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問intel 330系列 120G 跟美光 M4 128 哪個效能比較划算呢

Intel + Marvell:SSD是台灣公司代工, FW也是台灣修改的喔!


rex5872 wrote:
請問各位本來已經想要...(恕刪)


intel 330 120G 在欣亞已經下殺到三千八囉
已經跟M4差距不大了
fairy1203 wrote:
主控晶片sandforce感覺比較有優勢


令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地雷型主控有什麼優勢?願聞其詳

intel的ssd較好是sata2時固態硬碟剛普及的時代,因為有比較完善的保固

與自有顆粒產線所以稍獲好評,這個情形在美光一代c300面市後,已經不復在

此外,intel的ssd韌體撰寫技術並沒有特別的高明,現行ssd只是在賣保固而已。

一顆用久了效能比其他家衰退幅度更大的ssd也稱得上穩定嗎?intel真的只有處理器

和優良的保固服務有戰力而已,別把它神話了
避之惟恐不及的地雷主控?願聞其詳!
演算法和效能衰退?Intel的韌體撰寫能力也沒有比較強,只是賣保固?
不知這位仁兄,有何高見?
因為intel 330的效能普普吧 定價本來就不高

買intel的人都不會太在意效能問題 主要是穩定

不過M4應該也不錯啦, 沒有聽過什麼樣的災情
intel 的 firmware 是自己寫的。若抓到 sandforce 硬體 bug, intel 用 firmware 去解, sandforce 不但不能用 intel 的方式改自己的 firmware, 且也不能告知他們其他的客人有此 bug,因為 NDA 。。。

intel firmware 認證很龜毛。相比之下,其他廠商就 sandforce 給啥都出啥。

另外, intel 會挑 flash,好的都是自己留下來。我不是說他把差的都賣掉喔,是 intel 自己的一定都是特選出來的。其他廠商拿到的就不一定了。

以上都是幾個月前英文的報導讀到的。若需要,有空我可找找出處。應該是 theregister 或 anandtech。。。

我講的也不一定就完全公平啦。我連主機版都是只買 intel 原廠的。。。 實在太忙,若出問題要花時間處理我花不起,所以就買風險最低且最不會不相容的。。。

utterman wrote:
因為intel 33...(恕刪)


本也有考慮M4,但是看到最新韌體的討論串後就縮手了,感覺韌體不太穩定,有的會掉速,有的甚至會藍白畫面.

更何況M4並非美光原廠代理,都是要由台灣的代理商代為送修,不管他保固寫的再長,那也要到時候這家代理商還存活才算啊,更何況代理M4的代理商一堆,有些根本就是小牌,哪天倒掉都不意外.

後來仔細想想,還是intel穩,畢竟送修直接原廠服務,來回都是fedex收送,也都是intel出運費,時間約一星期不算太久,而且重點都是全新品回來.

硬碟/ssd這東西比較特別,速度不是最重要的,穩定性和後續服務才是重點.
我自己是用INTEL 520 SSD

真的很貴但效能穩定沒話講

而且有專屬的SSD校調軟體Intel SSD ToolBox

能排時間自動最佳化自動更新軔體隨時監控SSD狀況都是Intel SSD專屬使用

別家的SSD校調軟體都是非官方的

但M4價格降成這樣我看了也很心動

很意外M4 SSD今年真的降福超級大短短才半年都快打5折在賣了CP值很高

2個月前才幫朋友修過M4 韌體BUG直接找不到SSD

後來是更新韌體才又正常
對啊

就是看到intel跟美光價差已經剩2.300了

因為平常工作比較求穩定

如果效能差不多的話

為了intel的穩定以及事後保固多花那兩三百好像就不用在意了

PS:最近運氣比較不好,買了片華擎的主板後出問題,目前要送保固似乎也很麻煩...

所以比較重視保固這部分

請問intel跟美光的保固比較起來那個好呢?

小阿良 wrote:
intel 330 ...(恕刪)
其實我只用過一顆Sandforce 22xx(OCZ Agility3還是Core3有點忘記了)
用過很多Marvell 9174(M4跟Plextor)跟Indilinx(第一代Bare Foot)跟Intel X25-M
其實我對那台Agility3印象真的不好(藍白畫面,塞到90%容量時遲緩到炸)
我看過一些測試報告,Sandforce的一些問題也許都是有一些保護的意義啦

後來看到THG這篇測試: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sf-2200-sandforce-ssd,2987-8.html
有針對120GB Sandforce的狀況作了一些解析跟說明
其實看最後一個測試圖

假如120GB的Sandforce曾經被塞滿過
再次寫入資料時,很可能效能就會打折,像我用過的Agility3,這裡測試寫入只有18MB/s
但是測試240GB的SF,狀況就好很多,大概還可以維持100MB/s的寫入效率
還保有原始寫入效率大概1/3,可是120GB就真的跌的超誇張(大概剩下1/10吧)
我想當時用Agility3覺得慢可能就是這樣,因為我從USB寫東西進去時,就覺得怎麼這麼慢
只是當時想說也許是USB硬碟的緣故(我用USB3.0的Seagate Goflex讀取有80MB/s)
後來我再用過一次Agility3時,我先用電影把這台硬碟塞滿,然後全刪掉
放到第二天,再寫入資料,就發覺它還是寫的很慢,寫入效率並沒有擺一天而恢復
而且我並沒有用i/o meter去操他讓資料很散亂,只是用電影把它放到滿而已
所以我覺得THG這篇測試,跟我實際跑的狀況蠻相符的,應該有一些參考的價值

另外還有就是SF的讀取問題,THG也有針對60GB機種的測試報告做了一些解析
也許因為Sandforce讀取資料都需要額外解壓縮的關係吧,所以實際放了資料上去
跟純粹測試讀取測試效能,會有一些的效能差異,這篇報告在這邊
http://www.tomshardware.com/reviews/ssd-60gb-benchmark-review,3137-8.html
THG用軟體去控制把資料寫在SSD特定區段,然後用HD Tune跑實際讀取測試
因為這些是實體資料,所以可壓縮或不可壓縮也會影響讀取的效能
例如再用Agility3 60GB為例子測試的狀況大概是這樣:

他本身是非同步顆粒,他在真正讀取資料時大概是150-200MB/s之間也還好

但看一下Intel的SSD520,他是使用同步顆粒的SSD,他在空白區域可以讀取450MB/s
但在真正有資料的區域,也大概只有250-300MB/s,似乎跟同步顆粒的效能有所差異
THG有一些解釋啦,例如要解壓縮資料,然後60GB的SF預留空間太小(只有4GB)
不過這裡我們可以發現SF的資料壓縮確實有一些效能幫助
例如在MP3/MP4那邊區塊,讀取幾乎都停留在250MB/s那裡沒什麼變化
可是在windows檔案部分,就看得出他在250-300MB/s間跳動,平均應該有280-290MB/s
比完全不可壓縮的區塊相比確實有效能的提升


比對一下M4似乎不太受有沒有放資料影響讀取效能


這是小弟我看到SF測試的一些報告啦,假如在意這些問題的話
也許選用容量大的SF機種比較好。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