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_tw wrote:說來這顆 Intel...(恕刪) 恭喜樓主也入手了510,還一次攻頂250G的我的NB現在裝的g2 80g在苦撐中(太小了) 只能勉強放工作一定要用的資料桌機還可以用510 120g來當主碟滿多人都說這一顆CP值低,不過我的想法是多貴的錢就買個保佑吧!
袁暄期 wrote:4K這東西的出現是因為,單蝶密度一直不斷在提升的關係以前磁碟的一個磁柱的大小就是512位元 你把很多件事情混在一起講了。傳統硬碟是以 512bytes 為一個 sector 沒錯,Advanced Format 的硬碟是以 4096bytes 為一個 sector 也沒錯,這是硬碟內部存取實體層面的東西。但是這樣的概念並不能直接套到 SSD 上。SSD 一次存取就是 128KB 或 512KB,而且 SSD 存取的時候可以同時從不同的 NAND flash 存取資料(所謂多通道),寫的時候在內部也不會存放在原來的 block,而是找個空的寫進去,不像硬碟一定要在固定區域存取某個資料,這些特性都不能讓你把傳統硬碟的觀念帶到 SSD 來。當然為了相容性他會模擬成跟傳統硬碟一樣,讓 OS 認為這是一顆硬碟。而作業系統的 4KB,是指檔案系統的每個儲存空間的單位,這是一個邏輯層面的東西,格式化分割區的時候可以自由選擇要多大的 cluster 大小,不管是哪個,真正在存取硬碟的時候硬碟都會轉換成 512bytes 或 4KB advanced format 再去處理。現在所謂的對齊(alignment)問題,就是要讓 OS 切分割區的時候,起始位置能對齊到硬碟上正確的位置,這樣存取起來才不會多讀寫到其他區塊,造成降低效能,更嚴重的是 SSD 還會降低壽命。
SSD 4K 快很重要 <==就是這個打敗傳統硬碟早期4K弱的SSD只是少了讀取頭物理特性限制遇到大量的小檔案會因為IOPS不足讓使用者感覺到鈍鈍的差異有多大?大部分傳統硬碟4K的讀跟寫都不超過2MB現在的改良版SSD 至少10MB起跳 有些更到40 ~70那一般人用的到 40~70 這麼快的嗎?以下是我個人的意見僅供參考40~70當然可以買...不過前提是價差很小...當然是買規格高的囉不然 10~20MB 一般人使用大約還可以發揮到70~100%效用(不過就是開關機那一刻 囧)其他的什麼遊戲或SOHO族用的商用程式...4K使用量該都不會超過電腦開機時的需求
qq_tw wrote:說來這顆 Intel...(恕刪) TP X SERIES相容性有那麼差嗎?看你敗的蠻心酸無奈的....我是貪搶先..(應該去買G2)明天過後 看有沒有 正式發表 的小小驚喜!悸者:[請問你們為何採用了4K這麼爛的SOLUTION?]INTEL (群情譁然中登場):[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太強的4K RW]
vincent19950722 wrote:應該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恕刪) 畢竟當年硬碟也只會比循序讀寫的速度而已...當年誰會去比4K誰比較快觀念改不過來吧~"~還有人不服氣的問"為什麼我這顆XX牌的讀寫都破250,還組RAID 0跑PC馬克分數卻比單科INTEL的X25-V還要低!!"
shmemaximilian wrote:Well......Plextor 真是個悲劇性的系列產品 Plextor是跟Lite-On整台買來貼牌的Lite-On給它什麼~Plextor的貨色就是什麼Plextor自從被賣掉後~很少再看到它的東西它從來也不是memory這塊的咖最近跑來搞SSD~總是令人覺得不解
liccaba wrote:個人認為510只是過渡產品G3才會效能猛進...(恕刪) 根據Spec來看,G3 Controller相較於屆時同時期的產品(Sandforce, Marvel),恐怕不會有什麼效能優勢。在各家Controller漸漸跟上的情況下,Intel要贏過他人,還是要靠Nand Flash的進步吧