟,沒測試 SSD!

clwu5724 wrote:
我幾個月前也有買 ASM1061...(恕刪)

ASM1061 有三個軔體可以更新,但個人試的結果,不是最新就最好.(試到頭都暈了,因為換了無數主機板,所以都暈了.)

對!我也有遇到這問題,用3.7版的,所有硬碟反應都怪怪的,很不順,換到3.2或換回0.951的就都正常了。
不過,你的問題,覺得是ASM1061較多,我的ASM1061,是都正常,唯獨Plextor M6Pro 256G不能使用而已。
說真的,不是玩家?不是搞測試的?搞這個東西,真的很花時間,也沒省到什麼錢,要不是有先天上的限制,現在3C這麼便宜,自己的東西,花錢就能解決了~

只是,現在時代不同了,明明透過擴充,本來就合情合理?而現在人、現在的廠商?明明是一個標準的東西,搞到不相容,確是覺得合情合理。
不能用?誰叫你買便宜貨?誰叫你不升級?

這種邏輯,真的不認同,這只是價值觀沉倫的開始
wow_jacky wrote:
ASM1061 有...(恕刪)


我的情況是 ASM1061 有顯示抓到某硬碟型號,是 3Gb 或 6Gb.

但就是無法 BOOT ,都說找不到開機硬碟, BIOS 怎麼設定,都一樣無法抓到硬碟.

而在原來主機板已支援 STAT 3,將硬碟接在 ASM1061,BOOT 正常. (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black edition)


不要用接在 ASM1061 上的硬碟 BOOT,都可以正常使用.
clwu5724 wrote:
不要用接在 ASM1061 上的硬碟 BOOT,都可以正常使用


這點,我也有測過,我的ASM1061上接的HDD均可正常boot up。
不過呢,至少能用就好,還以為連基本的都不能使用?那就會跟我遇到M6Pro 256G在ASM1061一樣嘔了。

哎,不過,像我測了這麼多,詳細的report給客服,還是覺得跟他們沒關係,這種事,還是少遇到點才好
反正,現在千錯萬錯,都覺得是end user的錯,真的覺得蠻爆笑的
wow_jacky wrote:
與其花時間在PCIE...(恕刪)


SATA2 60GB SATA3 120GB SATA3 240GB
速度都不能超過SATA2,而三顆跑的模擬都是同內容,(讀寫量都一模一樣了)
模擬的環境為WEB Server負载的環境壓力.

最後結果其實就看得出,處理能力上真的不會相差太遠的.
負载高低也會是應用時候的重點,通道數少產品就一定是表現較差.
而OCZ VTX2壓縮功能與Arc100的SLC模式,都將負载控制的相當不錯.



wow_jacky wrote:
這點,我也有測過,...(恕刪)

SSD廠商一個比一個難過日子,就連三星業務都要出門找訂單了,已經是量多量少現在都願意接單.
你說還有哪家這麼閒,會去管客人發生了什麼狀況需要協助,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

changpizz wrote:
負载高低也會是應用時候的重點,通道數少產品就一定是表現較差.(恕刪)

您好,再請教個問題,因為一開始會考慮PCI-E SSD,主要是看到有四個通道了,對我來說,我要的不是跑到理想值,打個8折都無所謂。(上星期本來想要買個便宜的Arc100即可,哪知,跟本買不到了)
在這種前題下,消費級的真的沒考慮的空間嗎?
效能與金錢,本來就是指數成長,對我來說,不需要最頂級的東西,只需C/P值相對高且合適的商品。
因為,主機板本來就support PCI-E 2.0 16x了,也沒要打game,放在那不用,看的也覺得可惜呢
wow_jacky wrote:
您好,再請教個問題...(恕刪)


PCIE不是一定不能買,而是....就像周杰倫的一首歌....不能X的秘密....
因為這真的不是什麼新東西了,當年剛接觸SSD時,剛好公司正要設計PCIE產品,
最後一份文件都快六年了....這種應用的SSD產品,真的很難找定位跟使用的非常久,
當然,如果是要作為熱數據或是虛擬機加速用途,自然是合適的,但是能立即應用都是企業級.

消費級產品就是會卡在效能/可靠度,划算的就是需要有人驗證,才能確定適合該用途,
而容量過去都有TB了,速度也早就是用千為單位,現在其實算是下放到消費端市場而已.

問世算算都有十年歷史,但是真的只適合輔助或特別規劃這種用途方面.
驗過關有什麼產品能買,我也一直都有告訴大家,最近一款就是Arc100,
但現階段的產品,各項都達平衡,讓我覺得能推的,就真的.....沒有...

Toshiba的A19,都已經驗證過關,成為工規產品所用主要顆粒了,所以自然就買不到了.

其實真正要有加速效果,就不能老是用單機去思考,畢竟I/O是需要靠量來緩解的.
就算設備全都往一台電腦裡塞,也不會變成兩台主控端,指令依然是只有一端去下達,
要是負载真的太高,數據跟主機維護問題,也依舊是一個隱患.所以只有數量才是根本解法.

(法拉利再怎麼快,也不會就因此能往返更多的人數,公車雖慢但運輸效益還是依然最高的)


wow_jacky wrote:
ASM1061 有...(恕刪)

但也是因為如此,才會搞的我們只好將專長當成興趣來閒聊討論了,
產業環境只要不好,自然解決問題的人,就面臨消失的結果,這是改變不了的問題,
好比讓大家能有產品概念,雖然可能會是件好事,但也可能是讓自己行業未來更難賣的壞事.
wow_jacky wrote:
我這顆,不是拿來當...(恕刪)

重視I/O那問題其實還是跟當系統碟一樣啊
板子子原生的插上去吧
一般的擴充或是陣列要比intel好的真的有點難
JIOR kalis wrote:
重視I/O那問題其...(恕刪)


我之前有做過此類的對照實驗,把各種環境的磁碟效能做對照,其實差距並不會到非常的大.
Intel AMD Rocket2680 HBA這幾種的差異比較,但是已經忘了是回在哪篇文章裡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